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葭



百花齊放的全球當代藝術里,日本當代是其中最亮眼的板塊之一。而每逢談論日本當代藝術,腦中首先浮現的通常是村上隆、草間彌生、奈良美智這“三劍客”,或者大器晚成的具體派藝術家群體。他們在日本藝術市場的地位如同當年中國當代藝術的“F4”組合。
正如70后、80后將獨挑中國當代藝術下一波行情大梁,日本當代藝術市場也開始有新銳藝術家冒尖的跡象,好幾個中青年藝術家刷新個人最高成交紀錄,進入百萬梯隊。
今天我們跟著保利香港拍賣現當代藝術部門主管余箐憫女士一起,看看除了“三劍客”等老一輩的藝術家,在拍場上備受關注的日本中青年藝術家都有誰?
日本新生代的市場主要在哪?
《收藏·拍賣》:藏家喜歡日本的新生代藝術家有哪些共性?主要集中于哪些區域的藏家?
余箐憫:日本當代藝術具有多面向的發展,除了廣為人知的“超扁平”風格之外,不論是涂鴉或充滿想象的具象題材,作品中所顯現出的創新或趣味、多面性和高完成度都在日本新生代藝術家身上顯露無遺。而與村上隆、草間彌生等前輩藝術家的國際化策略不同的是,日本年輕藝術家的作品更早受到亞洲市場的喜愛。從主要交易區域可以發現,日本年輕一代的市場目前主要集中于香港或日本本土,同時由于香港亞洲藝術中心的地位日益強勢,選擇試水香港市場的日本藝術家數量也在增加。
《收藏·拍賣》:似乎日本當代藝術家總給人“卡通”“卡哇伊”的概念?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余箐憫:這個概念或許可以用村上隆所提出的超扁平藝術運動來解釋。在1996年第二屆亞太三年展《Present Encounter》中,村上隆以作品《Mr DOB》,發表《超扁平宣言》。他開宗明義說道:“將來的社會、風俗、藝術、文化,都會像日本一樣,都變得極度平面(two-dimensional)……今天,日本電玩和卡通動畫最能表現這種特質,而這些又在世界文化中具有強大的力量。”村上隆認為經歷戰后、經濟泡沫和沙林毒氣事件等社會壓力后,現實幻滅與心理機轉造就日本社會之所以轉向喜愛可愛甜美的扁平化趨勢。
他的宣言使東方平面藝術挑戰西方藝術史,讓卡漫藝術成為全球藝術史的一支重要流派,這些當代藝術家運用混合型的卡通圖式,可愛的形象表達虛擬荒誕、自由爛漫的世界,烏托邦和反烏托邦的主題并現,卻同時在影射日本文化內涵,既現代又能追溯傳統根源,時有浮世繪及琳派的風格,并且人人都能親近欣賞。
《收藏·拍賣》:日本新生代藝術家會是未來市場的選擇嗎?
余箐憫:日本新生代藝術家的一級市場主要來自于畫廊向亞洲市場的推廣。如東京畫廊、大田畫廊、SCAI The Bathhouse、小柳畫廊和小山登美夫畫廊等日本重要畫廊如今已是亞洲各地藝術博覽會的常客,再加上拍賣的推波助瀾,也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日本年輕藝術家在香港市場的成長,加上二級市場的推動,受到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東南亞藏家群體的喜愛,這群日本當代藝術家已成為亞洲市場上閃耀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