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敏
(丹江口市第一醫院醫學影像科 湖北 丹江口 442700)
惡性腫瘤中原發性肝癌占據較高比例,惡性程度高,且預后較差。早期患者病情隱匿,癥狀不典型甚至無明顯癥狀,病情確診時多發展至中晚期,喪失手術治療意義[1]。針對中晚期喪失手術指征的肝癌患者,臨床主要予以動脈導管栓塞化療,從而提高患者生存率[2-3]。動脈導管栓塞化療屬于微創手術,然而術后容易出現一系列并發癥,影響療效以及預后,可使患者心理負擔增加,因此臨床上需要開展相應的護理干預[4]。我院就行動脈導管栓塞化療的肝癌患者開展人性化護理護理的應用意義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我院在2018年1月啟動針對行動脈導管栓塞化療的肝癌患者開展人性化護理護理。選擇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作為觀察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32~77歲;平均(56.25±3.18)歲。病灶直徑為5~16 cm,平均(7.80±1.91)cm。選擇以2015年1月—2017年12月開展常規護理的40例肝癌患者作為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33~78歲;平均(55.12±3.21)歲。病灶直徑為5~15 cm,平均(7.74±1.82)cm。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診斷標準。參照衛生部制定的《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1年版)》[5]中提出的關于肝癌的診斷標準;(2)經CT增強造影、B超、實驗室檢查后確診為肝癌;(3)病情發展至中晚期,喪失手術切除意義;(4)Child分級為A或B級;(5)無出現遠處轉移;(6)患者依從性理想;(7)符合動脈導管栓塞化療適應證;(8)患者在知情情況下加入研究。排除標準:(1)伴有遠處轉移或肝外侵犯;(2)繼發性肝癌、門靜脈主干癌栓阻塞;(3)伴有骨髓、心臟、腎臟等臟器組織功能不全;(4)伴有嚴重高血壓、糖尿病;(5)伴有嚴重感染、內分泌疾病、精神障礙、免疫疾病;凝血功能障礙;(6)對造影劑、化療藥物過敏。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開展動脈導管栓塞化療前完善檢查,做好備皮,禁食禁水等,密切監測患者病情,常規對穿刺處進行換藥以及包扎,并予以抗感染等。常規予以保肝、止痛、止吐。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人性化護理護理。(1)人性化護理下的病房護理:開展動脈導管栓塞化療之前,為患者營造舒適溫馨的環境氛圍,體現環境的人性化。設備采取人性化設計,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如可設計大范圍可調節病床,滿足患者治療前體位調節的同時,還可讓患者伏桌吃飯。將呼叫器安置在患者床頭,使患者在出現緊急情況時可及時與醫護人員取得聯系。病房或護士站配置微波爐等,滿足患者進食需求。(2)人性化護理下的心理護理:與患者主動進行交流,對話過程中逐漸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并及時予以開導。對患者強調動脈導管栓塞化療的療效,對臨床成功案例進行講述,使患者對治療提升信心。向患者、患者家屬開展健康教育,減輕心理負擔,糾正患者對疾病、治療的錯誤認識,使其心態維持良好。(3)人性化護理下的交流溝通:護理人員的語氣需親切和藹,并耐心解釋患者提出的疑惑。年輕患者或從事領導的患者,心理落差相對較大,因此需加強人性化干預,使其得到社會認同。可與患者談論其感興趣的話題,并予以鼓勵和支持,降低患者心理落差。(4)人性化護理下的并發癥護理:在完成動脈導管栓塞化療后,患者可發生惡心、嘔吐、腹痛等一系列術后并發癥,護理人員可通過交談、播放視頻、播放音樂、看電視等途徑轉移和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緩解患者不適。由于康復工作所需時間較長,因此要求護理人員保持高度的熱情以及耐心。(5)人性化護理下的護理管理:人性化護理工作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護理人員面臨較大的工作壓力,因此需依據患者工作績效采取彈性的工作制度,使護理人員享受到培訓、進修,并了解護理人員的日常生活,協助解決困難,使護理人員感受到科室的溫馨,使其工作積極性、護理服務質量得到提升。
(1)并發癥:對患者術后發生嘔吐、出血、迷走神經反射、肝功能衰竭等并發癥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并予以比較。(2)心理狀態:干預前、干預后患者的心理狀態的評價依賴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的評測數據,分值越高則表明患者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3)手術時間、預后恢復時間。(4)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預后恢復時間,并予以比較。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例]
干預前兩組SAS、SDS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AS、SDS分值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變化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變化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DS SAS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40 55.32±1.42 39.42±1.52 56.21±1.25 38.12±1.25對照組 40 55.20±1.52 48.21±1.55 56.23±1.29 46.21±1.42 t 0.365 25.608 0.070 27.046 P 0.716 0.000 0.944 0.000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后臥床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恢復時間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恢復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后臥床時間/h 住院時間/d觀察組 40 66.42±15.21 40.53±5.80 9.02±1.66對照組 40 77.80±17.21 47.56±6.21 10.68±2.52 t 3.134 5.232 3.479 P 0.002 0.000 0.001
人性化護理是一項新型護理模式,主要基于美國“人性照顧”護理模式,其主張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關注患者需求,使患者生理、心理、情感等方面感受舒適[6-7]。我院對開展動脈導管栓塞化療的肝癌患者開展人性化護理,住院環境的人性化布置以及設施的人性化設計,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緊張感;心理疏導以及關懷則使患者心理狀態得到疏導,提升治療信心,減輕負擔,配合健康教育,提升認知;人性化護理式的交流拉近護患之間關系,言語鼓勵使患者心理落差得到降低;人性化護理下的并發癥護理則使患者不適感減輕,促進患者預后恢復人性化護理下的護理管理則關注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通過彈性工作制度使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減輕,并關心醫護人員的日常生活,予以適當幫助,提升其工作積極性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AS、SDS分值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術后臥床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通過開展人性化護理護理,使患者心理負擔得到最大程度的緩解,提升了患者的治療信心,使患者依從性提高,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促進了患者預后恢復。
綜上所述,對行動脈導管栓塞化療的肝癌患者開展人性化護理,能夠改善患者心理狀態,降低并發癥,促進患者恢復,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