鐘素怡
摘要: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也是推進偉大祖國復興的重要思想武器。聯系當前的國際環境、社會經濟發展環境,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到初中歷史教學中顯得十分必要。在歷史教學中對愛國主義教育的把握及應用,注重挖掘歷史愛國主義教育題材,引導學生對愛國主義教育內容進行深入的學習及思考,從而使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深度學習,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對歷史知識的深度學習,為初中生全面發展及進步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愛國主義教育;教學策略;
引言
初中是學生養成各項基礎能力的重要階段,歷史教師在這一階段開展高質量的歷史課程,不僅要注重學生對歷史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也要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從而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活動全面的發展。但是在當前的初中歷史課程中,很多任課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日常的課程教學活動中堅持以學生的卷面成績提升為主,導致在課程教學中采用“理論知識講述+重點筆記背誦”的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典型的本末倒置。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興趣,同時也難以深入發掘歷史教材中的愛國主義題材,難以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愛國教育工作,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由此可見,創新初中歷史課程教學模式,在課程教學中滲透愛國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一、利用專題形式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
很多初中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時候,只是為了學習成績的提高而進行歷史學習,他們沒有深刻認識到初中歷史學習不僅可以讓他們學習到歷史知識,還可以培養他們愛國主義精神,讓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由內而外地散發出來。這需要初中歷史教師利用良好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進行歷史學習的時候,不僅能夠學習到歷史知識,而且能夠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國歷史的源遠流長,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師可以利用專題的形式給學生進行歷史知識的講解,例如,可以將歷史知識分為古代史和近現代史,把古代歷史從夏商周時期就開始講起,一直到明清時期。在這段歷史發展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利用畫線段或畫時間軸的形式,使學生感受不同歷史時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及影響至今的發明通過這些歷史知識專題形式的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歷史知識以時間軸的形式進行記憶,而且還可以讓他們以時間軸的形式感受到我國歷史發展過程當中不同時代人們的聰明才智以及不同時代的璀璨文化。通過這種歷史專題的形式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讓他們愛國主義情感由內而外地散發出來。
二、創新教學方法,感受愛國情感
我國歷史悠久,在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眾多愛國人士。教師教學中,使用這些素材可以帶給學生直觀感受,我國的歷史劇大多喜歡描述這些英雄人物的偉岸,教師大可利用影視資料教學,呈現直觀印象,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感受。教師需要用生動形象和帶有感情的語言描述愛國人士的愛民族、愛祖國事跡,發掘這些愛國人士的愛國主義思想完成愛國主義教育。例如在介紹到李大釗的時候,教師除了可以介紹李大釗的生平事跡,還可以使用李大釗所著文章進行說明。教師配合視頻、音樂歌頌與傳達李大釗的思想感情。再如《馬關條約》的講解,教師可以將其和《南京條約》進行比較,讓學生找出二者的不同。學生在深入研究中了解到,自《南京條約》后,我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馬關條約》的簽署,則加深了我國半殖民地化的問題。學生在比較中明白了,如果社會落后,就會遭到侵略與挨打。學生明白了努力學習的重要性,理解了愛國主義價值。學生渴望認真學習,從而將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與美麗。
三、結合鄉土資源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鄉土資源是某個地區經過千百年的傳承所保留下來的歷史瑰寶,通過了解當地的鄉土文化,可以知悉當地的發展了歷程。走進祖國大地,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滲透著濃濃愛國的鄉土情懷,這也成為教育資源的一大優勢。在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的過程中,筆者認為可以充分發揮鄉土資源的優勢,讓其融合于初中歷史課程中,借此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例如,學生通過對地方史的學習,能對自己的家鄉產生自豪感,從而對自己的民族產生自豪感。說起自己的家鄉,學生都能夠舉出一兩個甚至更多的例子。通過事例的討論和分析能讓學生增強自身的學習能力,有效地幫助學生從了解祖國歷史中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學習到更加貼近生活的歷史知識。同時,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增強歷史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先了解自己學校的歷史,進而了解社區、鄉(鎮)、縣(區)等歷史,從而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通過引入地方史,能使學生自覺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學生在認識家鄉歷史的同時,研究家鄉現狀,學生的思想感情同祖國、家鄉建立了更緊密、切實的聯系,能夠培養學生頑強奮斗的意志。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滲透愛國主義精神的時候,要聯系教育教學形勢的發展變化,關注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學習特點,有效激發初中生學習及探究興趣,對歷史教材中的愛國主義精神進行深刻感知。通過這一方式,對初中生的價值觀念產生更加積極、正向的影響,有效地培養初中生愛國主義精神,為初中生日后更好地成長及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謝云云.淺談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J].考試周刊,2021(33):141-142.
[2]田啟訓.初中歷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融合路徑分析[J].求知導刊,2021(12):79-80.
[3]李強,王元順.淺析在初中歷史課程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