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錦燕
〔摘要〕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是黨和國家賦予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在新征程中的神圣使命與光榮任務。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不僅是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而且是新時代國有企業的“根”和“魂”。面對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提出的黨的政治建設新要求,國有企業黨的政治建設還存在對理論和實踐整體認知不足、主動性創新性不強等問題,通過進一步梳理國有企業黨的政治建設理論脈絡,可從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引領、增強政治能力、涵養政治生態、防范政治風險等五個方面進行著力,不斷加強國有企業黨的政治建設。
〔關鍵詞〕黨的政治建設;國有企業;全面從嚴治黨
〔中圖分類號〕D26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8048-(2021)05-0067-07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從國有企業要具備的“六種力量”①看,國有企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時也明確了其代表著現代企業制度在中國建立和改革的方向。未來幾十年中國經濟的建設和發展,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建立起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而國有企業是承擔這項任務的主力軍和主要力量。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發展中,我們必須堅持最根本的原則,即始終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這充分體現在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中。“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特就特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明確和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組織落實、干部到位、職責明確、監督嚴格”〔1〕,這不僅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而且是被歷史和現實所證明了的寶貴經驗。面對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加強國有企業黨的政治建設無疑是首要任務。
一、新時代國有企業黨的政治建設的難點與困惑
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是確保“十四五”規劃順利實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取得新勝利的重要舉措和抓手。國有企業要深入貫徹全面從嚴治黨方針,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建設統領作用,就必須準確把握和遵循黨中央提出的新要求,找準加強政治建設的著力點。然而在實踐中,不少國有企業存在著一定的難點與困惑,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就其難點而言,其主要體現在:一是對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理論和實踐的整個形成發展過程缺乏了解,除難以產生認同,形成自覺外,對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時代緊迫性缺乏應有的認識。二是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2〕后,對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的內容和要求把握不夠深入。三是目前國有企業專職黨務工作干部和工作者較少,加上平時事務性、應需性、應急性工作多,對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目標要求、核心內容、制度要求等內容把握不到位。四是國有企業黨務工作者在黨的建設專業方面的系統知識相對薄弱,加之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的體系仍在逐步豐富和完善中,因此對國有企業黨的政治建設的著力點認識不清晰,在工作中只能按部就班根據上級要求、按圖索驥式完成任務,在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工作中欠缺主動,更難有創新。
就其困惑而言,其主要體現在:一是對國有企業黨的政治建設與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兩個要求的把握存在困惑。黨的十九大后發布和施行的關于國有企業黨建的黨內法規,如《中國共產黨國有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試行)》《黨委(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規定》等,明確了國有企業黨的政治建設的目標、任務、內容、要求,與黨的十九大后發布和施行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所提出的目標、任務、內容、要求具有一致性和關聯性,不少國有企業黨務干部和工作者對此并不清晰,或者說存在著困惑。二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黨和不同領域的各級黨組織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發表了許多重要論述,包含諸多重要的內容要求和著力點,對于國企黨務干部和黨務工作者來講,如何將他們與對國有企業黨的政治建設要求和著力點相結合并加以貫徹落實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深刻理解國有企業黨的政治建設要求,在此基礎上比較準確地把握其著力點,對加強和提升國有企業黨的政治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新時代加強國有企業黨的政治建設的新要求
要準確把握新時代對國有企業黨的政治建設提出的新要求,首先需要明確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思想理論的形成、豐富和完善的脈絡。
(一)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思想理論的形成
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的思想理論大致可分為提出、初成、成熟三個階段。
首先是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提出階段。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的正式提出是對中國共產黨政治建設思想理論的百年傳承。從1929年古田會議毛澤東提出的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到1945年黨的七大提出的“首先著重在思想上、政治上進行建設,同時也在組織上進行建設”;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強調“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到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強調“到什么時候都得講政治”。〔3〕世紀之交,江澤民反復強調必須“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胡錦濤指出“我們講的政治,是馬克思主義的政治,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4〕以上都表明了注重從政治上建設黨是我們黨不斷發展壯大、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指出:“政治問題任何時候都是根本性的大問題,全面從嚴治黨必須注重政治上的要求,必須嚴明政治紀律”〔5〕。2017年10月,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而“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首次出現在黨的建設總要求中,同時他明確指出:“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6〕從某種意義上講,這首次明確了黨的政治建設布局中的排位和地位,即,排位是“首要的”“第一位”,地位則是“根本性”建設。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傳承黨在革命、建設、發展的不同時期積累的實踐經驗基礎上作出的加強政治建設的新概括,推進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視野,這也是探索加強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新實踐。自此,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正式開啟。
