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妙
(興寧市人民醫院介入室 廣東 興寧 514500)
冠心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為多發病,原因包括血液黏滯度高、不健康生活方式、機體代謝紊亂等因素[1-2]。冠心病患者病程較長,負面情緒發生率高且較嚴重,病情變化快,具有較高的危險性,在救治過程中需配合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3-4]。本文選擇我院一年來收治的96例需介入診療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分組實施常規護理及其聯合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方案,對其應用效果進行觀察與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就診的96例已接受介入診療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8例。納入標準:與國際心臟病協會與世界衛生組織對于冠心病心絞痛疾病的相關診斷標準相符;有介入診療適應征,無禁忌證;對于研究各事項患者及其家屬已充分知悉,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或明確具有其他器官細菌感染疾病的患者;近半個月內接受過手術治療或存在創傷的患者;半年內腦卒中患者。研究組年齡47~82歲,平均年齡(64.43±11.18)歲,男、女分別為31、17例;病程2~9年,平均(6.27±1.49)年。參照組年齡48~83歲,平均年齡(64.24±11.46)歲,男、女分別為30、18例,病程3~10年,平均(6.52±1.71)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組48例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內容涵蓋日常作息的調整、飲食的控制等,同時給予患者生命體征監護,病情變化的關注。
研究組48例患者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配合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具體如下:(1)建立臨床護理路徑執行小組:成立由科室主任與護士長進行統一管理的專門工作小組,根據相關文獻展開討論,結合本科室的實際情況,總結相關實例與經驗,進一步優化護理流程,實施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并制定護理路徑表。(2)入院首日護理:患者入院后,詳細了解其病史,全面評估其病情、身體狀況。按醫囑應用擴張冠脈、抗血小板、調脂等藥物,完善相關檢查,如三大常規、心肌壞死標志物、N端腦鈉肽前體、凝血功能以及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輔助檢查。責任護士為患者做好入院宣教,介紹相關治療流程、環境與設施及醫院的相關規章制度,做好飲食指導、服藥指導、床上大小便訓練及心理護理等。(3)入院1~3 d護理:完成日常護理工作,按醫囑做好冠脈造影及支架置入術的術前準備,如測量體重(涉及肝素等的用量)、臂圍、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備皮、碘過敏試驗、術前用藥、飲食指導及心理護理等,并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家屬介紹冠脈造影的必要性及手術過程、注意事項等。(4)入院第2~4天(手術日)護理:術前再次做好心理護理,檢查術前用藥情況,護送患者到導管室進行手術。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心電波形的變化,做好穿刺點的護理,指導患者多飲水,必要時遵醫囑進行水化治療,以利于造影劑的排出,觀察患者的尿量以間接評估水化效果。遵醫囑用藥,使用抗凝治療時注意觀察有無出血現象。做好飲食指導、心理護理及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5)入院第3~7天(術后第1~3天)護理:完成日常護理工作,觀察生命體征、穿刺部位情況,做好用藥護理,及時發現和處理PCI術后并發癥,指導患者進行循序漸進的心臟康復運動。進行冠心病預防知識教育。(6)入院6~8 d(出院日)護理:協助辦理出院手續,做好出院指導,包括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用藥指導、戒煙指導、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險因素的指導、心理支持、定期復診等,教會患者及家屬識別心絞痛的癥狀及應急處理方法。填好出院登記表,以便做出院后隨訪。
對于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進行觀察并記錄;并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評價,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包括非常滿意和一般滿意。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短于參照組,住院費用低于參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5.83%,高于參照組的87.5%,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病,是因冠狀動脈狹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機能障礙和(或)器質性病變,嚴重時出現心絞痛癥狀。積極展開治療的同時應輔以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促進患者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并在飲食方面通過科學的指導讓患者增強身體的免疫力[5-6]。本文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方案對于冠心病心絞痛介入診療患者進行干預,就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入手,從患者入院之日開始,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實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護理措施,耐心叮囑患者遵醫囑用藥,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提升患者對冠心病認知的同時加強其配合的依從性,讓其從根本上改變原有錯誤理念,積極配合醫護工作的開展[7-8]。
本研究發現,研究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顯著低于參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2.08%低于參照組的12.50%,研究組滿意度95.83%高于參照組的87.50%,差異不顯著(P>0.05)。究其原因,臨床護理路徑從用藥、運動、健康教育、飲食控制、情緒疏導、環境等方面給予患者合理與有效的指導,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9-11]。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在冠心病心絞痛介入診療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良好,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