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泉
(臨滄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云南 臨滄 677000)
進展性卒中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腦血管疾病,通常指缺血性腦卒中病發后出現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及體征持續進展,或表現為階梯式加重的一種腦梗死病癥。該病癥病發率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30%左右,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且預后較差,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存在嚴重威脅[1]。阿加曲班是現階段臨床上應用較為常見的新型直接凝血酶抑制劑,屬于合成精氨酸的衍生物,其能夠選擇性與凝血酶催化位點進行可逆性結合,進而抑制凝血酶阻斷血栓形成,且不會對體內抗凝血酶水平產生依賴,能夠延長血栓形成,進而達到抗栓效果。故此次研究主要探討針對進展性卒中患者應用阿加曲班聯合丁苯酞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進展性卒中患者隨機均分為兩組,單一組39例男、女為21、18例;年齡57~78歲,平均年齡(63.45±6.28)歲;聯合組男、女為22、17例;年齡58~78歲,平均年齡(63.78±6.2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急性腦梗缺血性卒中診斷標準(2018版)》[2]中關于腦梗死的診斷標準;(2)納入患者病發時間均在48 h內,病發后經過正規治療臨床癥狀及體征仍有所加重,且經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估評分基線增加超過2分;(3)參與患者均對研究內容知情。排除標準:(1)合并腦出血、腦腫瘤、蛛網膜下出血及出血性腦梗死者;(2)大面積梗死,且合并嚴重意識障礙者;(3)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4)對本次研究藥物敏感體質者。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應用改善腦循環及腦代謝相關療法,并予以抗血小板、降脂治療。基于此,聯合組則基于單一用藥增加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00041;產自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規格:100 mL:丁苯酞25 mg與氯化鈉0.9 g)治療,靜脈滴注用藥,病發48 h內開始給藥,25 mg/次,q12 h,每次滴注時間不少于50 min,2次用藥需間隔6 h以上,持續用藥7 d。單一組應用阿加曲班(國藥準字J20170024;產自天津田邊制藥有限公司;規格:20 mL:10 mg)治療:病發48 h內取阿加曲班注射液20 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28 mL持續泵入,泵入速度為16 mL/h;用藥48 h后改為q12 h,繼續泵入5 d,共用藥7 d;治療中需嚴密關注患者肝、腎等功能指標變化情況,一旦發現異常需及時調整用藥方案。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在不同治療干預下的治療有效率、腦神經缺損程度(應用NIHSS評分量表進行評價,得分越高則神經缺損程度越嚴重)、神經功能康復情況(應用Barthel指數評價,得分越高則神經功能康復效果越理想)以及凝血功能(通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值進行評估)。療效通過觀察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估:(1)基本痊愈:NIHSS降低高于90%;(2)顯效:NIHSS降低45%~90%;(3)有效:NIHSS下降17%~44%;(4)無效:NIHSS下降值低于17%;(5)惡化:NIHSS出現增長且超過18%。總有效率=(基本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聯合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單一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者NIHSS、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患者的NIHSS評分低于單一組,Barthel指數評分高于單一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NIHSS、Barthel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NIHSS、Barthel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NIHSS Barthe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單一組 39 15.58±1.24 9.20±1.02 45.54±1.82 52.55±4.52聯合組 39 15.64±1.37 7.24±1.32 45.36±1.75 67.48±4.87 t 0.203 7.337 0.445 14.033 P 0.840 <0.001 0.657 <0.001
兩組患者用藥后的APTT值均有所增加,且在24 h達到峰值,后逐漸恢復正常,兩組患者除治療24 h的APTT值兩組有顯著差異外,其余時間點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APTT值比較(±s, s)

表3 兩組患者APTT值比較(±s, 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24 h 治療48 h 治療72 h 治療7 d單一組 39 26.0±1.2 73.3±0.7 59.2±1.4 56.6±1.3 31.2±0.8聯合組 39 26.1±1.3 71.2±0.4 59.3±1.2 56.8±1.2 31.5±1.1 t 0.353 16.267 0.339 0.706 1.377 P 0.725 0.000 0.736 0.482 0.172
進展性腦卒中是一種病情復雜、治療難度大且預后較差的一種病癥,其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中占比為26%~43%[3]。對于進展性卒中患者而言,其在接受臨床治療干預后仍可能進一步惡化,這一情況的發生主要是由于腦血栓在治療進程中出現進一步擴大或是重新形成而促使患者出現再灌注損傷而引發的,故在臨床治療中,多需采取相應的抗凝療法以挽救缺血半暗帶,從而抑制血栓形成,提升治療有效率[4]。對于進展性卒中患者而言,梗死灶周圍缺血性半暗帶的轉歸對患者治療效果及預后轉歸均均有重要影響,因而選擇一種能夠有效保護缺血性半暗帶,促進半暗帶腦組織存活時間延長的治療藥物至關重要[5]。
在臨床上,阿加曲班及丁苯酞均是當前針對腦缺血、腦卒中治療的重要藥物,其中,阿加曲班屬于一種新型直接凝血酶抑制劑,為精氨酸衍生物之一,其能夠可逆性結合凝血酶催化位點,從而達到抑制凝血酶、抑制血栓形成的效果,而且在該藥物應用中一般不會對患者體內的抗凝血酶水平產生依賴,可有效延長血栓形成,且具有起效快、出血風險小、作用時間短等優勢。而丁苯酞則為新型腦缺血治療藥物之一,其能夠通過2個作用實現發揮治療效果:其一為微循環的重新建立,為缺血區進行再灌注;其二為發揮其線粒體特殊形態及功能保護作用,實現對細胞內鈣超載情況的控制,進而抑制自由基產生及神經細胞衰亡,同時加速神經生長因子等神經營養因子表達,降低神經細胞凋亡,達到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的效果。綜合此次研究結果可見,在聯合用藥干預下,聯合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單一組;同時,聯合組患者的腦神經缺損程度顯著低于單一組,而腦神經康復效果好于單一組(P<0.05)。此外,兩組患者的APTT值在用藥后均會出現一定增加,并于用藥24 h后達到峰值,而此后相關指標也會逐漸恢復正常,組間數據對比除治療后24 h的APTT值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說明,在進展性卒中治療中,應用阿加曲班聯合丁苯酞治療效果顯著,且不會對患者凝血功能造成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將阿加曲班聯合丁苯酞應用于進展性卒中患者治療中效果顯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經功能,且用藥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