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榮
(如東縣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站(如東縣農業機械化技術學校),江蘇 南通 226400)
農機培訓面較為單一,大多停留在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駕駛技能及農機職業技能鑒定培訓項目上。由于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駕駛技能培訓隨著當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變化、新增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數量的多少而不時變動,且隨著《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駕駛證管理規定》(農業部令2018年第1號)的實施,大部分擬申領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駕駛證的機手因具有基本的操作技能,不再要求參加考前培訓,而農機職業技能鑒定工種僅為農機修理工,其培訓的單一性和不穩定性,制約著農機校的生存與發展。
目前,大多數農機學校師資力量薄弱,甚至由于多方面原因,部分從事農機培訓工作的人員還被抽調到其它部門。在崗教師由于再教育、知識更新機會少、培訓工作需求不大、自身得過且過的思想等多方面原因,專業知識老化單一,實際操作技能欠缺,對新式農機具相關知識更是知之甚少,掌握的知識明顯落后于新時期農機培訓工作的要求。這不僅滿足不了農機培訓發展的需要,甚至影響了農機化事業發展的步伐。
長期以來,由于農機培訓工作難以出亮點、主管部門的重視程度、地方財政的支持力度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農機校一直缺少必要的投入,學?;A設施建設步伐滯后,缺少甚至無培訓基地,培訓機具缺乏、教學設備落后,教學方式老化,現有教材、教具、教模不能滿足培訓需要,電教設備落后,利用率低。
由于上述幾方面原因的存在,多數農機校在農機培訓工作方面安于現狀,只求于做好當前工作(有些也只能做好當前工作),缺少創新的意識,缺乏拓展的能力。
農機培訓主管部門要認識到農機培訓工作不僅僅是完成省市下達的培訓任務,而是要面對本地的農機從業人員(既包括農機操作人員、維修人員,也包括基層農機管理人員等)開展全方位的培訓,要真正認識到開展農機培訓對當地農機化事業發展的重要性。要做好這項工作,農機培訓隊伍的建設是基礎,是前提。各地要重視農機培訓隊伍的建設,強化師資力量的提升培訓,配足相應的培訓人員,確保事有人做,人能做事。
農機培訓決不能搞單打一。農機化技術學校不僅是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駕駛技能培訓學校,而是應就當地所有農機從業人員進行針對性的培訓。至于形式,可多樣化進行,如下鄉聯辦、短期講座、現場示范、校企聯辦、校社聯辦等。工作方式要變被動為主動。開展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駕駛技能培訓時機手是為了申領駕駛證,參加考前培訓是他們的必經之路,參加培訓是他們主動要求。而其它機械的使用人員,往往不用的時候不記得,用的時候來不及,使用不當,故障百出。這就需要我們主動作為,利用農閑期間,農機具使用前與他們取得聯系,動員他們參加學習,通過培訓使他們掌握相應的操作技能、簡單的機械知識和基本的故障排除方法,幫助他們把農機具使用好,使每臺農機發揮出應有的效用。
一是農機監理部門合作,搞好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為減少農機安全事故發生,促進農機安全生產,可由農機監理部門牽頭,農機學校積極配合,對有相關違章、違法行為的農機手舉辦安全教育學習班。同時,農機校也可利用各種培訓班,邀請農機監理部門人員就農機安全生產、農機相關法律法規、農機事故案例等方面進行講解宣傳。二是農機推廣部門合作,搞好新機具操作手培訓。近年來,農機發展勢頭良好,各地新增了相當數量的栽植機械、大棚管理機械、收獲機械、農產品加工機械等,在使用過程中(特別是剛使用時),出現好多農業機械故障百出,且難以及時解決。為此,農機培訓部門要與推廣部門搞好協作,對新引進的農業機械操作手要積極開展培訓,堅持引進一種就設法培訓一種。
