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2月,國家《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中指出,引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專家服務基層活動,推廣“科技小院”等培養模式,派駐農業專家深入農村開展實用技術研究和推廣服務工作。
南陽市科技局積極響應上級部署,探索科技特派員服務的新模式和新途徑,在部分鄉鎮推行“科技小院”,使科技特派員服務能夠落地生根,切切實實為南陽市鄉村振興做出貢獻。
南召縣云陽鎮獅子墳村“科技小院”里,南陽農業職業學院的7名教授和30名學生在這里吃、住、做、學、創,為農戶、農企提供面對面指導。
這些教授除了在“科技小院”內授課,還經常走到田間、育苗棚、合作社給予現場指導?!翱萍夹≡骸币粤阗M用、零距離、零時差、零門檻的“四零”模式,為農民提供伴隨式技術服務,農民隨時可以學習新技術成果,為鄉村振興提供先進的智慧支持。
河南三益有機蔬菜生產基地總經理羅振說:“今年大棚里的貝貝南瓜得了白粉病,導致農作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產量大面積減少,最后還是靠‘小院’里的教授們幫忙解決了難題?!?/p>
面對這一難題,南陽市科技特派員經濟作物服務團團長、南陽農業職業學院躬耕學院院長尚增強帶領植保專家郝雨、李建波等人深入生產基地,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用枯草芽孢桿菌結合木霉菌的生物治療方案,與農民同吃同住7 d后,有效控制了病蟲害,挽回了大量經濟損失。
“以前只有春秋大棚20余棟,因為有‘科技小院’的技術支撐,給企業帶來極大信心,現如今已經擴大生產到56棟?!绷_振告訴記者,原有的春秋大棚也在教授們的指導下升級為全年都能生產的冷棚,667 m2番茄產量由以前的約3 000 kg增加至現在的超5 000 kg。
產量不騙人,南陽農業職業學院教授和學生幫農民增收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因此,“科技小院”成了遠近聞名的金字招牌。
“不管使了啥法子,可地里的產量一直上不去。你們得幫我看看,怎么把糧食產量提上去?!薄拔壹一ㄉツ曜屜x害給毀了,今年該怎么預防呀?”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問題,在“科技小院”都有專業的答案。
“‘科技小院’是現代農業科研、技術創新與服務和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是集農業科技創新、示范推廣和人才培養于一體的科技服務平臺。”尚增強說,“‘科技小院’的專家至少4人輪流值守,立足小院,向當地政府、企業、群眾提供了科技咨詢、農民田間培訓、科技大講堂、科技培訓、現場觀摩、科技長廊、科技小車和技術創新等服務,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p>
國家《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中強調了人才引進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性。而“小院”二字,寄托了接地氣、與農民打成一片之意。
“科技小院”打破以往象牙塔里的學習模式,師生扎根在農業生產一線,與農民同吃同住,在使理論知識與專業實踐相輔相成的同時,讓學生和農業有了更深的感情。
于丹龍是南陽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大二學生,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田壟上除草,計劃種植向日葵。自從跟著科技特派員成員到農村實踐,他每天騎著三輪車一家家走訪村民,和果農一起給果樹施肥剪枝、打藥防病,和同學一起開展試驗?!跋胂裎业睦蠋熞粯樱斠幻r業學老師,用科學技術幫助鄉村。”于丹龍說。
農業相關專業學生的培養,特別需要與農業產業保持緊密關系。過去培養學生大多是在實驗室進行,與農業產業脫離,造成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錯位、科研成果與實際應用需求脫節。尚增強說:“建立一家小院、帶動一個產業、輻射一片鄉村,‘科技小院’培養了懂農業、愛農民、愛農村的新型人才,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助推產業升級,為南陽市農業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力量。”
來源:南陽日報.“科技小院”寫活鄉村振興“大文章”[EB/OL].(2021-05-27)[2021-05-29].http://www.longteng nanyang.com/news/108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