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媛 馮興剛
綿陽市居民體育消費結構特征研究*
李 媛1馮興剛2
(1.西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西南科技大學體育學科部,四川 綿陽 621010)
采用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等方法,研究綿陽市居民體育消費結構及其影響因素。結果顯示,綿陽市居民體育消費結構異于其他城市,成人居民仍以體育實物消費為主,但青少年體育服務消費增長迅猛,達到甚至超越一線城市水平。分析認為,造成這種結構的主要因素與綿陽蓬勃發展的教育市場有關,也與綿陽市大眾體育消費認知相關。
體育消費結構;影響因素
自2016年國務院關于體育產業發展的46號文頒布以來,體育產業在經濟發展中逐漸成為熱點。體育消費作為體育產業發展的內在動力,不僅提供了需求,也引領著體育產業發展的方向。關于體育消費的內涵,各位專家表述不一,但其核心是:個人用于體育的支出。它既包括與體育實物有關的消費,也包含與體育相關的精神消費,還包含間接的與其有關的交通、餐飲等費用。根據目前已有研究發現,我國大部分地區,群眾體育消費結構不斷變動,促進當地體育經濟發展[1]。因此,探討各地體育消費結構特征,有利于改善民生,促進體育經濟發展。
以綿陽市涪城區和游仙區6個社區各年齡段居民為研究對象。
采用問卷調查和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在6個社區采用隨機抽樣法調查社區居民180人,男女不限。共發放問卷180份,回收171份,回收率為95%;有效問卷164份,有效率為96%。所得數據用SPSS 18.0軟件處理。
通過調查發現,綿陽市居民體育消費意識不強。從表1可以看出,認為有必要單獨進行體育方面消費的占31.4%;認為體育消費必須與其他生活消費關聯(比如,購買體育的鞋服在平時可以穿著,為了加強親子關系而一起去看體育比賽等)的占49.1%;認為無必要進行體育消費的占18.7%。
表1 體育消費意識
有必要生活性體育消費無必要 事業單位員工4.20%9.70%1.20% 國有大型企業員工7.30%12.80%4.20% 中小型企業員工9.70%16.40%5.40% 私人經營戶3.60%1.20%0.60% 自由職業6%4.80%7.30% 退休人員0.60%4.20% 合計31.40%49.10%18.70%
以上數據說明,綿陽市居民體育消費觀念有待進一步提升,多數人并沒有將體育作為生活的一部分,他們所謂的鍛煉還停留在低層次的活動身體上。為更高質量的生活而進行體育消費的認識,還離他們很遠。通過訪談可以發現,在不同人群中體育消費意識是有差異的。25-40歲年齡段人群,對于體育消費有更好的認識。其中,國有事業單位職工和大企業職工的體育價值觀較為正確,他們對于“適當投資健康”“通過消費享受更好的體育服務”“提高健身效果進而提高健康生活質量”等觀點,已經普遍接受。
通常來講,體育消費不僅包含購買體育服裝、體育器械、體育書刊等實物型消費,進行體育賽事鑒賞、體育展演觀摩、體育旅游等觀賞和體驗型消費,以及用于運動健身、體育培訓指導、體育保健醫療等參與型消費。還包括為參加體育活動、觀賞體育競賽或展演,以及進行與體育相結合的體育旅游等,而需要支付的交通費、通訊費、住宿費及購買食品、飲料等的費用[2]。

圖1 綿陽市居民體育消費內容
從圖1可以看出,綿陽市居民體育消費中,“購買體育鞋服”占比最高,然后為“支付體育培訓指導”費用、“購買小型體育器材”費用、“體育場館”費用;接下來是為體育旅游所支付的交通食宿費用;最后為支付觀賞體育競賽和展演和購買體育相關紀念品等費用。這其中需要說明的是,在消費占比較多的“支付體育培訓費用中”,除了去健身房接受專業教練指導外,支付孩子體育培訓費用是絕大部分本次受訪人員的支出項目。
體育消費結構是指,在一定社會和階段的體育消費過程中,對體育有關的物質產品和服務產品進行消費的構成和數量的比例[3]。 它是反映居民體育消費水平的重要指標。根據體育消費內容的表現形式,可以將其分為實物型消費、服務型消費和參與型消費。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綿陽市居民絕大部分消費是購買運動服裝、健身器材等實物型消費。消費處于較低水平。這與目前全國發展趨勢(體育消費呈現出向 “發展型”“享受型”和“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在“基本體育消費結構”方面,用于生存型的基本體育消費支出比例正逐步銳減,發展型、享受型體育消費的支出比例呈迅增之勢[4]。)相左。但是,綿陽市用于青少年的體育培訓費用,卻大大高于其它地區。這反映出體育消費結構的不均衡,同時又具有鮮明特點。
一般而言,影響體育消費的因素,大多分為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兩類。客觀因素包括:可支配收入、體育消費品價格、體育消費品質量、閑暇時間、性別、婚姻狀況、年齡結構、受教育程度。主觀因素涵蓋:體育消費的興趣愛好、鍛煉身體的動機、培養特長、人際關系需要、豐富業余生活、受朋友影響和邀約、追求時尚等[5]。
2.4.1 客觀因素
通過訪談得知,居民可支配性收入是影響其體育消費的最主要因素。其集中表現在,體育賽事觀看、參與體育活動以及參加培訓方面。綿陽市居民由于資金緊張,基本生活資料購買和其他休閑娛樂支出大部分可支配收入,體育消費需求被動降低。
表2 2018年綿陽市主要經濟指標
指標單位累計 地區生產總值億元2303.82 第一產業億元301.27 第二產業億元929.40 第三產業億元1073.15 農林牧漁及服務業增加值億元309.27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34411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6101
