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仕清 彭 松
(淮河能源控股集團顧橋煤礦)
顧橋礦南區1214(3)運順底板巷,巷道截面積為18.9 m2。采用KCS-630D型濕式除塵風機,吸入風量為700 m3/min,供風局扇型號為FBD8/2×55,供風量為950~500 m3/min。則負壓區(放風三通至負壓風筒吸風口)巷道風速:700 m3/min÷60 s÷18.9 m2=0.62 m/s;正壓區(放風三通至除塵風機出風口)巷道風速:(950-700)m3/min÷60 s÷18.9 m2=0.22 m/s。均大于巖巷最低風速0.15 m/s,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136條規定[1]。
濕式除塵風機工作原理是通過長壓短抽的供風方式[2],將綜掘機截割產生的粉塵通過負壓風筒吸至除塵器,在除塵器中將粉塵與霧化水珠混合達到除塵效果。如圖1所示,除塵風機出風口至吸風口之間是供風風筒放風的新鮮風流區,在供風風筒上安裝2個等徑放風三通,打開放風,迎頭附壁風筒收縮口收縮,減少迎頭供風量。放風三通至除塵風機吸風口形成負壓區間,風流方向朝迎頭,綜掘機截割時所產生的粉塵都被除塵風機吸入,達到除塵效果[3]。
(1)開機操作程序。除塵風機噴霧→專用排水泵→除塵風機→放風→收縮附壁風筒口→截割。
(2)停機操作程序。停止截割→打開附壁風筒口→關閉放風三通→停止除塵風機→關閉噴霧→關閉排水泵。
(1)風筒吊掛。滑槽吊掛在巷道頂部,用S型吊鉤將負壓風筒與滑槽內的滑輪組件連接,滑槽2 m一節,邁步式前移,如圖2所示。


(2)負壓風筒移動。在副司機位置安設手動絞盤,通過鋼絲繩、滑輪與負壓風筒鏈接。轉動絞盤可以實現負壓風筒向前移動,綜掘機后退時放開絞盤手柄,負壓風筒隨著綜掘機向后移動。實現綜掘機與負壓風筒“共進退”。
(3)二運負壓風筒固定。由于巷道尺寸限制,在綜掘機前后移動的過程中,負壓風筒托架、負壓風筒經常與供風風筒“打架”,造成負壓風筒托架變形、傾倒、供風風筒破損、供風風筒脫節等現象,嚴重影響安全生產。為解決這一“頑疾”,在綜掘機二運上安裝偏中托架,將負壓風筒與迎頭供風風筒分離,不產生“摩擦”,從而保證除塵風機正常使用。
(1)除塵風機防掉道裝置。除塵風機跟隨二運跑車移動,跑車的4個支腿均若是剛性固定,巷道底板不平整時,會出現“三角坑”,使跑車的1個支腿或是2個支腿懸空,造成跑車掉道安全事故。為避免安全事故發生,采用單連桿獨立懸掛,將跑車一端的2個支腿通過1個居中的支點用銷軸與跑車連接。如圖3所示。
(1)除塵風機防碰撞預警裝置。除塵風機跟隨二運前后移動,綜掘機司機無法看到二運跑車的運行情況,通過后面人傳話喊停,由于現場施工噪音,使停車操作有一段延遲時間,除塵風機與電纜車或自移式機尾的乳化泵站發生碰撞,從而造成除塵風機掉道、損壞,甚至人身事故。為了消除這一隱患,在除塵風機與電纜車(或自移式機尾的乳化泵站)易發生碰撞的位置,安設本安型傳感器,當除塵風機進入電纜車(或自移式機尾的乳化泵站)防撞安全距離后,就會觸發傳感器,向安設在綜掘機司機側邊的擴播電話發出信號,綜掘機司機可及時停機或前移。防碰撞裝置電氣原理圖如圖4所示。


(2)綜掘機電氣閉鎖。用除塵風機回路閉鎖綜掘機截割電機回路,除塵風機不開機,截割電機不能啟動。從技術上杜絕不開除塵風機就進行割窯的不規范行為。
(1)除塵風機二次補塵裝置。為了達到更好的除塵效果,在除塵風機出風口加裝了二次補塵網,并起到對出風口水霧收集的作用。
(2)除塵風機排水。通過管路改造,將綜掘機冷卻水供給除塵風機噴霧使用,節約大量的水資源。將隔膜泵吸水口與除塵風機廢水出水口直接連接,吸走所有除塵器排出的污水,避免對巷道環境破壞[4]。
(1)供風風筒放風。為了方便安全操作,在迎頭附壁風筒后連續接4個等徑放風三通,隨著綜掘機進尺向前移動,用10 m風筒替換2個三通,挪至迎頭循環使用,確保始終有2個放風三通處在最佳放風的位置。
(2)瓦斯管理。在距迎頭負壓風筒吸入口300 mm位置,懸掛一無線瓦斯探頭,當瓦斯達預警值時,自動切斷該巷道內一切動力電。同時打開附壁風筒,關閉放風三通,恢復迎頭正常通風[5]。
經過對除塵風機高效利用的探索和實踐,除塵風機達到最佳除塵狀態,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迎頭截割產生的所有粉塵全部被除塵風機吸走并除塵。在綜掘機后放風區完全是新鮮風流,綜掘機截割時可以在該區間休息、用餐。對除塵風機使用前后的粉塵濃度測量,經過除塵風機除塵后的粉塵濃度下降了90%,改善了巖巷綜掘頭面的作業環境,保護職工的生命健康不受粉塵危害。
通過上述措施與現場的設施改造,正確調風放風,完全實現放風三通至除塵風機西風口風流流向迎頭,綜掘機截割所產生的的粉塵100%被除塵風機吸入經過除塵后排出。通過我們自制的二次補塵網再次吸附50%以上的細小粉塵,實現最大效率的除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