其次是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的初成階段。黨的政治建設從首次提出到初步形成大致明確了首要任務、根本要求、目標要求、核心內容、制度要求等方面的內容。首要任務是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根本要求是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具體而言,要求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必須將“兩個維護”作為根本政治要求,帶頭做到“兩個維護”,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令行禁止,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一把手”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帶頭做到“兩個維護”;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帶頭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等。目標要求是堅定政治信仰,強化政治領導,提高政治能力,凈化政治生態,實現全黨團結統一、行動一致。核心內容是把準政治方向,堅持黨的政治領導,夯實政治根基,涵養政治生態,防范政治風險,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制度要求如黨務公開要遵守黨內法規規定的政治規矩和政治紀律,嚴守黨的保密紀律,要強化政治監督保障制度執行,增強“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等。
最后是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走向成熟階段。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走向成熟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政治自覺不斷強化。政治自覺就是要求全黨在新征程上牢記打鐵必須自身硬的道理,增強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政治自覺,體現在政治建設方面,政治自覺就是對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的認知、認同到自覺。二是政治建設重點任務明確。重點任務就是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嚴密黨的組織體系,體現在政治建設方面,就是要以嚴密黨的組織體系建設為重要任務,突出和強化黨的中央、地方和基層組織的政治功能。三是政治建設內容體系基本形成并不斷完善。主要是首要任務、目標要求、根本要求、核心內容、制度要求等的形成和不斷完善。四是政治建設的著力點突出。政治建設的著力點是要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這不僅體現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體黨員提出了必須共同遵循的政治建設目標要求,還表現在針對不同的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都提出了黨的政治建設的具體要求上。五是進一步明確增強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政治自覺。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嚴密黨的組織體系,著力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堅決清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確保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7〕
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從正式提出、初步形成到走向成熟,是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建黨學說的新貢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理論成果,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勇于自我革命,不斷提高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能力的例證和縮影。
(二)新時代加強國有企業黨的政治建設的新要求
通過回顧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思想理論形成發展的歷程,可以看到,新時代國有企業黨的政治建設的新要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目標方向和總體要求,即從理論層面對國有企業黨的政治建設在目標和方向上作了總體要求,分別是政治建設的目標是要堅定政治信仰、強化政治領導、提高政治能力、凈化政治生態,方向是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與黨中央始終保持高度一致。二是主要內容和具體要求,即從實踐層面對國有企業黨的政治建設在目的和內容上作了具體要求。國企進行黨的政治建設的目的是要圍繞經濟發展中心任務而展開,其內在邏輯從《中國共產黨組織工作條例》規定的“堅持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得出,即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所提出的內容是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抓手和重要著力點,因此,國有企業黨的政治建設必須要堅持服務于黨的政治路線。需要把握和注意的是,在基本路線中,只有一個“中心”,那就是經濟建設,這是國有企業進行黨的政治建設必須要圍繞和服務的中心任務。國有企業進行黨的政治建設的內容主要就是《中國共產黨國有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試行)》所提出的五點要求,即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引領、增強政治能力、涵養政治生態、防范政治風險。
三、新時代加強國有企業黨的政治建設的著力點
新時代國有企業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需從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引領、增強政治能力、涵養政治生態、防范政治風險五個方面進行著力。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其要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政治立場,二是政治信仰。通俗講,政治站位就是要回答“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就是人民立場,同時也是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中國共產黨百年偉大實踐,目的就是為人民謀幸福,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自誕生起就肩負的使命,百年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都是為了完成這個光榮任務。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其重要內容就是要讓全體黨員樹立牢固的政治信仰,努力做到始終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站穩政治立場,堅守政治信仰表現在具體的工作中,就是要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新時代國有企業提高政治站位體現在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強化黨性鍛造,增強治企興企本領,深化了對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要求的認識,制定實施企業戰略目標,不斷譜寫新時代國有企業創新發展的生動華章。
