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到了吃螃蟹的好時節,但是卻有新聞報道,有人因吃螃蟹引發急性痛風,并導致腎衰竭。
我國的痛風患者不在少數,如果不注意治療或過量食用高嘌呤食物,很容易引起嚴重的并發癥,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地談一談痛風。
痛風是因為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減少所引起的一種代謝類風濕性關節炎。
臨床表現為高尿酸血癥和尿酸鹽結晶沉積所致的急性關節炎、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長期下去可發生尿酸鹽腎病、尿酸性尿路結石,嚴重者可出現關節致殘、腎功能不全等。
近年的研究更是發現痛風或高尿酸血癥與中心性肥胖、高脂血癥、糖尿病、高血壓以及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嚴重代謝性疾病,約25%的痛風患者死于心臟病和血管意外。腎臟損害是慢性痛風的另一個重要方面,高達40%的痛風患者存在明顯的腎損害,尸檢發現100%的痛風患者的腎臟存在不同病變。而腎臟出現損傷后,不僅會加重痛風的進展,還會導致一系列其他的疾病出現。
可怕的是,由于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日常飲食的結構變化,該病的發病率近幾年呈現出大幅度上升的增長趨勢,發病年齡也日趨年輕化,不得不引起注意。
痛風分為原發性痛風和繼發性痛風。
原發性痛風多有遺傳性,但臨床有痛風家族史者僅占10%至20%。痛風最重要的生化基礎是高尿酸血癥,原發性腎臟尿酸排泄減少約占原發性高尿酸血癥的90%,具體發病機制不清,可能為多基因遺傳性疾病。
繼發性痛風指繼發于其他疾病過程中的一種臨床表現,如骨髓增生性疾病、惡性腫瘤、腎臟疾病等,也可因某些藥物所致。
痛風主要表現為夜間或清晨關節痛,呈進行性加重,疼痛通常在幾小時內達到頂峰,關節局部發熱,皮膚發紅發亮,可伴脫屑,腫痛持續數天,可自行緩解;
間歇期痛風患者多無明顯癥狀,可僅表現為血尿酸水平增高,如間歇期不注意控制血尿酸濃度,隨著時間的推移,痛風發作會更加頻繁,且持續時間更長,癥狀更重;
痛風性關節炎反復發作10年后,多進入慢性期,患者關節痛等癥狀不能完全緩解,痛風石的形成是慢性期的一個標志,好發于耳郭,也常見于足趾、手指、腕、踝、肘等關節周圍,隆起于皮下。
藥物的治療醫生可以為你提供,然而生活中的細節我們也要自己留心。
1.限制含有嘌呤食物的攝入,比如:肉禽、肝臟、海鮮等。另外,火鍋里含有大量的嘌呤物質,過多吃火鍋可造成尿酸升高誘發痛風發生。多吃蔬菜水果,有助降低體內尿酸濃度。
2.嚴格戒酒、多喝水。飲酒可促發痛風急性發作,所以痛風患者禁飲任何酒類。另外由于尿液是尿酸排出的主要方式,因此應該鼓勵患者多飲水,通過多飲水可以有效稀釋尿酸濃度,防治痛風的發生。
3.多吃堿性食物。誘發痛風主要原因是尿酸濃度升高,尿酸中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質,此時應多攝取堿性食物,如蔬菜、核桃、洋蔥、草莓、蘿卜、杏仁、柑橘、山藥、黑木耳等,通過酸堿中和,使患者的血尿酸濃度降低,可以有效防治痛風的發生。
4.祛除誘因。盡量避免誘發痛風發作的原因,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控制體重,規律飲食和作息,定期鍛煉,防治勞累與創傷,謹防突然受涼。同時,積極治療伴發的代謝性疾病,如高脂血癥、糖尿病、高血壓等。
趕緊去告知身邊的親人朋友們吧,好讓他們遠離痛風的困擾,擁有高質量的生活。
本文專家:黃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
來源/科普中國的博客
編輯/莉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