從綿陽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2014年綿陽市城鎮全部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44640元。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59145元;城鎮集體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58558元;內資外資和港澳臺投資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44839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31552元。2018年綿陽市全部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63500元。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97398元;城鎮集體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76796元;內資外資和港澳臺投資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61352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38616元。以上結果顯示,2014年到2018年間,綿陽市人均收入除了國有單位就業人員,其他人員增長緩慢,綜合物價上漲等因素,部分就業人員收入出現負增長。表2可以清晰發映出,綿陽市2018年城鎮居民可支配入有限,體育消費受阻。這清楚的表示,體育消費在其他生活“剛需”消費面前處境艱難。
2.4.2 主觀因素
調查顯示,體育意識、個人愛好和動機是促進體育消費的重要因素。個人對體育與健康的認識和價值觀,直接決定其在不同消費形式之間的選擇。在服務型體育消費上,由于綿陽市居民認識不夠,選擇較少。但是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青少年體育培訓的投入上,其比例卻大幅提升。訪談結果顯示,目前綿陽市教育產業發展迅速,家長對于孩子素質教育空前重視,加之中考體育分數設置(80分)遠遠超出全國其他地方,導致體育培訓成為有孩子家庭的剛性需求。因此,在此一項上的投入比例大大增加。
與經濟比較發達的省市相比,現階段綿陽市居民體育消費中,實物性消費所占據的比例過大,而參與性消費、服務性消費所占比例則明顯偏低。
建議相關部門加大組織體育活動和宣傳體育健身的力度,提升綿陽市居民體育意識,培養體育氛圍。同時,加緊經濟強市建設,提高居民收入,使大家有錢有閑,充分參與體育消費的條件。
[1]李林朱,常華,華寶元.蘇南地區城市居民體育消費結構與水平的研究[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2):62.
[2]王新,王冬冬,曾小玲.失地農民兩階段體育消費結構研究——以長沙市為例[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50(1):15-20.
[3]趙江鴻,劉志強.陜西省不同性別居民休閑體育消費結構比較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7,34(6):694-697.
[4]李國,孫慶祝.城鄉居民體育消費結構動態變遷的ELES模型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42(1):98-110.
[5]陳永軍,段鵬,高秋平.城市居民體育消費行為決定因素的實證研究[J].體育學刊,2010,17(2):33-37.
[6]孔文清,陳卓源.我國城市居民體育消費結構的調查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13(4):6-9.
[7]尚明宇,張蕾.武漢市城市居民體育消費結構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8,37(11):961-964.
[8]左新榮,姚麗琴.大學生體育意識與體育消費結構的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27(1):24-27.
[9]張瑞林,李凌.投資結構理論視域下的體育消費結構影響路徑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6,35(6):39-43.
[10]智虹霓,邢大立.包頭市城市居民體育消費結構的分析研究[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05,19(2):109.
[11]王喬君,童瑩娟.長三角城市居民體育消費結構研究[J].體育科學,2013,33(10):52-62.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esidents in Mianyang City
LI Yuan, etal.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Sichuan, China)
四川體育產業與公共服務中心基金項目。
李媛(1979—),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