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曉飛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下文均稱電動車)因其綠色環保、高效便捷等優勢,已經成為居民日常通行和短途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我國的電動車擁有量在逐年攀升。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國電動車保有量已經超過3億輛。與此同時,制度標準不健全、生產維修質量控制不到位、市場監管不規范、停放充電方面問題突出等諸多因素,為引發火災埋下大量的先天性隱患,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和極其惡劣的社會負面影響,教訓十分深刻。以南京市鼓樓區為例,近年電動車儼然成為火災多發的“重災區”,近三年涉及的電動車火災分別是2018年16起、2019年22起、2020年33起,逐年上升,特別是2020年全區發生188起火災,其中電動車火災33起,占比高達17.6%,且8月8日金陵村小區發生一起亡3人的電動車火災,教訓十分慘痛。
對全年電動車火災事故進行原因分析,33起火災中有15起是在充電中造成的,電池過充及充電故障是此類火災的主要原因;有12起火災是電動車停放過程中失火,此類火災是因為電池質量及車身線路不過關,部分電動車存在私自改裝的情況,有2起火災事故是由外賣騎手使用的電動車引發,且電動車存在明顯加裝電池的情況。
一、電動車火災及傷亡成因
(一)部分電動車自身存在一定缺陷
我國在2019年4月開始實施的電動車新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GB 17761-2018),對電動車的機械安全、電氣安全、防火阻燃安全進行了明確規定,嚴格把關電動車生產、銷售、使用管理。但是,目前電動車市場龐大,品牌紛繁復雜,在前期火災調查中發現僅蘇州、無錫兩地生產商就近百家,電動車設計水平參差不齊,有的設計上就存在缺陷,有的組裝連接不到位,電接觸件接頭不牢靠,有的未按要求選用絕緣材料和合適線徑線路,線路接插件不具備防潮、防水等功能,有的廠家壓低成本、降低標準,選用質量低劣的接觸件或不合格產品,未設置短路、過流保護,這些因素都給電動車安全埋下先天隱患。在2020年鼓樓區33起電動車火災中,可查清火災原因的4起火災是因為電動車自身故障造成的。
(二)私自改裝和不當充電成為火災發生的元兇
《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中明確規定,電動自行車的軟硬件均應當具有防篡改設計,防止擅自改裝或改動最高車速、功率、電壓……很多車主為了追求車輛時速、續航能力及個人需要,對電動車肆意改裝,有增加座位的,有增加電池組的,有更換電機控制器的,一輛原本符合國家規范的車輛最后被改得面目全非,如“8·8”鼓樓區金陵村亡3人火災,起火的電動車是一輛品牌車,在出售后被車主花約四千元進行了改造,續航能力和車速大大提升,但最終因為車輛熱失控發生火災,造成悲劇。2018年至2020年,鼓樓區71起電動車火災中,有11起的電動車被改造過。很多電動車車主不能按照使用要求進行充電,經常徹夜充電,長時間不拔充電器或者在電池未完全放電的情況下充電,導致電池老化,內部結構破壞,有些使用的充電器和電池組不匹配,充電過程中電池、充電器元器件過熱導致發生爆炸,引起火災。在2020年鼓樓區33起電動車火災中,有近五成的火災是在充電過程中發生的。
(三)電動車充電位置選擇不正確
據統計,造成人員傷亡的電動車火災事故,超過九成是因為電動車放置在門廳、走道、疏散樓梯和安全出口處,火災發生后堵塞了生命通道。出于防盜的考慮,有些車主會將電動車移至室內停放并充電,車主的充電線路多從自己家中私拉接電,有些充電器線路由于經常拉扯造成線纜磨損、老化等現象,導致絕緣層破損引發短路,還有的充電器插頭與插座之間接觸不良引起過熱也容易埋下火災隱患。“8·8”鼓樓區金陵村火災,之所以造成亡3人的悲劇就是因為起火車輛及其他9輛電動車停放在首層的單元門廳處,這起火災雖非私拉亂接造成,但調查員在火災現場發現了5根“飛線”。一些小區使用的集中充電點為簡易材料搭建,達不到規定的防火要求,且居民常常私自挪用為雜物間,火災一旦發生,很容易形成“火燒連營”的狀況。部分小區設置了集中充電點供車主停車充電,但未設置滅火設施、器材,未安排人員24小時值班巡查,發生火災難以及時處置。
(四)消防安全宣傳教育不深入,百姓安全意識淡薄
目前,消防宣傳力度有待提高,未形成多部門、多行業聯動的良性社會化消防宣傳格局。消防宣傳工作一直以來重視不夠,部門投入不足、百姓參與度不高,現有的宣傳工作嚴重失衡,致使一些常見的消防安全隱患如電動車占用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等在普通百姓眼中是一件“小事”,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部分車主安全意識不足,將電動車違規存放疏散通道內,占用、堵塞消防通道,一旦發生火災,電動車燃燒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會蔓延到其他區域,造成人員傷亡。一些百姓不懂得火場逃生知識和撲救初期火災的技能,一旦發生火災,將望“火”興嘆,束手無策。
二、電動車火災預防對策
