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巍,鄒紹靜,嚴開斌
(1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人民醫院檢驗科 江蘇 洪澤 223100)
(2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人民醫院消化科 江蘇 洪澤 223100)
急性膽囊炎是由于膽囊管阻塞或細菌寄生蟲侵襲而引起的膽囊炎癥,其典型臨床特征為右上腹的陣發性絞痛,多伴有明顯觸痛和腹肌強直,是普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1-2]。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則是反映外周血中紅細胞體積大小異質性的指標,最初常用于各種貧血的鑒別診斷和治療效果的觀察[3]。近年來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與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急慢性心力衰竭、肺動脈高壓、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急性胰腺炎等疾病相關性的研究報道比較多見[4]。本文旨在通過觀察急性膽囊炎患者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參數的變化,探討RDW水平在臨床診斷急性膽囊炎患者中的變化和意義,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7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根據臨床表現、血常規檢查及其他輔助檢查確診為急性膽囊炎的住院患者65例作為病例組,男性28例,女性37例;年齡28~83歲,平均年齡(59.66±14.99)歲。選擇同期到我院健康管理中心檢查的健康體檢者共80例作為健康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53例;年齡31~84歲,平均年齡(57.40±11.31)歲。納入標準:急性膽囊炎東京指南2013版(TG13),對有右上腹突發性疼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發熱、惡心、嘔吐,體檢右上腹壓痛,Murphy征陽性,白細胞計數增高,B超示膽囊壁水腫,即可確診為本病;患者年齡≥18歲,起病24 h內入院。排除標準:本次入院前已確診其他感染性疾病、各類貧血、高血壓、冠心病、急慢性心力衰竭、肺動脈高壓、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急性胰腺炎等。
使用日本Sysmex公司的XN-20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及其原廠配套試劑。每天測定前嚴格按照操作手冊SOP對儀器進行日常維護和室內質控,在控后進行檢測。急性膽囊炎患者確診入院后2 h內用含有EDTA-K2抗凝劑的真空管采集靜脈血,用XN-20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血常規各項參數,所有標本均在2 h內完成檢測。
白細胞(WBC)、中性粒細胞比值(NE%)、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GB)、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病例組的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比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比值檢測結果比較(±s)

表1 兩組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比值檢測結果比較(±s)
項目 病例組(n=65) 健康對照組(n=80) t P WBC/(×109·L-1) 9.2120±4.2192 5.7745±1.4212 6.8304 <0.05 NE/% 75.5000±13.9790 55.2563±6.5652 11.4927<0.05
病例組與對照組相比,紅細胞、血紅蛋白檢測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病例組的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受檢者紅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檢測結果比較(±s)

表2 兩組受檢者紅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檢測結果比較(±s)
項目 病例組(n=65) 健康對照組(n=80) t P RBC 4.5335±0.3531 4.5759±0.3449 0.7284 >0.05 HGB 134.0462±9.7041136.8125±8.4465 1.8343 >0.05 RDW/% 13.9277±2.4596 11.6338±1.4466 6.9887 <0.05
急性膽囊炎是發生于膽囊的急性炎癥,是普外科中位居第二的急腹癥,僅次于急性闌尾炎,是一個既有全身性反應又有局部性病變的病理生理過程,盡早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對于臨床醫生準確把握病情,制定合適的診療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急性膽囊炎常由于膽囊內結石突然梗阻或嵌頓膽囊管導致,而膽囊管扭轉、狹窄和膽道蛔蟲或膽道囊腫阻塞也可引起急性膽囊炎。磷脂酶A可因膽汁淤滯或結石嵌頓從損傷的膽囊黏膜上皮釋放,使膽汁中卵磷脂水解成溶血卵磷脂,后者進而使黏膜上皮細胞的完整性發生變化引起急性膽囊炎。總之,任何年齡段的人群都可發病,女性一般多見于男性,患者的血常規檢查常顯示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比值的升高。
RDW反映紅細胞體積大小的變異程度,是血液學檢測的常規項目之一,傳統多用于各種貧血的診斷和分型,近年來大量學者的研究還顯示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與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5-6]、感染性休克、慢性阻塞性肺病、惡性腫瘤、急性胰腺炎[7-8]等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臨床預后密切相關。RDW水平在急性膽囊炎患者中如何變化,目前尚未見報道,我們通過對65例臨床確診的急性膽囊炎患者和80例健康體檢者WBC、NE、RBC、HGB、RDW 5項指標的檢測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病例組,不僅外周血中的WBC總數和NE%比值會升高,同時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水平也會升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隨著急性膽囊炎患者的治療好轉RDW逐漸下降至正常水平;而兩組受檢者檢測的RBC、HGB結果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關于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水平在急性膽囊炎患者中升高的原因,尚未見有報道,參考相關報道RDW水平在其他疾病中的變化機理,分析如下:急性膽囊炎導致的炎性反應可影響紅細胞的變形性及循環半衰期,通過對紅細胞核酸、蛋白質及脂質的破壞,影響了紅細胞的生存時間[9]。同時由于炎性細胞因子(如TNF-а、IL-1、IL-6等)可抑制紅細胞的成熟,導致大量未成熟的網織紅細胞釋放進入外周血循環增多,從而引起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水平的升高[10-11]。
綜上所述,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作為血液分析儀檢測紅細胞的重要參數,是各級醫院檢驗科廣泛使用的成熟檢測指標,具有操作簡單快速、不增加成本的特點,在急性膽囊炎患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中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