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仙
(廣西壯族自治區江濱醫院內科 廣西 南寧 5300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屬于呼吸系統疾病的一種,病變期間患者多會出現氣喘、胸悶以及慢性咳嗽等癥狀[1]。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在全球范圍內每年患上COPD的大約有3 200萬例次,而其中大約有超過100萬的患者病死于急性重癥期[2-3]。一般情況下,臨床多是通過肺部康復護理幫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雖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單一的護理干預方式在改善患者肺功能方面取得的效果欠佳。多功能呼吸閥應用訓練是一種利用呼吸閥震蕩達到排痰效果的新型訓練方法,據相關研究顯示,通過肺部康復護理和多功能呼吸閥應用訓練聯合的方式對COPD患者進行干預,可在改善患者呼吸功能、肺功能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4]。本文旨在探討多功能呼吸閥應用訓練在COPD患者肺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江濱醫院呼吸康復科收治的120例COPD疾病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納入標準:(1)經胸部CT檢查確診為COPD的患者;(2)存在慢性咳嗽、氣短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的患者;(3)知情同意,且自愿參與者。排除標準:(1)認知功能障礙者;(2)嚴重精神疾病者;(3)患有傳染性疾病者。觀察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64.21±2.32)歲,病程1~8年,平均(4.12±0.25)年;觀察組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齡50~79歲,平均年齡(64.28±2.28)歲,病程1~9年,平均(4.23±0.21)年。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肺康復護理。(1)排痰:讓患者采取直立并保持,并在深呼吸之后按壓腹部,使身上稍微向前傾斜,通過咳嗽的方式收縮腹肌,以便排出肺深處的痰液。(2)耐力、耐寒訓練:指導患者進行有氧鍛煉,20~30 min/次,每周需訓練3~4次,同時還需要讓患者進行耐寒訓練,增強患者的免疫力。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多功能呼氣閥應用訓練。儀器選擇德國西門子Servo 900C多功能呼吸機,使用壓力支持通氣(PSV),初始壓力設置為5~8 cmH2O(1 cmH2O≈0.098 kPa),之后逐漸上調至10~25 cmH2O,潮氣量(V1)需保持在>400~500 mL。
1.3.1 肺功能評定 干預前和干預3個月,使用肺功能檢測儀對對兩組患者的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CV)進行檢測,并采用呼吸困難測評量表(CAT)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分,測評維度主要咳嗽、胸悶以及睡眠等8個維度,分值為0~40分,分數越低代表患者的呼吸能力越好。
1.3.2 6 min步行距離(6-MWD) 干預前和干預3個月,采用Zugck提出的6 min步行實驗法,對兩組患者的6-MWD進行測評,分別于地平面上畫30 m的直線,讓患者來回走6 min,對患者的步行距離進行測量。
1.3.3 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 該評分表共包含進食、修飾、座椅轉移、洗澡等10項內容,每項內容按照0、5分2個等級或0、5、10、15分4個等級進行評估,總分值為100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生活功能越差。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前兩組患者FEV1/FCV、CAT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個月兩組患者的FEV1/FCV、CAT評分優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評定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評定比較(±s)
組別 例數FEV1/FCV(%)CAT/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60 48.62±5.32 65.36±5.84 22.36±2.54 12.21±2.36對照組 60 48.25±5.24 57.25±5.36 22.21±2.21 17.54±2.65 t 0.25 5.12 0.22 7.51 P>0.05 <0.05 >0.05 <0.05
兩組患者干預3個月的6-MWD、ADL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6-MWD、ADL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6-MWD、ADL評分比較(±s)
組別 例數6-MWD/m ADL/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60 202.32±30.25 264.21±30.65 45.26±5.24 78.32±5.36對照組 60 201.35±30.21 220.24±30.25 45.24±5.63 58.36±5.44 t 0.11 5.11 0.01 13.07 P>0.05 <0.05 >0.05 <0.05
往常臨床多是通過肺部康復護理和康復器材聯合干預的方式對COPD患者進行干預,幫助患者恢復呼吸功能但大部分患者多因呼吸困難而抗拒鍛煉,再加上大型康復器材價格較為昂貴,患者的接受程度較低。
多功能呼吸閥的體積較小與大型康復器材相比,攜帶較為方面,功能較為多樣,且該器材的對患者配合度的要求較低,通氣支持力度大,在治療時能夠產生較大的潮氣量以及分鐘通氣量有利于改善通氣。通過多功能呼吸閥與肺部康復護理相互結合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多功能呼吸閥應用訓練的效果,能夠減少機械通氣時的相關并發癥,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本文觀察組在使用多功能呼吸閥應用訓練與肺部康復護理聯合對患者進行干預后,該組患者的FEV1/FCV、6-MWD、CAT以及ADL等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通過多功能呼吸閥應用訓練與肺部康復護理聯合干預的方式,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預后效果。多功能呼吸閥在COPD患者中應用,主要有3點優勢:首先,對于霧化治療的患者,將呼吸閥與口含式霧化器連接,患者霧化吸氣時,吸氣的單向活瓣打開,藥物進入肺內;當患者呼氣時,管道內壓力較氧氣霧化送氣壓力大,此時吸氣活瓣關閉,霧化氣體停止輸送,當再次吸氣時,伴隨著管道壓力升高并高于呼吸閥相連的彈簧張力,此時吸氣閥打開,而呼出的氣體則通過單向呼氣閥排出,從而有效提升了霧化治療效益。其次,多功能呼氣閥還能幫助震蕩排痰。將呼吸閥末端的旋鈕調至最高張力水平后,患者通過深呼吸、用力吹氣的過程,能夠在管道內產生壓力,在吸氣、呼氣過程中,管道內壓力上升、下降,如此反復能夠產生一定的震蕩波,震蕩波在傳遞到氣道后,能夠有助于分泌物的排出。除此之外,在無創通氣治療的患者中,運用多功能呼吸閥,還能夠起到促進二氧化碳排出、提高通氣效果的作用,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以及呼吸功能。
綜上所述,通過多功能呼吸閥應用訓練與肺部康復護理聯合對COPD患者進行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整體效果較為良好,值得在臨床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