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宇
近年來,有關學者對于終身學習方面的研究逐漸增多,但現有研究更多的是運用傳統的文字描述,難以揭示研究主題間的動態變化關系,同時很難對終身學習研究發展的新趨勢、新動向進行客觀的描述。因此,本文通過文獻計量的共詞可視化分析法,綜合運用可視化技術、圖形學等方法全面展示與分析近20年(1999—2019)來我國終身學習的研究熱點,分析彼此之間的聯系,并對這一研究的發展趨勢進行探析。
在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以“終身學習”為主題進行檢索,限定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檢索日期從1999年截至2019年,共獲得4218篇文章,經過二次篩選后剩余4212篇文章。
本研究利用共詞可視化軟件Bicomb 2.0和統計分析軟件SPSS 25.0選取、整理數據資料,統計熱點關鍵詞,分析并導出共詞矩陣熱點。筆者先將4212篇有效文章導入Bicomb 2.0,獲得關鍵詞數量為6610個,根據研究需要,從中選取高頻關鍵詞,篩選出頻次≥50的關鍵詞,共計20個。隨后,筆者構建了高頻關鍵詞的共詞矩陣,并展開聚類解析,導入SPSS 25.0,獲得關鍵詞聚類樹圖,針對共詞矩陣展開多維尺度解析。最后,得到解析結論,繪制了近20年來我國終身學習研究熱點的知識圖譜。
關鍵詞可以代表論文的中心論點,筆者通過參考相關的詞頻估算方法,設定詞頻閾值為≥50后,共獲得20個高頻關鍵詞,如表1所示。
表1 20個高頻關鍵詞排序
通過上表可知,這20個高頻關鍵詞共計出現4237次,占所有關鍵詞出現總數的64.09%,顯示出近20年來我國終身學習研究領域的熱點和趨勢。終身學習(1178)、終身教育(813)、學習型社會(463)、成人教育(263)、終身學習教育體系(218)為排名靠前的五個關鍵詞,詞頻均大于200,剩余詞匯頻次均大于50,由此可見,我國有關終身學習的研究大多數是圍繞終身教育、學習型社會、成人教育及終身教育體系等主題。但是,筆者認為僅通過頻次不足以揭示詞匯與本研究的具體聯系,因此需要繼續通過共詞技術繼續解析。
筆者利用Bicomb把20個高頻關鍵詞深入地展開共詞分析,生成詞篇矩陣并導入SPSS,選擇Ochiai系數,同時把它轉變成一個20×20的共詞相似矩陣(見表2)。此外,在展開多維尺度解析的過程中,筆者把相似矩陣轉化為相異矩陣,計算公式為:相異矩陣=1-相似矩陣,最終得到表2。
表2 主題高頻關鍵詞Ochiai系數相異矩陣(部分)
由上表可知每個關鍵詞與終身學習的相關程度。相關度越高,數值越趨近于1,反之則趨近于0。顯而易見,相關度較高的前幾個關鍵詞為:學習化社會(0.987)、終身教育體系(0.974)、成人教育(0.946)。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終身教育的研究聚焦于“學習型社會”“終身教育體系”和“成人教育”部分。此外,社區教育(0.930)和遠程教育(0.910)說明研究者經常把社區教育與遠程教育作為終身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展開研究;“終身學習”與“學?!蓖ǔT谝黄鸪尸F,表明我國關于終身學習方面的研究通常也與“學校教育”有密不可分的聯系。
聚類可以表現出關鍵詞間彼此的緊密程度,可以進一步呈現研究熱點。利用SPSS 25.0把表2的高頻詞匯相異系數矩陣展開聚類解析(見圖1)。據數據可知,關于我國終身學習研究的高頻關鍵詞為四類:我國全民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研究、我國全民終身學習背景下各類教育研究發展與建設研究、學分銀行服務于終身學習的創新研究、學習型社會視角下日本先進經驗對我國終身學習研究的借鑒與啟示。
圖1 我國終身學習相關研究高頻關鍵詞聚類結果
關鍵詞彼此之間的相似性越大,表明它們之間的距離越近,反之,則表明距離較遠。
1.我國全民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研究,包括終身教育體系、終身學習、學校等關鍵詞。目前,社會上對終身學習理念的認知不同于以往,關注點也從“終身教育”逐漸向“終身學習”方面轉變。終身學習強調的是把學習者作為核心,充分挖掘其學習的潛能,滿足其學習方面的綜合需求。[2]因此,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則是指以終身學習思想為導向,以建設學習型社會為目標,保障全體社會成員公平的學習權益,滿足全體社會成員學習內容的需求、學習方式的需求以及終身發展的需求,有利于實現學習者主體性學習的服務型教育體系。首先,要加強關于終身學習體系的頂層設計建設。其次,要建立終身學習體系的法律保障機制,完善其政策調控機制。在公民沒有充分意識到終身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當下,要想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則必然不能缺失宏觀層面的約束與規范。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可以對終身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地位與作用加以明確,進而提供根本保障。除此之外,要想構建終身學習體系,不僅要依靠法律的權威性,政府在政策方面也要給予保障。[3]最后,要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的優勢,對資源進行聚類整合,構建新型開放大學以滿足城鄉區域的覆蓋。
