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唐卡,在藏文中翻譯為“平坦、展開、廣闊”,一般是指在紡織品上繪制的有錦緞裝裱的宗教繪畫,主要懸掛于寺廟及民舍經堂,以供百姓觀修供養。作為藏傳佛教的信仰物象之一,唐卡本身蘊含了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也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如今,唐卡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收藏界的地位也逐步提升,并得到了越來越多收藏家的喜愛和關注。本文主要從拍賣市場角度來分析唐卡的收藏價值。
關鍵詞:唐卡;拍賣市場;收藏價值
一、引言
近些年來,神秘而瑰麗的藏傳佛教藝術品,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強烈關注,同時也引發了收藏界人士的濃厚興趣。其中,唐卡因其特殊的藝術風格與絢麗的色彩圖像,為眾多收藏愛好者所青睞和追捧,從而顯示出巨大的收藏潛力。
二、唐卡概述
唐卡繪畫源于宗教、成于生活,有著成熟的美學思想和高尚的審美追求。其題材以宗教內容為主,但也涉及到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和生活風俗等,所以被人們稱為“藏文化百科全書”。
一般說來,唐卡可以分為宗教和非宗教兩大類別,其中,宗教類涵蓋了曼荼羅畫、本生、集樹會、祖師像、生活傳記、諸佛菩薩、本尊護法、空行、羅漢、生死輪回圖、西方極樂世界等,而非宗教則主要包含了歷史、傳說故事、天文歷算、藏醫藥學等。但無論哪種類別,都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用繪畫藝術語言記錄了藏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此外,制作材料和工藝的不同,也使得唐卡的表現形式豐富多彩,如手繪唐卡、珍珠唐卡、織錦唐卡、剪貼堆繡唐卡、緙絲唐卡、刺繡唐卡等。可以說,唐卡傳遞給人們的不單單是藝術,更是信仰和精神。
三、拍賣市場中的唐卡
追溯唐卡的拍賣歷史可知,其最先在海外市場上興起。但由于種種原因,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內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對唐卡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根據相關的資料數據顯示,上個世紀90年代末,國內的藝術品拍賣市場才見有唐卡出現,早期主要集中在云南跟天津兩地的拍賣機構中,但價格都不是很理想。這一狀態到了2006年才開始有好轉,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拍賣行也開始逐步進入到唐卡的拍賣中來,特別是2008年6月唐卡被列入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后,其藝術價值和宗教價值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認可。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如今唐卡已經成為藝術品拍賣市場一個重要的門類,并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市場成績。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2014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以3.48億港元成交的明永樂御制紅閻摩敵刺繡唐卡,這件尺寸為335.3×213.4厘米的御制唐卡,做工精巧絕倫,全圖用金線和五彩絲線繡成,以墨綠江綢為地,滿繡曼妙規整的團花卷草紋,并用金線勾勒輪廓。唐卡正中的紅閻摩敵顯忿怒相,懷抱淡紅身的明妃金剛伯達里佛母,明妃左腿纏繞紅閻摩敵腰身。紅閻摩敵右手高舉過頂,揮舞一根飾各色相人頭和金剛杵的天杖,左臂緊擁面向他的明妃,手持嘎巴拉碗。二人足踏藍身死神,后者腰系虎皮裙,頭戴寶冠,匍匐在五彩蓮華座上的棕色臥牛背上,后者為明王與明妃的坐騎。唐卡上沿有兩排坐在蓮座上的如來和菩薩,上排最左為嘿嚕迦威羅瓦金剛,最右為文殊菩薩,中間是五智如來,即寶生佛、阿閦佛、毗盧佛、阿彌陀佛和不空成就佛。下排最左為綠度母,最右為白度母。唐卡下沿有七供養天女在蓮座上起舞,一手高舉盛滿供品的祭盤。唐卡四沿鑲黃邊,其上繡金剛杵紋。唐卡右上方的白度母之下用金線在紅緞上繡“大明永樂年施”單行六字楷書款。這件作品以如此天價成交,可以說是頂級唐卡實現了真正的價值回歸。
