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國彪

4月的呂梁山區,樹木剛剛吐綠,春天的腳步姍姍來遲。在山西嵐縣的一處土坡上,上百人正在揮鍬鏟土種植油松和沙棘林。這是來自綠色中國行活動組委會、關注森林執行委員會辦公室、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嵐縣縣委縣政府的相關領導和50多位星光大道公益明星,大家為了美麗中國的共同目標一起植樹。
4月28日,綠色中國行——走進美麗嵐縣暨慶百年·星光行動:星光大道公益明星義務植樹主題公益活動在山西省嵐縣舉行。厚厚的黃土塬上,彩旗飛舞,公益明星和當地干部群眾一同將一棵棵油松栽植在泥土中。在植樹現場,星光大道公益明星代表向全社會發出《義務植樹碳中和倡議書》,呼吁全社會共同努力,植樹造林應對氣候變化。
應對氣候變化是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參與全球治理和堅持多邊主義的重要領域,事關我國發展的全局和未來。實現林草業高質量發展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根本手段之一。林草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具有特殊地位,發展林草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選擇。加強林草業應對氣候變化,對于實現綠色增長具有重要意義,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要。經過長期持續努力,在全球森林減少的情況下,我國實現了森林面積和蓄積雙增長,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重要
貢獻。
今年是我國全民義務植樹開展40周年。1981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從那時起,植樹造林、綠化祖國,被寄托了建設社會主義、造福子孫后代的戰略意義。數據顯示,我國森林覆蓋率已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12%提高到目前的23.04%,近20年來我國新增植被覆蓋面積約占全球新增總量的25%,居全球首位。1981年以來,我國有超過160億人次參與義務植樹,共義務植樹數百億株。
大型系列主題公益活動“綠色中國行”,作為弘揚生態文明、傳播綠色理念、共建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開展12年來,先后在19個省市自治區的58個地區舉辦,在全國產生了重大影響,已經成為面向全社會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平臺和展示窗口。
呂梁因呂梁山脈縱貫全境而得名,東西最大寬度140公里,南北最大距離220公里,周邊界限總長954.3公里。呂梁地貌屬晉西黃土高原的一部分,地處晉陜大峽谷,地勢北高南低,至東北方向西南傾斜,一般海拔在1000~2000米,境內溝壑縱橫、山巒起伏,山區半山區面積占國土面積的91.8%,森林覆蓋率26.45%。呂梁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境內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代。呂梁民風淳樸、人民勤勞善良,黃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許多獨特的民俗文化,有臨縣道情,孝義皮影、木偶戲,孝義碗碗腔等地方戲曲,有中陽剪紙、文水鈲子、柳林盤子、臨縣傘頭秧歌等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受晉陜蒙廣大群眾的喜愛。
呂梁革命老區嵐縣山川秀美、風景宜人、歷史厚重、文化獨特,自古就有“晉西北明珠”的美稱,先后獲得了國家級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縣、“中國最美文化旅游縣”等榮譽稱號。近年來,嵐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率先探索推行“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生態扶貧新模式,完成造林39萬畝,造林總收益達15億元,帶動1.3萬名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并被國務院扶貧辦選定為全國扶貧經驗交流基地,被世界銀行列為國際減貧十大典型案例指定錄入,實現了生態增綠、群眾增收的雙贏。
綠色中國行活動組織委員會相關負責人指出,本次活動是綠色中國行系列活動之一,就是要聯合更多社會力量宣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和我國全民義務植樹開展40周年取得的顯著成績,學習借鑒山西省、嵐縣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國土綠化的好經驗好做法,匯聚更廣泛力量支持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嵐縣,這并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嵐縣位于呂梁山生態脆弱區,全縣3.7萬貧困人口中有九成生活在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相對惡劣的區域。黃土裸露、風沙飛揚、缺水少綠,生態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短板”。生態脆弱是不爭的事實,扶貧攻堅也是面臨的一大難題。面對雙重重任,面對30萬畝急需治理的宜林荒地和縣域內3.8億株滯銷的優質苗木,嵐縣提出把荒山治理作為扶貧主戰場,把貧困勞動力變成造林產業工人,就地消化滯銷苗木,探索出在一個戰場打贏生態、脫貧兩場戰役的生態扶貧模式。
造林實踐之初,怎樣將貧困戶利益與造林工程緊密相連?如何確保造林質量,提高苗木成活率?一個又一個問題擺在面前。借鑒與山西省黑茶山國有林管理局進行合作造林的成熟經驗,嵐縣創新思路,將造林任務和資金向貧困鄉村、貧困戶傾斜,由縣政府制定造林規劃和標準并提供相關技術服務,鼓勵和引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組成造林專業合作社直接參與造林工程,工程結束后,政府購買驗收合格的林地,并以購買社會化服務的辦法,新造林地撫育管護都吸納貧困戶參與實施,將貧困戶就地轉化成造林產業工人和生態保護員。2016年,嵐縣進行了試點,引導貧困群眾先后成立47個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其中31個合作社承攬了3.3萬畝造林任務,一場生態扶貧戰役在嵐州大地打響。
