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羅麗華

“這幾年脫貧多虧了黨和政府的政策,我種了些苗木,再加上在合作社干活的收入,光這每年就有2萬多元?!苯眨谏n溪縣龍山鎮桑林村,筆者見到正在苗木園忙碌的脫貧戶劉驛科,當說起這幾年發展苗木的情況時,他眼里泛著光,嘴角露出幸福的笑。
蒼溪縣位于四川盆地北緣、秦巴山脈南麓、嘉陵江中游?!叭攴e蓄”變“起跳資本”,經過三十多年植樹造林和封山育林,蒼溪縣森林資源儲量豐富,林地面積154.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9.95%。近年來,蒼溪以“林”為本,充分挖掘林木資源優勢,打造林區經濟多元化格局,全力護航綠色經濟發展。
“我把所有能利用的地全部都種上采葉銀杏,這樣輕輕松松的就能實現年收入過萬。”該縣岳東鎮云寨村脫貧戶劉含階告訴筆者,種植銀杏已經成為他增收致富的主要路子。
走進岳東鎮銀杏產業園區,一眼望去,一大片銀杏樹沿著山坡蔓延開來。近年來,蒼溪縣岳東鎮依托退耕還林、特色經果林等項目,實行“公司+專合社+農戶”模式,帶動石廟、金銀、云寨、老樹等18個村的農戶,在全鎮密植化種植發展銀杏產業約4000畝,栽植銀杏苗近1000萬株。

據悉,全鎮年產銀杏葉約6000噸,通過專合社銷往巴中、閬中等地,年銷售額達1200余萬元,其中該產業涉及貧困戶約300戶,貧困戶戶均栽植銀杏2畝以上,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約6000元。
“我們不僅帶動當地的貧困戶主動發展產業,實現增收脫貧,還成功帶動周邊的老鄉一起種植銀杏,實現脫貧奔康。”據該縣岳東鎮林業干部介紹,如今,該鎮通過銀杏產業發展,輻射帶動元壩鎮飛馬村發展銀杏產業基地1000畝,白山鄉發展銀杏產業基地3000畝。片片“綠葉子”如今變身為“金葉子”,成為了老百姓脫貧致富的好幫手。


“蜜環菌的作用是腐爛菌床里的木材,長出菌索,源源不斷地輸送木材里的養分給麻種母體。”在雍河天麻中藥材專業合作社,該社負責人楊敏正給專合社的社員們作詳細的技術講解。
2010年,楊敏主動放棄“鐵飯碗”,棄教創業承包了該縣雍河鄉桃園村火帽子山50畝灌木林試種天麻,當年秋天,楊敏的天麻就獲得豐收。直到2014年,她流轉了成片的灌木林500畝繼續種天麻,沒想到,年產值達200萬元。
“自己富不算富,一定不能落下鄉親們。” 2014年楊敏成立了雍河桃園天麻中藥材專業合作社,以林下仿野生種植天麻為主要產業的發展方向,推行“合作社+農戶+基地”的運行機制,采取代農戶墊資,定價回收產品,統一結算扣除方式,解決了農戶從事天麻種植無資金難題,極大地激發了群眾種植天麻激情,種植面積成倍擴大。
截止目前,專合社形成了兩個種植片區,帶動周邊縣區、周邊村、鎮260戶農戶種植天麻2000余畝,產量 800噸,產值達 800萬元,實現戶均增收達8000元以上。塊塊“小天麻”真正成了林子下的“金疙瘩”,帶動了桃園村的大發展。
走近龍山現代林業園區,一排排樹苗非常齊整,枝頭正搖曳著翠綠,一派茁壯成長的勢頭……
“龍山土質肥沃,要想搭上交通快車走上致富路,栽種各類優質果苗和綠化苗木是最可行的辦法?!痹摽h龍山鎮國超苗木專合社理事長鄧國超說。該專合社近年來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示范引領帶動龍山鎮董永、五郎、印池、南陽、大牟村等周邊農戶460余戶種植苗木4000余畝,輻射閬中、巴中等周邊鄉鎮33個村發展各類優質苗木1310畝。
在專合社及苗木種植大戶的帶領下,龍山苗木產業就像雨后春筍般涌現,苗木產業已呈蓬勃發展之勢。龍山鎮在林業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按照“一線四片,百里通道”布局,引導林業企業、返鄉創業者、易地搬遷戶等在6個村連片流轉“四荒地”3500余畝,建成了6個觀賞、經果等苗木示范基地。截至目前,以蒼溪雪梨苗、獼猴桃苗、銀杏苗、板栗苗、核桃苗為主的各類優質果苗和綠化苗木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區,年交易額達2億多元,被譽為“大山里的小溫州”。
棵棵“小樹苗”如今長成“搖錢樹”,儼然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長盛產業,而這只是蒼溪縣“聚力”林業產業護航綠色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截至2020年底,全縣發展經濟林19.2萬畝,實現林業總產值33.6億,帶動群眾人均增收2340元。近年來,蒼溪縣成功創建為全國天保工程示范縣、全國林下經濟發展典型縣、全國林改百強縣、全國生態示范縣、四川省綠化模范縣等。蒼溪縣由“綠水青山”逆襲成為“金山銀山”,完美實現了“綠、富”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