(一)源頭把控,切實將預防關口前移
進一步明確工商、質監、工信、公安等有關職能部門的監管職責,強化部門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加大電動車生產企業及配套零部件生產企業的日常監管,督促生產、銷售企業嚴格落實電動車電氣裝置、絕緣性能、蓄電池密封性及欠壓、過流保護功能的相關技術標準,對不嚴格按照標準執行,以次充好、降低質量標準的,依法進行嚴肅查處。對非法改裝電機控制器或拆裝、更換、擴容不匹配的電池組的修車商嚴厲打擊,從源頭上控制火災的發生。另一方面,要完善規范的制定,《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的新標準已經在2019年4月份強制執行,該規范主要是針對電動車自身的安全設計,而電動車車庫設計要求仍然是一個空白,相關要求多出自政府的通告,法律強制性較弱。
(二)因地制宜,推進電動車停放和智能充電設施建設
屬地政府要統籌謀劃,對擬建、在建的住宅小區、居民樓院等居住類建設項目,要協調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規范制定建設標準,督促指導建設單位按規定規劃配建電動車庫(棚);對已投入使用的住宅小區,要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安裝電動車智能充電設備,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居民的日常充電需求。在不具備安裝條件的老舊小區,可以結合“老城出新”“文明城市”創建等工作統籌開展建設,可以考慮讓政府和住戶以一定比例在小區周邊公共區域投資,集中建設智能充電設備,并明確建設方、使用方、管理方的權利和義務。電動車庫(棚)建設應采用阻燃材料,并配備干粉滅火器、簡易噴淋系統和獨立式感煙火災探測報警器等消防器材和設施,并與建筑物保持安全距離,電動車庫(棚)內的充電設施應具有定時充電、自動斷電等功能。在充電區域附近加裝監控系統,既便于安全管理又可以解決災后追責問題。
(三)嚴格管理,加強日常巡查工作
各級黨委政府要明確電動車消防安全管理的工作職責,街道(鄉、鎮)應依法依規貫徹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切實加強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將電動車火災防范納入日常工作范疇,發揮基層綜治平臺優勢,發揮基層網格化作用,積極響應上級部署,上下聯動,加強電動車停放、充電管理,組織物業服務企業、消防志愿者及樓棟長加強日常防火檢查和夜間巡查,及時發現和遏制電動車在住宅樓的疏散樓梯、走道和安全出口等區域違規停放及充電行為,引導居民在集中充電點停放充電,做到“疏”“堵”結合,以“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的形式定期組織專班開展專項檢查,對私拉亂接“飛線”充電等行為開展“剪線”行動,對違規充電現象堅決予以打擊。“8·8”鼓樓區金陵村火災發生后,鼓樓區開展了集中“飛線”整治行動,清理飛線近3萬根,同時在全區新增了47667個充電插孔,有效降低了火災發生率。要加強街道(鄉鎮)專職消防隊、志愿消防隊和微型消防站等多種形式消防隊伍的建設,組建全覆蓋的專業消防力量,夯實基礎消防工作,開展滅火技能培訓和應急演練,確保發生火災能第一時間到場處置。房管部門應將電動車火災防范工作納入對物業服務企業的管理、評比、考核范疇,加強督促落實強化責任擔當。
(四)強化宣傳,廣泛普及消防安全知識
街道(鄉鎮)、社區(村)、物業企業、主管單位應當加強電動車安全存放、充電常識宣傳,引導群眾購買、使用符合標準的電動車,選擇專業有資質的維修單位進行維護保養和維修檢查,定期對電動車車身電路、電池、充電器等配件進行檢查、維護。結合消防宣傳“七進”工作,對基層網格員、消防志愿者和小區樓棟長開展專業培訓,以“點”帶“面”,深入居民住宅區,組織居民群眾,宣教消防安全法律法規,發放宣傳資料,面對面講解電動車違規停放、充電的火災危險性,普及消防安全常識。同時,消防監督人員要對轄區每起電動車火災事故進行深入調查分析,對起火原因和誘發因素進行研判統計,及時將這些信息反饋給電動車生產企業和主管部門,以事故教訓倒逼整個電動車行業產品質量和本質安全的提升。充分利用樓宇視頻系統、戶外視頻、公交移動電視、社區報欄等平臺播放刊登電動車火災案例,加強電動車消防安全宣傳提示,時時敲響安全警鐘,讓居民充分認識到電動車火災危害。電動車應定點停放,遠離可燃物,避免長時間充電,充電過程防護措施落實到位,不在門廳、走道和無人值守或巡查的地下車庫等不易及時發現火情的地方充電,消除電動車火災隱患。
參考文獻:
[1]王世文.電動車火災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2(S1):128-130,136.
[2]程潔群.電動車火災事故的原因及預防對策分析[A].中國消防協會.2014中國消防協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消防協會,2014.
[3]鄧宇.淺析電動車火災現狀與防控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17(0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