荒山披綠衣,溝壑變耕地,曾經滿目瘡痍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經過有規劃的植樹造林,如今呈現出勃勃生機。嵐縣卻始終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在合作社造林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嵐縣又積極探索了合作社管護、林業資產收益等生態扶貧新模式。一手抓生態林建設,一手抓經濟林發展,既改善生態環境,又增加農民收入,是嵐縣生態脆弱區環境保護的又一準則。通過植樹造林,嵐縣重點區域植被大幅增加,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得到明顯改善。自工程實施以來,嵐縣廣大山區水土流失控制面積增加,水蝕風蝕面積減少,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改善。 呂梁山上,嵐河河畔,昔日的荒山荒坡披滿“綠裝”,在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過程中,一幅“生態致富”的綠色動人畫卷正在嵐州大地上徐徐鋪展開來。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山西省森林覆蓋率增長到23.18%,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造林153.82萬公頃,超額完成預定任務;累計完成義務植樹2.5億株,創建國家森林鄉村255個、全國生態文化村22個。“十三五”以來,山西省先后出臺永久性生態公益林保護條例、禁止野外用火決定等法律法規,為加強林草資源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全省373.33萬多公頃的生態公益林得到有效保護,天然林資源得到休養生息,天保工程區森林生態效益價值總量達到每年1162.04億元,樹立了黃土高原林業發展的示范典型。
植樹儀式上,嵐縣接過綠色中國行旗幟;星光大道2016年年度總冠軍更卻才仁帶領公益明星代表向全社會發出《義務植樹碳中和倡議書》。與會領導、嘉賓、星光大道公益明星共同栽植“央視星光大道公益明星綠色中國林”。
《倡議書》中指出,如今,全球都在升溫,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人類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森林生態系統是陸地上最大的儲碳庫,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存儲二氧化碳,在溫室氣體減排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植樹造林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根本手段之一。去年,習近平主席向世界鄭重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碳中和的提出,既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需要,也是中國在承擔大國責任這一使命中的壯舉。這需要我們人人參與,為實現這一宏偉藍圖而努力。
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星光大道》欄目走出的百姓歌手,要牢記國家平臺的培養,牢記新時代社會主義文藝工作者的責任與使命。《星光大道》欄目是總臺品牌節目,也是文藝工作的重要陣地,我們于義于理都應該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公益明星代表們希望與全社會一道完成自身的使命,以植樹的形式消除自己的碳足跡,護衛人類共同的家園。他們向全社會發出倡議:一、響應總臺及《星光大道》欄目號召,積極參與節能減排植樹公益活動,以自身影響帶動更多藝術界同仁參與其中。二、嚴格自我要求,節能減排從我做起,杜絕浪費等碳超標行為。三、積極投入鄉村振興宣傳工作,走進鄉村,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廣泛傳播,時刻踐行。四、利用自身影響及可調動資源輔助地方減少碳排放,用行動支持碳達峰、碳中和。造林綠化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未來的綠色,需要今天的我們來種下。請加入到植樹造林的行列中來,以實際行動建設美麗中國。植樹造林,應對氣候變化,你我同行。
28日下午,在和煦的春風中,剛剛參加完植樹活動的綠色中國行嘉賓,來到位于嵐縣嵐城鎮城內村東門外鎮政府西院的八路軍120師司令部舊址,感受抗日戰爭期間那一段艱苦卓絕的歷史。
山西省嵐縣是一塊紅色土地,是光榮的革命老區,當年是晉西北抗戰斗爭的中心,曾是中共晉西北區黨委和120師師部所在地,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董必武、賀龍曾經戰斗過的地方。抗戰期間,在黨的領導下,八路軍與侵略者浴血奮戰,全縣參軍者3000余人,捐軀者600余人,涌現出了程天長、王興梅、溫元清等諸多革命先烈,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國家、保護人民,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1938年10月至12月,八路軍120師駐進嵐縣,司令部設立在五龍廟。賀龍、關向應,甘泗淇、周士第等均住此。120師駐嵐期間,組織抗日自衛隊,成立農救會,協助犧盟會建立游擊大隊,舉辦軍政訓練班,廣泛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
這是一處不大的院落,院內展示著當年八路軍曾經使用的殺敵武器,兩個展廳內則展示著當年使用的電話機、電報機等。一件件展品訴說著那一段難忘的歲月。參觀中,大家表示八路軍當年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英勇殺敵保家衛國,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勇于抗爭、自強不息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是永遠激勵我們奮勇前進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綠色中國行活動組委會負責人表示,緬懷過去就是為了更好的放眼未來,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念,不忘初心,永遠跟黨走,高舉紅色革命傳統和綠色發展的大旗,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而努力奮斗。
大型系列主題公益活動綠色中國行由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注森林活動執行委員會、中國綠化基金會主辦,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綠色中國雜志社聯合承辦。本次活動由綠色中國行活動組織委員會、關注森林執行委員會辦公室、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主辦,綠色中國雜志社、中共山西省嵐縣委員會、山西省嵐縣人民政府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