農機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知識素養直接關系到農機事業發展的好壞。農機培訓部門要想方設法,開拓創新,通過開展各種知識更新培訓、技術培訓等,不斷提高他們的農業機械知識水平和管理服務水平。如可通過舉辦農機知識更新培訓班,對鎮級農機管理人員介紹各地農機管理的先進經驗,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提高他們相應的農業機械理論知識水平和操作技能等;可針對農機經營服務組織與農機作業大戶開展經營管理知識及相關專項技術培訓;可針對農機維修人員舉辦高層次的農機專業知識和維修技能培訓班等。
采取由鎮級農機管理部門就地組織,農機校上門授課的方法。把農機培訓課堂搬到鄉村,搬到田頭,不僅方便了廣大農機手,而且便于了解基層的培訓需求。鄉間田頭式的培訓,既能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又能使廣大農機手很直觀地參與培訓,極大提高培訓效果。尤其是針對季節性使用的農業機械,利用農閑季節開展培訓,如在病蟲害防治前期舉辦機動彌霧噴粉機保養和維修技術講座等,將會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
對農機保有量較多,農村經濟較為發達的鎮村,可設法深入基層農機服務組織,針對他們所擁有的機具、機型及培訓需求開展農機技術培訓,同時利用農機服務組織做好宣傳,吸收、鼓勵附近農機手參加??芍鲃勇撓蒂徶昧诵滦娃r業機械的農機用戶,做好下田作業前的培訓,使他們掌握保養和簡單故障排除的知識和技能。這既有利于各類新式農業機械的推廣,又使教學人員熟悉了這類機具的性能,為今后搞好同類機械的培訓教學工作奠定了基礎。
另外,農機校在開展農機培訓過程中,要善于借力,做到“四借助一建立”,具體如下:
一是借助農機銷售企業的力量開展培訓。通過與農機銷售企業加強農機培訓合作,在掌握當地農業機械的分布及使用情況,了解當地農機需求的同時,還可拓展新的“培訓點”。通過與農機銷售企業合作,利用銷售企業的實機開展培訓,可解決掛圖、光碟等教學輔助設施缺乏,相關資料不齊,新式農機培訓機具沒有配備到位的窘境。通過與銷售企業合作,在作業前對機手開展培訓,能使農民在增加感性認識的同時,掌握相應農機具的操作、保養、維修知識和技能,從而避免因操作不當造成一些故障的出現。二是借助農機生產企業的力量開展培訓??裳堔r機生產企業的技術和維修人員參與該企業生產的農業機械技術培訓,甚至可以組織學員赴生產企業開展實地觀摩、教學。他們對該類機械的性能掌握得較為透徹。因此,培訓效果更好,機手容易接受。而農機校利用此方式開展培訓,是能夠取得他們支持的。因為通過這種形式的培訓,可對企業產品進行宣傳和推廣,從而增加銷售量。三是借助鎮級成人學校的生源開展培訓。農機校可與各鎮級成人學校加強合作,借用他們的場地、利用他們的生源開展農機培訓。這通常也能取得各鎮級成人學校的支持,因為受益的是本鎮的農民,有利于提高本鎮的農業勞動生產力,同時也拓展了他們的培訓面。四是借助專業院校的力量開展培訓。農機校可與各專業院校加強合作。將某些培訓項目委托相關院校開展,由推廣部門組織生源,他們負責具體的培訓。五是建立農機培訓良性發展的保障機制。我國已實施多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于購買財政補貼機具的農民,建議制定相應的規章,要求購機者須經過農機化技術學校的相應培訓,取得農機操作合格證后方可獲得補助。對于農機培訓工作,各級政府部門要高度重視,培訓專項資金要足量保證。
農機培訓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關部門一定要重視農機培訓工作,加大對農機培訓工作人力、財力的投入,為農機培訓工作提供有效保障。農機培訓部門一定要有開拓創新的理念,辦學思路要寬,培訓方式要活,切勿安于現狀,不思進取。要堅持“面向龍頭企業、龍頭基地,服務全社會”的辦學宗旨,努力把農機學校建設成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安全生產培訓基地和農民轉崗轉業培訓基地。通過開展農機培訓工作,為農機化事業的發展保駕護航,為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