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開局之年,為深入貫徹落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鞏固脫貧攻成果,2021年6月10—11日,河南省食用菌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團長張玉亭帶領團隊成員到盧氏縣杜關鎮民灣村、東明鎮澗北村、金海生物食用菌產業園等地開展科技服務活動,并對當地菇農進行技術培訓。此次共培訓人員185人,發放技術資料185份。

6月10日下午,服務團于盧氏縣林海興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所在的杜關鎮民灣村、東明鎮澗北村查看了香菇標準化周年出菇管理大棚。此時正值炎熱的夏季,盧氏縣林海興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出菇基地集成不同溫型香菇品種與周年出菇大棚,結合采用層架式出菇的模式,實現了溫度可調、周年出菇、四季鮮銷;以銷定產,有計劃制作香菇菌棒,實現了香菇周年均衡產出。董事長葉傳林介紹,公司應用特派團提供的技術,以科技做支撐、工廠化制棒為基礎,在全縣推廣了“香菇標準化周年栽培模式”,年銷售菌棒3000多萬棒,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戶均收入最高可達12萬元。但是,在工廠化制棒過程中自動化設備維修問題、香菇病害問題、高溫燒菌問題等都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張玉亭團長表示,企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就是科技特派團的科研方向,科技特派團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構建任務來源于生產的機制,要面向生產選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
在河南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秀芬的引導下,服務團一行到金海生物食用菌產業園觀摩指導。河南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2月,注冊資本12100萬元,核心區有固定員工153人,種植基地有季節性工人577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42人。公司累計投資5億元,建成了總面積5.6萬m2的研發中心、良種繁育生產車間、菌棒生產車間、恒溫養菌車間、烘干精選車間和庫容1000t的保鮮冷庫,并在盧氏縣7個鄉鎮建設了866個標準化出菇大棚和年產10萬t的有機肥料廠,是一家集智能化、集約化于一體的高科技現代化工廠,多次被評為“市、縣先進單位”,并獲得了“農業產業化省重點龍頭企業”和“河南省扶貧龍頭企業”的榮譽稱號。張秀芬介紹,公司本著“科技創新、產業振興”的經營理念,重點開展食用菌各項高新技術研發,通過與河南省農科院資環所、上海農科院、四川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福建農科院和福建中醫藥大學合作,形成了從菌種研發生產到食用菌產品的精深加工和銷售、再到廢菌棒回收再利用的全產業鏈生產模式,形成了集約化、智能化、無污染的高科技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建成了從良種繁育、食用菌現代化種植和精深加工以及生物有機肥料生產等全產業鏈的現代化生產體系。
隨后,服務團來到生產車間查看了自動裝袋、液體菌種接種,并就培養料預處理方案、液體菌種接種和固態菌種搭配方案與管理人員劉四海總經理進行了深入交流。張玉亭團長指出,雖然服務團在食用菌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深刻感受到食用菌產業技術仍十分薄弱,滯后于生產,滿足不了企業的很多需求,今后農業發展方向由產量導向向價值導向轉變,高值高效成為農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下一步,服務團要研究現代農業新模式、新業態,切實推動產學研用有機結合,充分認識到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企業的需求是技術創新的源泉,要緊跟科技步伐,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理論創新,更好地為企業提供科技服務。
6月11日上午,特派團成員康源春研究員對當地的種植大戶、菇農進行了“食用菌生產影響滅菌質量的主要因素及問題”培訓。康源春研究員針對食用菌常用滅菌方式、滅菌設備、滅菌物料容器種類、滅菌溫度與滅菌流程等10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地講解,參與培訓的人員紛紛表示培訓內容重點突出、針對性強、貼近生產。
2020年,盧氏縣經過多年努力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步入鄉村振興快車道。此次科技特派團通過實際考察調研和現場培訓,了解了企業及種植戶的迫切需求,夯實了技術人員的理論水平,進一步推動盧氏縣食用菌產業向高度提升、向深度挖掘、向廣度推進,助力盧氏縣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