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嬌夢
摘要:為了使學生更適應于社會,中等職業學校開展新型校企合作辦學活動,鼓勵支持學校和企業合作模式,形成學校自己的辦學特色。中等職業學校應加強電子商務實訓課程的開發與研究,通過調查與行動研究,積極尋找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發揮最大作用之處,開發特色的電商專業的培訓課程,推動電子商務專業的研究與分析“工作與教育的結合”取得可觀成績,并在課程發展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通過日益豐富的課程資源,促進教師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專業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利于促進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的發展。
關鍵詞:電子商務;實訓課程;學校;企業
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要求中職院校教育必須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要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加快人才培養的轉型,加強教育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使學生不僅能儲備專業知識,還能將知識應用于社會中,成為完美的銜接。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許多調查報告顯示,許多中等職業電子商務畢業生沒有對應的就業機會,網上有關資料顯示保定周邊的電子商務企業存在大量空缺,然而與之矛盾的是中職大部分電子商務畢業生并不能找到本專業的工作,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業與學校之間缺乏有效的聯系,學校和企業脫節,致使學校培養目標的不精確,沒有達到企業崗位所需標準,由此,出現了電子商務職位空缺和中職學生就業的困境,同時浪費了校企資源,致使學校和企業效益的雙重下降,要解決這個矛盾,解決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學生面臨的困境,就需要開展探索各種有效的途徑的活動。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產教融合特色實訓課程開發研究”正是基于這一背景下進行的一項課題研究
教育部在相關文件中明確表示要堅持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的原則,促進企業參與教學,促進企業對學校的引導、評價和服務,提升企業在學校教育的話語權和主體作用,使企業文化和專業技術加入人才教育過程中,實現校企聯合辦學的目標。徐國慶教授的《職業教育課程理論》表明,電子商務的職業教育課程模式應該以工作任務為學習目標;將和工作項目相關的知識素養和技術設置為課程;按照從實踐到理論的基本順序安排課程;以實踐內容為中心,方便教師準備課程內容;以典型產品或技術為前提開展教學活動。
二、研究目標
(一)促進中職電子商務的教師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通過產教合作課題的研究,先讓一部分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參與到特色培訓課程的開發和教學中,讓更多的教師能夠接受企業專業的學習和操作,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更多元化,探索電子商務專業“產教合作”的新型教學模式。找到合適的校企合作模式,學校根據企業需要培養所需人才,實現學生、企業、學校共贏的局面,企業可以利用學校資源獲取所需人才,補缺崗位,鼓勵學生參加實訓操作,學生也可以在企業實習,提高實踐技能,為畢業后直接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安排教師到企業工作,積累企業工作經驗,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二)在中等職業學校開設以“產教結合”為特色的電子商務培訓課程,培養了專業學生的創造性
在產教融合即校企合作的教學生產模式的前提下,說明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綜合實訓的特色課程。課程應以工作任務為中心,并以工作要求為基礎。它不僅培養了學生掌握電子商務基礎理論,而且強調了提高電子商務學生的特殊能力和綜合操作能力,它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一方面,它增加了學生對教科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它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將課堂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相結合,實現理論與企業實踐相結合的目的,從而更加促進學生就業時工作的進展,使中職學校的發展適應時代的發展,使中職院校成為市場經濟的主力軍。
三、教學主要過程
1.鼓勵教師首先在學校合作企業工作,進行研究,了解市場上企業對員工的需求,把用人需求知識傳授給學生,多了解畢業生的就業方向。
2.多開展專家研討會的活動,探索校企合作后的教學教育方法,增強校企合作的實用性,專家指導聯合辦學的合作模式;明確學校和企業的工作任務,對學校企業進行專業能力的指導。
3.完善課程建設論證說明和學習工作任務的說明,積極尋求校企合作模式,先后安排電商專業學生進行實驗;讓學生參觀一些比較著名的電商公司,學習其工作模式從而明白自己的學習任務,積極安排學生到學校合作的公司參觀學習或,可以使學生提前明確企業的用人需求。
四、教學模式成效
中職院校作為培養專業人才的主要基地,實行產教結合的教育模式,大大促進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發展。它不僅可以培養適合對口企業的專業型人才,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創新性,從而為學生工學結合創造條件。在與企業深入合作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整合雙方資源,優化教師資質培養,讓企業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學生,引導學生學習更多的技術和專業知識,與多家企業開展合作,擴大校企合作的規模和深度。未來,我們需要繼續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努力打造適合學生的課程,培養專業教師,共同培養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更大程度上實現雙重利益,并將課程建設作為推動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參考文獻:
[1]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