而成交價突破千萬元大關的唐卡作品,還有保利香港2018年春拍的清乾隆紙本墨彩描金七佛偈唐卡(成交價2124萬港元)和北京古天一2006年秋拍的清乾隆“宗喀巴大師一生的故事”唐卡(成交價1815萬元)。其中,清乾隆紙本墨彩描金七佛偈唐卡為皇家苑囿北海七佛塔碑石刻圖像之傳拓本,制作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其背景為墨拓,陰線處填泥金,嘴唇處填朱砂,眼部留白。每幅唐卡上方為漢滿蒙藏四種字體金書文字七佛偈,包括《毗舎浮佛偈》《釋迦牟尼佛偈》《拘那舎牟尼佛偈》《拘留孫佛偈》以及《迦葉佛偈》,畫面邊緣皆繪描金雙框,外框上下繪雙龍戲珠,兩側書雙龍逐寶圖案,欄內四隅以漢滿蒙四體文字署“乾隆丁酉欽定”落款,內框上下繪七珍,左右畫八寶。而清乾隆“宗喀巴大師一生的故事”唐卡的題材內容則涉及了藏傳佛教格魯派開山祖師宗喀巴。明代前期,藏傳佛教中的格魯派創宗,這是藏教中最有影響的一個宗派,在藏族和蒙古族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創立格魯派的便是宗喀巴大師。仔細欣賞該組唐卡,其畫面中央為宗喀巴大師,整組畫面在施色方面有獨特的講究,重彩底色約分為紅、黑、藍、金、銀多種,均為純天然的礦物顏料:紅唐卡繪佛本生故事,畫面風格頗顯富貴;黑唐卡繪護法神、金剛一類鎮妖降魔的內容,并施金色勾線,畫面威嚴莊重;藍唐卡則繪歡喜佛、勝樂金剛一類題材,有吉祥喜慶之美好寓意。此組唐卡大量使用了金銀彩,畫面富貴典雅,色彩金碧輝煌。從繪畫技藝上來講,不難看出功力深厚的畫匠頗得工筆繪畫的神韻,將宗喀巴大師的神圣表現得淋漓盡致。更為精彩的是,每一張唐卡在局部都有畫匠用金彩書寫的藏文故事,更加體現出此組唐卡的神圣色彩。這種金繪唐卡的創作難度極大,如此之精妙且成套保存完好者,極為罕見,拍出天價自在情理之中。
除此之外,近年來在藝術品拍賣市場高價成交的唐卡作品,還包括香港佳士得2010年秋拍的明代緞地刺繡釋迦牟尼佛唐卡(成交價710萬港元)、華藝國際(北京)2021春拍的清嘉慶四年六月初一日欽命中正殿繪無量壽佛像唐卡(成交價575萬元)、北京保利2019年秋拍的清乾隆寶生持唐卡(成交價575萬元)、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賣會的明晚期堆綾繡釋迦牟尼唐卡(成交價460萬元)、古天一2020年拍賣會的十八世紀勝樂金剛、甘帝巴、蓮花手菩薩唐卡(成交價391萬元)等。由此不難看出,精品唐卡的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進一步凸顯。
四、唐卡收藏價值分析
1.藝術觀賞性
對藏家而言,在選擇藏品時,藝術觀賞性無疑是其重要的參考點。從唐卡的眾多流派看其藝術觀賞性,足以見微知著。例如,唐卡中的尼泊爾畫派呈現的風格主要是受到了早期尼泊爾繪畫的影響,整體繪畫以暖色調為主,畫面重點突出了主尊佛像,其他背景則主要是一些小佛像,環繞在主尊佛像四周,綜合來看這類流派的唐卡風格,還是較為粗糙。后來經過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又出現了齊崗畫派,這類唐卡流派延續了尼泊爾畫派風格,依舊為暖色調,但是在人物細節表現上有所提升,刻畫也更加細膩。唐卡畫師在創作中,除了結合多種內容題材外,也充分融入了自身的想象,從而又衍生出了其他流派,如勉唐畫派、勉薩畫派、噶瑪嘎孜畫派、欽則畫派等。眾多流派的出現,又使得唐卡的繪畫風格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無論是色彩、背景還是整體傳達出來的視覺效果,都開始變得愈加豐富。在這些流派基礎之上,也衍生出了許多繪畫風格,如噶雪繪畫風格、夏魯繪畫風格、司徒繪畫風格等,從畫面構圖、主尊佛像服飾、裝飾色彩搭配上,既不失莊嚴,又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2.材料稀有性
古代遺留下來的唐卡,主要采用的是傳統的手工創作方式,并且繪制所使用的顏料具有珍貴性和稀有性,比如從綠松石、珊瑚,以及黃金、白銀、珍珠等礦物寶石中進行材料提煉。這類稀有材料的使用,可以保證唐卡不會輕易出現褪色等現象。除此之外,還有部分使用特殊材料制作的唐卡,其制作工藝也具有一定的難度,比如緙絲唐卡,需先在緙織機上裝好經線,經線下襯畫好的唐卡,然后用緯線按圖案色彩需要分塊緙織,其制作過程非常精細,素有“一寸緙絲一寸金”之說法。明清時期西藏的緙絲唐卡多由皇家出資安排在蘇杭兩地緙織,并將其作為禮品贈予西藏宗教領袖,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
