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婷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 江蘇 徐州 221000)
腦卒中是一種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病死率及致殘率的疾病,當患者的腦血管出血或缺血時,會導致患者的血液循環出現障礙,進而引起局限性腦組織死亡,其中,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率遠高于出血性腦卒中,如果不及時進行臨床干預,則會影響到患者的預后及生命安全[1-3]。目前,對于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主要采用靜脈溶栓治療的方法,該種方法可以通過及時地將大腦血供恢復正常,而達到減少腦細胞缺血壞死的目的,但由于就診流程的繁瑣,導致時間延誤,所以患者接受靜脈溶栓治療和血管內治療的比例相對較低[4]。鑒于此,本研究將選用我院6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分析,具體分析如下。
于2019年2月—2021年2月,選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6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n=30)與對照組(n=30)。實驗組年齡為52~89歲,平均年齡(68.27±0.35)歲;男性14例、女性16例。對照組年齡為52~90歲,平均年齡(68.24±0.31)歲,男性13例、女性17例。兩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在基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經檢查患者存在由于缺血性腦卒中而導致的神經功能損傷;(2)患者的癥狀出現時間<4.5 h;(3)患者及家屬同意配合本次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患者存在顱內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既往病史;(2)患者在近3個月有卒中史或重大顱外傷;(3)患者患有顱內腫瘤、巨大顱內動脈瘤等重大疾病;(4)患者在近3個月接受過顱內或椎管手術或其他大型外科手術史;(5)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異常;(6)患者及家屬拒絕配合本次實驗。
對照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給予常規急診處理下靜脈溶栓治療,主要內容為:要求在“120”接診之后,要立即與急診和CT室取得聯系,準備好急診CT工作,接診后,急診醫生要立即與神經科醫生進行會診,判斷是否有卒中可能,同時做好時間窗評估,排除絕對禁忌證,確定是否可以溶栓,然后檢查神經系統,與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待確診后,評估是否符合溶栓指征,準備溶栓藥物,然后進行溶栓治療。
實驗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接受急診綠色通道下靜脈溶栓治療。(1)組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救治小組:小組成員主要包括急診、神經、檢驗、收費、影像等科室的醫護人員,各科室醫護人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確保急診救治工作進行順暢;(2)設置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入綠色通道的流程和標準:主要從快速鑒別疾病、分級管理、快速檢查等相關內容進行評判;(3)組織相關成員培訓:要求所選的小組成員需經過相關專業知識考核、診療操作考核等,合格后才能參與救治工作;(4)優化及完善急診綠色通道來完成診療過程:要求在“120”接診后,分診臺立即通知急診室,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綠色通道的護士要及時與救治團隊取得聯系,立刻啟動綠色通道,患者應安排在卒中搶救室的專用床位,同時要立即詢問患者的病史等基本情況,然后進行查體,主要從體溫、心跳、血壓等方面進行檢查,實驗室檢查主要從血常規、血凝、生化、免疫、血糖等方面進行檢查,然后為患者開通靜脈通道,0.9%氯化鈉溶液,留置針20 G 1個、18 G 1個,然后有護理人員將血液送到急診檢驗科,同時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送到CT室,以檢查結果作為標準,如果患者出現出血的情況,要立即將患者送到相關專科科室進行治療,如果沒有出血現象,且沒有溶栓禁忌證的患者,則應該立即送至搶救室進行溶栓處理,在溶栓治療期間,家屬不需要進行繳費、辦卡等等處理,待患者辦理入住后,再進行計費。
比較兩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評分、入院后不同時間靜脈溶栓率和治療有效率等。神經功能評分越高,證明神經功能越差。入院不同時間靜脈溶栓率主要從入院1、3、4.5 h等時間段進行評判,溶栓率越高,證明治療效果越好。治療有效率評判標準包括:顯效、有效、無效等。評判標準為:(1)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的改善,生命體征恢復穩定;(2)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一定的改善,生命體征基本恢復穩定;(3)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沒有改善甚至加重,生命體征微弱。治療有效率等于顯效率和有效率的總和。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神經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神經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30 22.23±0.24 8.16±0.71對照組 30 22.28±0.27 14.78±0.68 t 0.7581 36.8823 P 0.4515 0.0000
入院后1、3 h實驗組靜脈溶栓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入院后不同時間靜脈溶栓率比較[n(%)]
實驗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比較[n(%)]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急診科腦血管疾病,具有病情發展迅速等特點,如果不及時給予臨床干預,則會在短時間內造成腦組織損傷,對于該病的治療,主要的治療目的是重建血運,及時地將阻塞的血管開通,恢復大腦的血供,才可以達到減少腦組織缺血壞死的目的[5]。靜脈溶栓治療是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有效治療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有關研究表明,溶栓治療的效果會受到“時間窗”的影響,所以接受治療的時間越早,臨床療效越好。目前,為了保證患者能夠在有效時間范圍內接受溶栓治療,臨床中將急診綠色通道治療流程進行了優化和改良,縮短了急診反應時間,提高了各科室醫護人員工作效率及配合默契,最大限度地為患者爭取了搶救時間,提高了救治率,降低了醫療風險。
本研究分別采用了靜脈溶栓治療和急診綠色通道下靜脈溶栓治療的治療模式,結果顯示,實驗組在實施治療后的相關指標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應用急診綠色通道進行下靜脈溶栓治療,促進了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提高了溶栓治療的有效率,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