第二,強化政治引領。首先,要了解掌握強化政治引領的重點內容。一是政治方向。習近平指出:“我們所要堅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8〕。二是政治原則。政治原則就是黨的政治路線中提出必須堅持的四項基本原則,即: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其中,最根本的政治原則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三是政治道路。這條政治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它包括要堅持“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的政治理念,堅持和完善符合中國國情的政治制度,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等內容。其次,把握強化政治引領的實踐重點。一是強化政治領導。要時刻牢記和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提出的“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要求,時刻不忘加強和鞏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這個根本任務。二是政治引領內容。政治引領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理論武裝——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價值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經常性、基礎性的思想政治工作;黨建帶動——在發揮和彰顯自身的先鋒模范作用中去帶動和充分發揮群團組織橋梁紐帶作用。新時代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就是要把政治建設要求融入企業黨的各個具體建設之中,引領、保證和促進企業其他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將政治引領要求寫入公司章程,使黨的政治引領制度上有規定、程序上有保障、實踐中有落實。突出政治引領,健全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全面提升國有企業黨組織引領力,大力實施“黨建+”工程,使國有企業黨的政治建設更加堅強有力。
第三,增強政治能力。增強政治能力包括強化政治功能和增強政治本領兩個方面。政治功能是指政黨自身的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的有利的效能發揮。為了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就必須切實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貫徹落實正確的組織路線是實現正確的政治路線堅強有力的保證,因此,強化中央、地方和基層組織的政治功能是黨的政治建設必然要求和內在要求。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對中央機關、地方黨委、黨組和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對國有企業來講,可按照《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國有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試行)》和《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中的具體要求去貫徹和實施。
增強政治本領主要指增強“三力”,即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行力。政治判斷力是指在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政治敏銳性與政治鑒別力統一的能力。政治判斷意味著一種價值取向的選擇,表明對理論認識和實踐落實中的對與錯、先與后,輕與重、緩與急的選擇。因此,對全體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來講,增強政治判斷力必須要恪守以國之政治安全為大、以實現人民利益為重、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本的價值取向;必須善于從一般事務中發現政治問題,及時梳理區分主流與支流,精準有效識別現象與本質,通過紛雜細節把握全局,從偶然問題中揭示事物必然性;必須善于從傾向性、苗頭性問題中發現政治端倪,能夠有效辨別出忽視政治、淡化政治、不講政治等錯誤行為;必須善于從錯綜復雜的矛盾關系中把握政治演進邏輯,能夠做到及時預判風險、果斷規避風險、有效抵御風險的能力。增強新時代國有企業的政治判斷力,要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研判好應對好各種風險挑戰,筑牢國家經濟安全屏障。“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將面臨更加復雜的國際形勢,面臨更加繁重的攻堅任務,面臨更加嚴峻的風險挑戰。越是這樣,越要發揮國有企業的引領保障作用,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
政治領悟力是指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的理解、領會和把握能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黨要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9〕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以貫之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新表述新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政治領悟力還體現在對黨中央的精神深入學習和融會貫通上,即結合各地區各部門實際,創造性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實現黨中央精神落實到地方實際工作的有效轉化。增強新時代國有企業的政治領悟力,需要牢牢牢守住黨和國家重大原則、重大立場和重大利益,明確企業的職責定位,自覺站在黨和國家的戰略全局、經濟大局上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善于把國有企業各個領域各個崗位工作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全面提高捍衛經濟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更好履行新時代國有企業的使命任務。
政治執行力是指領會政治意圖、落實政治要求、達成政治目標的政治能力,是政治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在政治上要求的落腳點。為政之要,重在落實;落實之要,重在執行, 一是要求我們不折不扣抓好對黨中央精神的貫徹落實,把堅持底線思維和問題導向貫穿工作始終。堅持底線思維就是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見微知著、防患于未然。堅持問題導向,就是要正確研判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機遇挑戰。問題就是矛盾,事物的發展始終是處于矛盾之中的,只有立足于時代去解決特定的時代問題,才能推動時代進步。二是要求我們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要及時、堅決、徹底。要及時、堅決、徹底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就必須懷有“國之大者”,強化責任意識、勇于擔當履責。只有做到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以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的政治擔當,以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責任擔當,面對大是大非才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才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才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才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才敢于堅決斗爭。增強新時代國有企業的政治執行力,要強化“全國一盤棋”思想,把各項工作放在黨和國家大局中來謀劃和推進,要強化責任意識、使命意識、進取意識,不斷推動新發展階段的高質量發展,努力促進國家和社會實現新的發展目標。
