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盼
(湖北省中醫院<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湖北省中醫藥研究院>心血管內科 湖北 武漢 430000)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療冠心病的主要手段,能夠快速開通梗死相關動脈,減小梗死面積或挽救瀕臨死亡的心肌,改善患者病情[1-2]。但部分患者對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相關知識缺乏了解,加上手術所致的創傷刺激,術后易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不利于術后病情恢復。雙心護理包含心理與生理雙重護理,以患者為中心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可改善生活質量和病情管理能力[3-4]。而運動心臟康復可促進心臟功能恢復,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鑒于此,本研究分析雙心護理聯合早期心臟康復運動對急性心肌梗死行PCI術后負性情緒及運動耐力的影響。現將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行PCI術治療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干預組與參考組,各44例。干預組女20例,男24例;年齡54~75歲,平均年齡(63.45±3.14)歲;合并糖尿病8例,冠心病6例,高血壓17例,高血脂10例。參考組女17例,男27例;年齡53~77歲,平均年齡(63.38±3.10)歲;合并糖尿病6例,冠心病5例,高血壓19例,高血脂7例。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兩組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參考組行常規護理干預,即術后24 h內保持絕對臥床休息;適當給予心理疏導;叮囑患者戒酒戒煙,予以飲食指導。在此基礎上,干預組行雙心護理聯合早期心臟康復運動干預。挑選素質高、責任心強、經驗豐富的7~9名護士組成護理小組,集體培訓,包含護理技能、雙心護理理論知識等。(1)雙心護理。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詢問其心理感受、病情、護理需求等,結合患者對疾病認知程度、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實施一對一健康宣教,詳細講解AMI發生原因、危害、注意事項、PCI治療優勢、自護能力與心理情緒對病情轉歸的影響等。病房每日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整潔干凈,床邊加用防護欄,床尾、床頭等區域張貼鼓勵性標識。及時掌握患者情緒變化,對患者開展人文關懷,實施針對性心理疏導,告知家屬基礎護理方法,協助其實施如廁、擦洗、康復運動等,并叮囑家屬給予患者充分的安慰、鼓勵,消除不良心理。(2)早期心臟康復運動。術后與專科醫生一同對患者病情評估,患者無胸痛、心理衰竭、嚴重心律失常和心電圖改變等情況,且生命體征平穩、安靜時心率<100次/min,可在專科護士嚴密監護下實施心臟康復運動。術后第1天臥床休息,協助患者實施床上進食、坐起洗刷、緩慢翻身等活動,并指導其實施被動或主動四肢運動。術后第2天上午協助并指導患者實施床旁站立熱身、床邊坐位,如床邊活動雙下肢,床旁維持坐位,每次5 min,隨后維持站位,每次5 min。下午則協助、指導患者實施慢踏步,每次20~30次,在家屬攙扶下載床旁緩慢行走,每次時間約為10 min,并指導患者實施自主床旁坐便、自主上下床。第3天上午協助患者下床行走,距離約為50 m,下午指導患者在病房走廊行走,距離為100~150 m,時間為5~10 min,在家屬陪護下自行大小便等。第4天指導協助患者在走廊行走,距離為200~300 m,可適當指導其實施上下臺階。
(1)使用6 min步行測試(6minute walking test,6MWT)評估兩組干預前、出院前1 d運動耐力,要求患者在平直走廊里行走,測定6 min的步行距離。(2)使用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BI)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出院前1 d日常生活獨立能力,包含上下樓梯、控制大小便、進食、如廁等,分值為0~100分,分值高則日常生活獨立能力好。(3)以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評估兩組干預前和出院前1 d時情緒狀態,分值高則焦慮或抑郁程度重。
采用SPSS 24.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干預前6MWT、BI評分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組出院前1 d時6MWT、BI評分均高于參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運動耐力、日常生活獨立能力比較(±s)

表1 兩組運動耐力、日常生活獨立能力比較(±s)
注:與同組干預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6MWT/m BI評分/分干預前 出院前1 d 干預前 出院前1 d干預組 44 43.68±6.50 176.84±29.85*62.21±2.70 95.64±3.45*參考組 44 43.12±6.05 154.38±26.96*62.14±2.65 89.84±2.84*t 0.418 3.704 0.123 8.610 P 0.677 0.000 0.903 0.000
兩組干預前HAMA、HAMD評分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組出院前1 d時HAMA、HAMD評分均低于參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HAMA、HAMD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HAMA、HAMD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HAMA評分HAMD評分干預前 出院前1 d 干預前 出院前1 d干預組 44 15.14±3.92 7.09±2.61*18.51±4.17 9.15±2.74*參考組 44 15.20±3.89 9.62±2.84*18.40±4.21 12.65±2.98*t 0.072 4.351 0.123 5.736 P 0.943 0.000 0.902 0.000
PCI是治療AMI的重要手段,可有效降低致死率、致殘率,但PCI后患者易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應激反應,可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對手術效果造成影響,嚴重時可影響心肌梗死等惡性情況。不良情緒會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造成影響,還會使患者喪失意志和勇氣,降低治療依從性。
雙心護理注重患者的心臟疾病和心臟健康狀況,有機結合心理醫學治療與生物醫學治療,同時解決患者神經心理創傷與身體痛苦的雙重問題[5]。本研究中,干預組6MWT、BI評分均高于參考組,HAMD、HAMA評分均低于參考組,提示PCI治療AMI術后行雙心護理聯合早期心臟康復運動干預效果較好。雙心護理干預前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并加強健康宣教,改善患者健康認知,并在病房內張貼鼓勵性標識,為其提供舒適、溫馨的康復環境,緩解患者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增強其康復信心。雙心護理干預中以家屬作為患者情感依托和主要照顧者,告知其基礎護理方法,鼓勵參與至護理工作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同時予以的早期心臟康復運動干預可按照患者自身情況實施針對性的運動方式,能夠增強患者心肺耐力,促進冠狀動脈循環改善,調整血小板濃度,使血管炎性反應降低,調整血脂代謝功能,還能經誘導新生血管形成,促進心臟血流重新分布,抑制心肌細胞凋亡,促進患者生理機能恢復[6]。心臟康復運動可促進血管內皮功能改善,重建側支循環,增強心臟儲備能力,進而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綜上所述,PCI治療AMI術后行雙心護理聯合早期心臟康復運動可有效增強患者運動耐力,改善負性情緒,提高日常生活獨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