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嬌 楊威

“如果在押的是外籍人員,有翻譯嗎?”“筆錄是否要現場簽字確認?”“審訊過程中可以申請律師到場嗎?”……
這是“駐華使節走進公安部”活動現場,在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執法辦案管理中心,駐華使節們向公安民警了解辦案流程的一幕。在得到民警的肯定答復后,在場的駐華外交官們頻頻點頭。
7月28日,“駐華使節走進公安部”活動在京舉行,公安部常務副部長王小洪出席見面交流會并致辭。這是外交部組織的“駐華使節走進中國部委”系列參訪活動的第三場,150多位駐華使節和國際組織駐華代表走進基層公安機關,深入了解了中國公安工作和“平安中國”建設成效。
其中,駐華使節走訪的執法辦案中心是“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執法規范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和示范樣本。北京市公安局自2015年10月開始建設運行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并將其作為首都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的“龍頭工程”。執法辦案管理中心被譽為首都司法體制改革和公安改革的“亮點工程”。
目前,北京市16個區公安分局均建立了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全部刑事案件一律在中心辦理,實現了執法辦案、監督管理、服務保障“一體化”運行,使公安機關的執法行為更規范、執法辦案更安全、執法監督更有力、執法效率更高效、執法保障更優質,有效提升了辦案質量,最大限度保障了嫌疑人的合法權益,切實維護了執法公正,打造了首都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的特色品牌,為全國法治公安建設提供了示范樣本。
專業集約的“一站式”辦案
針對執法資源分散、實戰效能不高等問題,北京市公安局按照執法辦案規范流程,在執法辦案管理中心依次設置執法辦案功能區,圍繞“一站式”辦案新模式,優化“流水線”式辦案流程,將執法辦案全要素統籌管理、各環節有效銜接,在嫌疑人被采取強制措施之前,全部辦案流程都在執法辦案管理中心“一站式”辦結。由辦案中心集成專門力量負責辦理嫌疑人入區登記、人身安全檢查、隨身物品保管、涉案財物管理、等候看管等工作;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較高的醫院合作,由其選派專業醫護人員進駐中心,24小時不間斷值守,對突發身體不適的嫌疑人實施緊急醫療救治,有效保障嫌疑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引入價格鑒定、傷情鑒定、醫療保障救助、律師會見等支撐保障;全部刑事案件集中在中心辦理,法制、刑偵、治安、經偵等專業部門警種進駐中心,與基層辦案部門捆綁作戰,圍繞案件定性、辦案程序、證據標準、取證方向等方面,及時為辦案民警提供法律指導,并同步開展審核把關,實現辦案資源整合聚集、相關警種密切協作,不僅幫助基層辦案民警解除后顧之憂,集中精力投入具體辦案工作,還保證了辦案質量、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了執法安全。
智能規范的“全流程”監督
在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每一位嫌疑人都會佩戴智能手環,手環綁定了嫌疑人的基本情況、辦案區內行動軌跡、審訊音視頻、隨身物品存儲以及案件相關信息,能夠自動采集嫌疑人在辦案區域內的所有流程和行動軌跡,并實施電子化管理,做到了實時監測、隨時調取;并且在辦案區內設立與手環綁定的紅外電子周界自動報警系統,做到了第一時間發現處置犯罪嫌疑人異常行為。
同時,新一代智能手環的設計更具人性化,增加了脈搏檢測功能,重在保障嫌疑人的人身健康,確保了辦案安全。通過建立完善的電子監控系統和信息化管理系統,做到了辦案場所全覆蓋、無盲區,做到了對辦案民警從以事后監督為主到同步監督、動態監督的全流程監督,做到了對嫌疑人進入辦案區直至離開辦案區的全方位管控,使辦理的每一起案件從頭到尾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并接受實時監督,民警執法辦案的每一步都是透明的,一言一行全都有跡可循,從源頭上杜絕了違法辦案行為的發生,有效保障了嫌疑人的合法權益。此外,中心內的每間審訊室配備了信息化審訊臺,具有語音文字轉寫、權利義務告知書等法律文書的同屏展示功能,確保嫌疑人及時知曉自己享有的權利義務,嫌疑人能夠同步看到民警制作的筆錄內容,及時提出修正意見。同時,依托網絡技術,還實現了遠程審訊、涉案物品遠程示證,提高了執法質量和效率,更好地維護嫌疑人合法權益。
內外聯動的“高質效”發展
為持續推進規范化建設提檔升級,北京市公安局積極拓展中心職能,不斷豐富工作機制,全面提升運行質效。
在辦理的一起由國外押解回京的90 名和67名跨境電信詐騙嫌疑人的案件審查中,僅分別用15小時與13 小時,就完成全部嫌疑人的審查入所工作,比分散審查時間縮短近9個小時,用警數量減少1/3。
北京市公安局全國首創在公安執法辦案管理中心設立派駐檢察監督機構,主動接受檢察機關依法監督,堅持硬件設置、機制建立與實踐運行“三同步”,目前已實現全市各區全覆蓋。通過近年來的探索實踐,持續優化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公檢刑事辦案監督新機制,派駐檢察官依法行使檢察監督權,通過調取視頻監控資料、查閱卷宗、實地檢查等多種方式,對在中心內公安機關開展的刑事辦案活動進行同步監督,確保民警執法行為規范文明,取證工作嚴格依法,保障嫌疑人的合法權益,及時發現糾正執法辦案中不規范之處,切實維護司法公正。同時,還進一步強化公檢機關之間協調配合,公安機關商請檢察機關對重大、疑難及新型案件提前介入指導,雙方定期會商工作、研究問題、并聯合開展業務培訓,共同提升刑事辦案質效。
建立速裁法庭。堅持效率與公正相統一,會同檢法司機關在中心設立刑事速裁法庭和法律援助工作站,全國首創刑事案件“48小時全流程結案”,犯罪嫌疑人自愿認罪認罰從寬模式,即針對可能被判處三年以下刑罰的案件,在中心48小時內,完成偵查取證、移送起訴、提起公訴、開庭審判等所有法律程序,并不斷健全完善運行規范,優化辦案流程,公、檢、法、司在各自獨立的情況下相互配合,縱深推進案件繁簡分流、簡案從快,不斷提升速裁程序效率,實現司法資源的優化配置。
引入未成年社工幫教。始終堅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在中心設置未成年人工作專區,全部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中心實行標準化辦理。在提升公安專業化辦案水平的同時,融入綜合治理理念,引入司法社工幫教、救助,探索建立涉法涉罪未成年人“民警、家長、社工”三位一體全方位立體式幫教機制,全面開展觀護幫教、心理疏導、救助服務,從源頭上最大限度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并不斷提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防工作的成效,切實將未成年人保護延伸到執法最前端、貫穿于辦案全過程。實現專業化辦案與社會化保護有效銜接,形成共建共享共治新格局。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加強了疫情防控工作。嚴格提前預約制度,并做好健康及行程、密接篩查。嚴格準入區標準,入區前實行“測、問、核、消、登”五步遞進。嚴格落實辦案單位民警及嫌疑人,中心民警及工作人員,非中心的局內人員,非中心的局外協作人員分區分類管理,加強區域和物品消毒,規范嫌疑人安全關押距離,嚴防傳播感染。嚴格與局內外相關部門的防護、聯勤聯動,如建立與看守所合成聯動機制,密切協調衛健、疾控、急救等部門,主動對接周邊定點醫院,開通檢驗篩查“綠色通道”,堅決做到早發現、早處置。
(責任編輯:張敏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