第四, 涵養政治生態。政治生態是指各類政治主體生存發展的環境和狀態,是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綜合反映,它影響著黨員干部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自2013年1月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提出“政治生態”概念后,涵養政治生態的內容越來越明確,主要包括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黨的紀律、強化黨內監督、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突出以忠誠干凈擔當為主要政治品格的選人用人政治標準、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等。國有企業在涵養政治生態方面的著力點有三:一是要突出強調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一方面,我們要明白“同黨中央保持一致不是一個空洞口號,而是一個重大政治原則”〔10〕,而“政治紀律更是全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動方面必須遵守的剛性約束”〔11〕,要堅持以“兩個維護”為首要政治紀律。另一方面,要緊緊圍繞堅持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群眾路線,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堅持監督執紀等重點內容,集中解決好黨內存在的“四風”等突出問題。二是要堅持以“三嚴三實” 引領官政德,傳承賡續健康向上的政治文化。良好的政治文化是涵養政治生態的豐厚滋養,二者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黨的政治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黨性原則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在不同時期的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結合的精髓,它對政治生態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國有企業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帶領職工群眾團結拼搏,形成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要把政治文化建設與企業文化建設有機結合。堅持以黨的政治文化引領企業文化建設,突出政治建設要求,強化興黨愛黨意識,傳承弘揚國有企業優良傳統和作風,培育家國情懷,增強應對挑戰的斗志,提升產業興國、實業報國的精氣神;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企業文化相結合,深化文明單位創建,積極組織開展崗位技能競賽,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大力宣傳、表彰先進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造就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新時代國有企業職工隊伍。
第五, 防范政治風險。政治風險一般指因國際國內政治環境發生重大突變所引起的政局不穩、政策法規生變,造成的一般后果是國內各利益集團之間發生沖突,經濟滑坡、秩序混亂、社會失調,嚴重后果則會導致形成金融危機、政局失控、政權更替等風險局面。防范政治風險是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國有企業要增強防范政治風險意識, 提高防范和化解政治風險的能力,在企業改革和發展中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四、余論
黨的十八大以來,就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和部署,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再僅僅是口號。一方面,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因為這一重大政治原則是國有企業堅持黨的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道路的根本政治保證,也是國有企業政治建設的核心內容;新時代黨對國有企業政治建設提出的目標方向、總體要求則進一步回答了黨對國有企業領導什么、如何領導等問題。另一方面,堅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必須一以貫之,這是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重大方向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告訴我們,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必須在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下進行,這樣才能建立起符合中國實際、造福于人民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企業制度。“凈利潤1.02萬億元,半年首次超過1萬億元,同比增長133.3%,兩年平均增長20.6%……今年上半年,中央企業交出一份亮麗的‘成績單”〔12〕,實踐證明,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必須堅持兩個“一以貫之”。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就必須遵循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間的匹配和協調。作為維系“國之大者”主要經濟群體和重要戰略支撐力量的國有企業,要牢記“共和國長子”和“國家隊”的使命本色,不斷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探索出以黨建促發展,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中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的新路,真正成為不負黨和人民期望,能夠充分發揮和展示出自身“六種力量”的新時代國有企業,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中立志圖強、奮勇爭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再創佳績、續寫輝煌。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76.
〔2〕〔6〕〔8〕〔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8,48,93,49.
〔3〕習近平.增強推進黨的政治建設的自覺性和堅定性〔J〕.求是,2019,(14).
〔4〕 江金權.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J〕.求是,2017,(22).
〔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C〕.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87.
〔7〕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14).
〔10〕〔1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C〕.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96,108.
〔12〕孟祥夫.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提供根本動力和堅強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綜述〔N〕.人民日報,2021-07-30.
【責任編輯:董史烈 歐 露】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共產黨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研究”(18XDJ013)
〔作者簡介〕馬錦燕,中共四川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四川 成都 610071。
①國有企業所具備的“六種力量”:即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力量,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實施“走出去”戰略、“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戰略的重要力量,壯大綜合國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我們黨贏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勝利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