3.保值與升值性
在當下,人們的物質生活富足,很多人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和享受,便開始將目光投向了唐卡收藏,甚至作為一種投資標的。唐卡的保值與升值性令人矚目,當然這需要進行綜合的判定。一件唐卡是否具備保值與升值性,主要還得看藏品本身是否具備稀缺性,而這里面涉及到藏品的年份、材質的特殊和題材的新穎。在筆者看來,只有同時具備這三點,才是我們進行唐卡收藏和投資的重要參考。
五、唐卡收藏應注意的問題
伴隨市場的不斷升溫,唐卡的優劣如何鑒賞、真偽如何辨別自然而然成為人們非常關注的問題。在筆者看來,唐卡的優劣鑒賞首先要看品相,因為品相直接關系到唐卡的收藏價值和市場價值,而這主要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是唐卡本身所具有的畫面和裝裱等品相,要看畫面內容的繪制、人物造型、色彩的搭配、線條的勾勒等,是出自高級畫師之手,還是普通的級別,還要看繪制使用的材料,包括底布、顏料、裝裱等;二是后期的保存情況,需要看唐卡的形制是否完整、畫面是否完整、畫面的原貌保留情況(是否存在補繪,以及補繪的情況如何)、唐卡年代的基礎判斷,然后再從以上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考察。當然,唐卡的品相判斷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參照標準,所以在綜合考察各個方面的同時,更多的還要依賴于豐富的實踐經驗。
其次便是真偽辨別問題,筆者接觸過不少藏家,他們都表示鑒別唐卡的真假確實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擁有多年學習和實戰經驗的積累。我們要清醒地看到,當下的唐卡熱帶動了市場的迅速發展,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出現少數人通過以新充舊、粗制濫造等不正當手段謀取經濟利益的現象,這就需要藏家提高警惕,并加強學習、提升自己,了解和掌握唐卡的相關專業知識,從題材、制作工藝、內容、材料等方面進一步提高判斷能力。這里要明確的是,傳統的唐卡制作材料,主要使用金銀、珍珠、瑪瑙、朱砂等較為珍貴的礦物寶石,還有一些植物顏料,如藏紅花、藍靛、大黃等,而現代新繪的唐卡,為達到造假的目的,造假者會用煙熏、煙土涂抹等方式進行做舊。特別是用酸堿等化學物質處理過的做舊唐卡,整體畫面非常生硬,缺乏生動性,用手觸摸,較為干澀、粗糙,顯得很不自然。在接觸的過程當中,如果發現有此類特征,一定要引起高度的警惕。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唐卡藝術以視覺圖像載體喚起宗教文化對當代人感官的沖擊和洗滌,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近年來藝術品市場火爆的態勢下,冷門唐卡也催生成為熱門領域,由此給唐卡藝術品市場發展帶來了巨大空間。本文主要從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角度出發進行論述,希望能夠對大家在從事唐卡的收藏與投資過程當中提供些許的參考與借鑒,以期促進唐卡藝術品市場的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鄧蓉.從拍賣市場視角看唐卡的收藏價值[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12(12):100-101.
2.曾洪.試論唐卡的收藏價值[J].西藏藝術研究,2016,56(014):123-124.
3.董策力,王玉甫.收藏級當代手繪唐卡市場價值凸顯[J].藝術市場,2018,78(09):138-141.
4.水天.西藏藝術瑰寶 藝術市場新寵——唐卡的藝術及收藏價值[J].東方收藏, 2019,012(004):123-123.
5.葉星生.走進藏文化的明星藏品:唐卡[N].文藝報,2007-07-05(4).
作者簡介:
崔世榮,1962年1月生,男,漢族,籍貫江蘇省南通市,專科,工程師,工作單位:江蘇一未堂實業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藝術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