2.我國全民終身學習背景下各類教育研究發展與建設研究,有終身教育、成人教育、社區教育、職業教育、遠程教育等關鍵詞,表明我國各類教育的發展是推進全民終身學習的重要契機。第一,現今公民對于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成人教育正在向更高層次的高等教育及繼續教育方向延伸。第二,終身學習與終身教育的提出與實踐對社區與學校之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學校是教育實施的主陣地,社區具備豐富的資源,社區可以作為終身學習的重要場所。社區即學校,我國可以加速構建學校社區一體化,真正實現教育與生活的統一。[4]第三,遠程教育和職業教育相結合,已然成為促進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手段。要把二者與基礎教育放在同等位置,協調推進,這對構建學習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5]
3.學分銀行服務于終身學習的創新研究,包括學分銀行、成人高等教育、創新、開放大學等關鍵詞。終身學習逐漸從理論走向實踐,因此突破傳統教育在體系和制度上的局限性顯得尤為重要。公民在通過多種學習渠道進行終身學習的同時,多元化的學習成果急需統一的標準積累、認證、評估與轉化。由此學分銀行制度的創新應運而生。[6]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是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的中介,對滿足全體社會成員終身學習多樣性、全面性、選擇性發展的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和發展,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7]
學分銀行的主要功能有以下三點:第一,學習成果認定積累的管理功能。包括認定、積累、查詢和證明學習成果的功能。第二,學習成果轉換服務的平臺功能。信息公告服務:公布學分銀行,提供成果認定服務。標準指導服務:公布學習成果轉換、兌換標準、獎勵措施,提供學習成果轉換指導服務。轉換平臺服務:根據規定提供學習成果轉換、兌換或獎勵服務。成果信息服務:學分銀行個人學習檔案成果證明可作為高校等教育機構學習成果認定、行業企業就業服務的依據。第三,教育大數據整合功能。
4.學習型社會視角下日本先進經驗對我國終身學習研究的借鑒與啟示,有學習化社會、學習型組織、學習型城市、日本、啟示等關鍵詞。根據我國國情,有針對性地借鑒國際上學習型社會相關理論與實踐經驗是推動我國終身學習建設的重要環節。[8]隨著國際社會對終身學習的普遍實踐,不得不提及具備特色的日本老年教育,日本的老年教育的終身學習實施主要分為公共機構、民間團體和互聯網函授教育。日本老年教育對于我國終身學習體系構建的啟示主要有:第一,我國社會老齡化現象越發嚴重,發展老年教育是出路之一。我國對人才需求逐步增加,面對人才競爭激烈且短缺的現狀,應合理吸納老年人才資源。第二,建立靈活多樣的老年教育模式。采用多種形式組織辦學,并利用教育資源場所靈活多樣地開展老年教育。
根據我國終身學習圖譜分布可以看出:熱點一的終身教育體系位于圖譜中心,是終身學習研究領域的重心;熱點二、三在圖譜中的位置說明我國終身學習背景下的各類教育的發展、學分銀行的創新與開放大學的建設問題是研究的核心,研究結論也比較明確;熱點四在圖譜中的位置說明我國缺乏關于學習型社會的建設方面的研究。
圖2 我國終身學習研究熱點知識圖譜
近20年來,我國終身學習研究還需在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制、機制和全民終身學習研究的方法等方面不斷延伸。
一方面,加強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制和教育機制?,F有研究對教育體制與教育機制的內涵研究不夠,對于什么是教育體制和教育機制闡釋不夠,沒有將教育體制和教育機制之間的關系解釋清楚,不能將教育體制與教育機制合在一起分析研究,因而無法構建系統、完整、合理的理論體系。有的學者雖然對教育體制和教育機制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但是沒能將研究與全民終身學習聯系起來。這就是構建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提出了多年,但是進展緩慢,還未真正建立這一體系的根本原因。因此需要對有關的教育體制理論和教育機制理論進行更加系統深入地研究。
另一方面,重視全民終身學習的實證研究方法。已有的關于終身學習的理論研究成果多是從教育學、政策學、法學、經濟學的視角進行研究得出的,有關終身學習政策的設計一般是從政策學和教育學的視角來加以研究得出的。我國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制和機制的研究具備重要價值,對這一問題領域的研究需從包括教育學、經濟學、人類學、管理學、心理學、法學、社會學、教育預測規劃學、發展倫理學等在內的不同視角進行研究,就要加強這些學科視角之間的銜接與整合、力爭實現多學科視角的融合與貫通。當前,針對我國構建終身學習體系領域的學術研究以思辨研究居多,接下來的研究可以充分結合質化與量化的研究手段。教育領域的研究,不僅需要有科學的研究方式,還要有哲學的研究思維,只有把“思”和“證”二者有機結合,才能推動我國終身學習體系領域的學術研究向更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