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鑫 林 磊
(嘉興威凱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嘉興 314000)
IECEE-CB體系是全球最大的電工產品檢測結果互認體系(簡稱CB體系),國家認監委(CNCA)是代表中國加入IECEE 的成員機構(MB:Member Body)。CB體系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推動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的統一協調以及產品認證機構的合作,使制造商更接近于理想的“一次測試,多處適用”的目標,從而促進國際貿易。2020年11月威凱認證檢測有限公司成為新一批CB體系國家認證機構(NCB:National Certification Body),嘉興威凱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同時通過CB實驗室(CBTL:CB Testing Laboratories)同行評審。
截止2020年底,CB體系內共有50多個MB的90多家NCB,中國大陸內共有181家CBTL,其中國大陸內NCB的CBTL共有40家。全球加入CB體系的制造商實驗室(CTF:Customer Testing Facilities)共1 972家,其中中國大陸內為427家,但是中國NCB認可的CTF僅為6家,比例僅為全球認可數量的千分之三,中國大陸NCB的CTF應用率極低。數據來源于IECEE公開網站。
筆者主要通過此文介紹CTF應用的CB體系要求,以及國內外CTF應用情況的對比,對中國大陸NCB的CTF應用進行可行性分析。本文對CTF的應用提供理論支持。
圖1的數據來源為IECEE網站上公布的全球的NCB認可的CTF情況。圖中重點描述了NCB認可CTF全球數量和中國大陸數量對比,如圖1所示。

圖1 NCB認可CTF全球數量和中國大陸數量對比圖
目前僅CQC擁有7家CTF,其中6家在中國大陸內,1家在意大利。6家分別為:施耐德電氣有限公司駐中國基地實驗室,科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某實驗室,銳高照明(深圳)有限公司測試實驗室(德國),四川長虹電器有限公司檢測與校準實驗室,這些制造商其中有5家為外資公司。但是往往對應多個NCB,例如BV認證、TUV萊茵、UL等,可見中國NCB的CTF應用情況較落后。
中國大陸內CTF(含各階段)共有431家,大部分均為國際型NCB擁有,比如BV,TUV萊茵,UL等,其中BV已在中國擁有99家CTF。由此可見國際型NCB非常重視CTF的應用,更加體現了CB體系“資源共享”。
見圖2可知近年來NCB對CTF的認可范圍也逐步擴大,近幾年甚為明顯。在“一帶一路”的新形勢下,2019年接近2018年的2倍,2020年在疫情的影響有所下滑,但絕對數仍超過60家,可見CB體系對制造商實驗室體系的包容性和接受度的提高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圖2 各年份CTF全球數量對比圖
國際知名CB認證機構在中國大陸內的CTF應用率是相當的高,但是基本上70 %以上為中國大陸內的制造商,其中不乏知名的華為、中興、美的、格力等,其實對于國內的認證機構來說,這無疑是個很好的突破口。國內NCB可以更加關注已獲其他機構的CTF認可的制造商的能力,因為該制造商的若是被認可的CTF的話,相關方面的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完善。
從CTF的認可情況看,允許一個CTF在具有相同標準的一個以上NCB的IECEE中運行,不過不允許CTF將同一型號的測試數據提交給一個以上的NCB來發布同一標準的CBTC。這也提醒NCB在認可已獲認可的CTF的時候,關注該CTF的能力范圍是否已被其他NCB認可。CTF的各個階段對應于相應的NCB的認可的階段,具體的認可規定以及程序可參考“OD-2048”客戶測試設施(CTF)的應用,本文中將會給出簡要的介紹。
CB體系由IEC認證管理委員會(CMC)進行管理,CMC向IEC的合格評定委員會(CAB)匯報。由CMC批準的規范性文件(OD:Operational Document),用于涵蓋CB計劃的各種操作,例如申請,評估,測試報告格式等。其中OD-2048《Utilization of Customers’Testing Facilities》[1]規定了CTF的應用。
CTF應由對CTF負有全部責任的法人實體運營,應用CTF測試的產品應為本法律實體生產的產品。且CTF的檢測資源應為CTF法人實體的100 %自有資源,故CTF不允許分包測試。除非CTF的法人實體有與生產或組裝產品的供應商(例如客戶、制造商、生產商、賣方、分銷商、零售商)簽訂合同,否則CTF不得對其供應商的產品進行測試。CTF可以對同一法人實體內的不同的制造商名對應的廠家進行測試。CTF僅能針對NCB對其授權的產品類別及標準進行現場測試。
如圖3所示為CTF 認可的過程,主要是CTF認可過程中的關鍵過程。

圖3 CTF 認可的過程
CTF申請準備:CTF準備符合ISO/IEC 17025的所有相關要求和適用的IECEE要求的人、機、料、法、環。
提交申請:準備以上證明材料或者預填寫評審報告提交至NCB并正式提出申請。
資格評估:收到申請后,NCB啟動評估,由NCB、CBTL或LTR審核資料和驗證能力。
CTF認可及等級確認:新的CTF可以在第一階段或第二階段進入此計劃,并且只有通過在較低階段的參與并獲得NCB或CBTL技術人員的信任才能進入較高階段。
CTF備案:每個NCB均應向IECEE報告CTF的進展(階段變更)決定。NCB(CTF第一階段、CTF第二階段、CTF第三階段)或IECEE專家(CTF第四階段)填寫評審報告,提交IECEE秘書處備案。
提交相關備案資料:
CTF提交NCB的資料,由NCB在IECEE網站備案:
OD-2007 F2b:測試和校準實驗室檢查表;
OD-2048-F2-2:CTF第一階段和CTF第二階段的CTF評估報告;
OD-2048-F3-2:CTF第三階段和CTF第三四階段的CTF評估報告;
CTF第四階段根據OD-2007向IECEE秘書處提供評估文件。
后續工作:CTF獲得認可,IECEE網站正式備案成功后,可開展相關工作,后續工作主要包括審后監督,復評審,標準擴項評審,遷址評審等。
隨著CTF的經驗積累(包括他們員工的經驗也越來越豐富,CTF對測試程序熟練度及其測試能力也不斷提高),CTF的置信度提高,可以根據CTF的認可情況將CTF分為四個階段,OD-2048詳細規定對于CTF應用的總體要求,通過表1更加清晰地解讀了OD-2048關于四個階段的相關要求。

表1 OD-2048關于四個階段的相關要求
筆者認為CTF應用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提高CTF的能力,包括設備設施、人員能力、技術能力等,為其他認可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二,制造商獲得CTF認可之后,CB認證時無須送樣到CB實驗室,直接在CTF進行CB認證的相關測試,縮短CB認證的周期。第三,體現CTF的實力。與眾不同的地位。CTF會在IECEE網站上公布,側面提升企業的國際形象和影響力。
近年來,中國大陸內企業實驗室的數量劇增,而且相當一部分獲得了CNAS認可,其設備水平、人員能力等保障體系有目共睹,但是這些實驗室還不能為中國CCC制度所使用。在“放管服”的大背景下,筆者建議參考CTF的模式先在委托測試上嘗試使用制造商實驗室資源的檢測模式,并在合適的時機下推動CCC制度借鑒CTF的模式。
希望本文的淺析,能夠幫助和推動更多中國CTF獲得CB體系的認可。同時中國企業在新建、改建、擴建實驗室時應綜合考慮CTF的相關要求,為盡快盡早地獲取認可儲備技術人才和資源保障。只有擁有更多的中國CTF,才能使更多的中國企業參與CB體系,才能使更多的中國企業家參與IECEE等國際規則制修訂,才能使更多的中國產品參與國際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