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平 董亞寧
(1.姑山礦業有限責任公司;2.安徽馬鋼羅河礦業有限公司)
無底柱分段崩落法是和睦山鐵礦-200 m中段后和睦山礦段主體的采礦方法,也是未來深部(-200~-300 m)推薦的采礦方案[1-3]。在目前的回采過程中,由于無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場結構參數布置不合理,導致2條進路之間的脊部部分礦石在下一分段難以放出。為盡可能回收脊部殘留礦石,礦山在-162.5 m水平原有2條進路之間增加1條進路。由于增加進路后,進路之間的間距縮小,礦柱所受壓力增大,為防止進路變形影響設備通行,新增進路規格加大至3.4 m×2.8 m。增加進路后,進路之間的間距由原來的12 m變為6 m,相鄰2條進路之間脊部礦柱寬度僅為2.7 m。由于進路間距過小,進路間脊部礦柱變薄,進路所受地壓增大,安全性變差。因此,必須在總結當前進路間距使用效果的基礎上,通過理論分析,優化無底柱分段崩落法進路間距,為-200 m中段其他分段和深部-200~-300 m各分段采場布置提供科學依據,從根本上解決困擾礦山的采場結構參數難題。
本研究以優化后的采場結構參數[4-5]可以獲得良好的礦石回收效果為目標,基于崩落礦石的流動規律,分析多漏斗放礦[6-7]時的松動橢球體形態,找到導致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在分析后和睦山礦段無底柱分段崩落法開采現場數據基礎上,通過理論計算,確定最佳采場結構參數。
崩落礦巖散體放出過程中的整體流動研究,主要是放出橢球體理論的研究。根據現場實際放礦經驗及室內石子放出試驗,該部分礦石在原有空間中的形狀為橢球體,隨著礦石從底部的放出,不同放礦水平會形成放礦漏斗,如圖1所示。

1.1.1 放出體
通過底部放礦結構放出的松散礦石體積量為Q,該部分礦石稱為放出體,放出體在原采場中為橢球體形狀,如圖2所示,且其體積為

式中,Q為放出體體積,m3;a為橢球體長半軸,m;b為橢球體短半軸,m;ε為橢球體偏心率。
為了應用方便,用被截橢球體高度h和放礦漏斗半徑r來表示a和b,則

1.1.2 松動體
由圖3可知,當采場放出礦石量Qf后,上部松散的礦石松動并填補放出空間,礦石的松散系數取Ke,第n次礦石放出后剩余空間即

由此得出

式中,nQf為放出散體Qf后的剩余空間。
松動橢球體與放出橢球體之間的數學表達式為

由式(8)可得二次松散系數


后和睦山礦段屬于多個放礦出口同時放礦,研究在這種條件下進行放礦時崩落礦巖的運動規律,可以有效地解決采場結構參數優化問題。實踐證明,多漏斗進行放礦時,相鄰漏斗的松動橢球體有不相互影響、相切和相交3種情形。
相鄰松動橢球體相交漏斗脊部殘留的礦石量最小,其中多漏斗放礦與崩落礦石層高度h、漏斗軸線間距ld和漏斗口直徑d有關。增大h和d,減少ld,能夠提高礦石回收率。
1.2.1 相鄰松動橢球體不相互影響
如圖4所示,在相鄰松動橢球體相互不影響的情況下,可得

式中,ld為放礦漏斗軸線間距,m;Bs為松動橢球體短半軸,m;B為放出橢球體短半軸,m;R為放出漏斗最大半徑,m。

1.2.2 相鄰松動橢球體相切
如圖5所示,在相鄰松動橢球體相切情況下,可得


1.2.3 相鄰松動橢球體相交
如圖6所示,在相鄰松動橢球體相交情況下,可得

由表2可得,放出橢球體短半軸b的取值范圍是2.95~3.98 m。由于放出體短半軸與松動橢球體短半軸bs的關系為bs=2b,則bs的范圍是5.90~7.96 m。后和睦山礦段目前使用的進路間距ld為12 m,計算出的松動橢球體短半軸bs主要滿足式(10)、(11),即相鄰松動橢球體為1.2.1節和1.2.2節2種狀態,只有10-2#進路的橢球體形態滿足式(12)。由此可知,調整進路間距使放礦體相交才能提高后和睦山礦石回收量。
放礦層高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計算參數,一般采用經驗公式確定。放礦層高度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h為放礦層高度,m;T為分段高度,m;S為脊部高度,m。
后和睦山礦段分段高度為12.5 m,根據自然安息角確定的脊部高度為7.2 m,帶入公式可得放礦層高度為19.7 m。
純礦石放出量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Q'f為純礦石放出量,m3;N為出礦斗數,斗;V為鏟運機容積,取1.5 m3;K為不裝滿系數,取0.8。
部分進路的純礦石放出量統計結果見表1。

?
根據式(5)可求得偏心率ε的表達式

式中,r為放礦口(進路)寬度的一半,1.6 m。
將所求的ε帶入式(3)和式(4)中可得放出橢球體長半軸a和短半軸b。放出橢球體長半軸a和短半軸b的計算結果見表2。由此可得各個進路的放出橢球體形態。

?
根據放礦理論得知,最大純礦石放出體的短軸長度正好等于回采進路間礦柱的寬度,而它的長軸長度加上2/3進路高度可以稱之為極限高度,合理的分段高度應為極限高度之半。
由表2可得,橢球體長半軸a的取值范圍是10.28~10.70 m。由于后和睦山礦段進路高度為2.8 m,故合理的分段高度取值范圍是12.15~12.57 m。因此,目前后和睦山礦段采用的12.5 m分段高度是合理的。
由表2可得,放出橢球體短半軸b的取值范圍是2.95~3.98 m,根據公式,L=2b/1.2+M=8.42~10.13 m(M為進路寬度,3.5 m),進路間距取8~10 m。
根據最優放礦步距的計算公式計算,放礦步距以Y=atanδ+0.77b=2.23~3.11 m(δ為軸偏角,取3°)為宜。合理崩礦步距一般比放礦步距小0.5 m,因此,后和睦山礦段崩礦步距以1.7~2.6 m為宜。
綜上所述,最終推薦選用的采場結構參數:分段高度為12.5 m,進路間距為8~10 m,進路規格為3.5 m×3.1 m(寬度×高度),崩礦步距為1.7~2.6 m,端壁角為90°,邊孔角為45°。
(1)計算得出后和睦山礦段無底柱分段崩落法松動橢球體短半軸bs的范圍是5.90~7.96 m,由此可知,后和睦山進路間距過大,通過計算,進路間距取8~10 m能后提高礦石的回收率。
(2)最終推薦選用的采場結構參數:分段高度為12.5 m,進路間距為8~10 m,進路規格為3.5 m×3.1 m(寬度×高度),崩礦步距為1.7~2.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