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原猛
(光山縣林業技術指導站,河南 光山 465400)
油茶主要是對山茶科山茶屬植物中油脂含量較高且具有栽培經濟價值的一類植物的總稱。油茶一次種植,收獲期在百年以上,發展前景非常廣闊。我國是油茶的原產地和主要分布中心,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油茶產業已形成相對完善的產業體系(見圖1)[1]。今后,要想進一步推進油茶產業發展,需要不斷優化油茶種植管理技術,擴大油茶種植規模、完善油茶產業鏈。

圖1 油茶行業發展體系
油茶種子含油30%以上,可供食用、潤發、調藥,可制蠟燭和肥皂。茶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近90%,遠遠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見表1),與橄欖油相比維生素E含量高1倍,并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質,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2]。

表1 茶油、橄欖油、花生油、菜油、豬油組成成分對比 %
另外,茶枯餅、茶皂素、茶籽殼等油茶加工下腳料,可廣泛用在日用化工、制染、造紙、化學纖維、紡織和農藥等領域。茶枯餅中仍存在5%~6%的茶油,經浸提后的余餅可繼續提取4%的高品質茶皂素,其皂素含量在80%以上,是市場所需及出口創匯的好產品。提取完茶皂素的余粕中含有12%~16%粗蛋白、30%~50%淀粉和較豐富的木質素,飼用價值很高,稍做加工即可作為禽、畜、魚的優質飼料。茶籽殼中含有丹寧、糠醛等,可以用來制造栲膠、糠醛、優質活性炭等工原料。
油茶根系非常發達,是一種喜酸性的陽性樹種。在河南省進行油茶種植時,要選擇海拔500m以下、坡度25°以下、土壤厚度≥60cm、石礫含量不超過20%、pH值5.5~6.5的排水良好且肥沃的黃棕壤地區[3]。油茶苗期和幼樹期有一定耐陰性,但成林后要求有充足的光照,如果光照不足,會嚴重影響油茶產量。因此,要想保障油茶豐產,必須選擇陽光充足的陽坡或半陽坡造林。特別是在峰巒重疊的山區,更要注意林地坡向選擇,宜選南向、東向或東南向坡地,以提高油茶產量。生長在山坡中下部的油茶長勢量均優于山坡上部,因此,造林地宜選擇下坡和中坡。油茶對土壤要求不嚴,以黃壤和紅黃壤生長最好,黃紅壤和紅壤次之。
清除掉林地表面的雜灌和伐蔸等雜物。對人工和機械難以清除的芭茅、小山竹之類的林地,可于5—9月利用化學除草劑滅除。另外,進行全園普噴護樹將軍消毒殺菌。
整地可在造林前兩三個月進行,油茶造林整地方式主要有梯帶狀整地、全墾整地、穴狀整地等。豫南地區多屬淺山丘陵,坡度在16°~25°,因此,通常采用梯帶整地方式,即按照“水平線,繞山轉,上到頂,下到邊,外高內低成梯田”的原則,采用機械整地,挖墾深度在50.0cm左右,將地塊整成水平梯帶,達到保水、保土、保肥及促進油茶生長的效果。帶面寬度以2.5~2.8m為宜,梯帶外側挖種植穴[4]。
2015年,河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查認定長林系列3、4、18、23、27、40、53、166號共8個油茶無性品種為優良品種,適宜在河南省油茶適生區推廣種植。近年來,通過實踐選定的表現優良的豫油茶1號和豫油茶2號,也適宜在河南省油茶適生區推廣種植[5]。
油茶為蟲媒異花授粉結實植物,不宜單品種植建園,建議油茶林四周栽植一些與油茶花期相近的草本、灌木及花木,如木芙蓉(9—10月)、野菊(9—11月)、茶梅(11月至次年4月)、蠟梅(12月至次年3月)等,以提高油茶樹坐果率。
豫南地區立地條件良好,結合品種特性,可按照4m×4m或3m×4m株行距定點挖穴,種植穴規格為50cm×50cm×50cm。定植前每穴施腐熟農家肥5~10kg作為基肥。宜在春節后氣溫≥0℃且苗木萌芽前開始栽植,選用兩年生良種裸根苗或容器苗,分品種行狀種植,要求適度深栽(嫁接口埋入土內5cm)、苗木扶正、根系舒展、根土緊實,最后在植株四周覆蓋松土,覆土高出周圍地表10cm左右,呈饅頭狀。有條件的,可以使用地膜覆蓋,保肥保墑、提高地溫、減少草荒,從而提高定植成活率。
根據土壤的養分情況及油茶生長情況,在不同時期需要施用不同種類的肥料,盡量搭配使用有機肥與無機肥,從而提高土壤肥力。秋冬季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春夏季則以速效肥為主;大樹多施,小樹少施;豐產樹多施,不結果或者結果少的樹少施或者不施;生長勢強的樹少施氮,多施磷、鉀肥,生長勢弱的樹要多施氮肥。需要注意的是,在盛果期施磷肥,可以根據當時土壤條件及樹體掛果量對葉面噴施適量肥料,促進花果成熟、增強樹體抗性。一般在早晚噴施葉面,雨后增加一次噴肥,保證施肥效果。施肥方法是在上坡位沿樹冠外緣投影地開半圓形環狀溝,溝深15cm左右,溝內施肥后,再覆土,以便根系吸收。
油茶修剪多在春季進行,要因樹制宜,間密留稀,去弱留強,形成合理的樹林結構。油茶成年樹修剪以春梢萌出為主,春梢是結果枝的主要來源,所以要盡量保留。要及時修剪衰老枝,有效避免病蟲害發生,并且在旁邊選擇強減枝進行有效的培育,保持油茶樹營養均衡。過于郁閉的油茶樹,也要進行修剪,以提高油茶產量,降低病蟲害發生率。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用砍刀砍枝,尤其是大枝,要用鋸刀鋸枝,以免損傷樹干樹皮,引起病蟲害。
做好苗穴周圍雜草的清除工作,既能保證苗木獲得充足的光照,又可以避免雜草與苗木爭奪養分。穴內鋤草盡量要淺,從而擴大穴面積、促進土壤通透。秋冬季節翻挖后可以直接將雜草鋪在穴中,用以提高土壤表層溫度,增加土壤養分。鼓勵在林間進行油茶與農作物間種,增加油茶林間生物多樣化,從而有效改良土壤結構和環境。糧食作物應選擇矮稈作物,如豆類作物。冬季要對油茶林土壤進行全面翻挖,將挖出來的雜草等鋪蓋在樹塘中,讓其在田間自然腐爛,從而增加土壤養分含量。
油茶的綜合價值較為突出,因此,需要根據油茶產業的發展方向,大力推進油茶種植技術的革新與優化,提高生產效率和效益,促進當地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