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 上海電力醫院
目前,我國經濟正逐漸向高質量轉型發展,人民群眾越發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種種紅利并開始追求高質量的生活方式。特別是對于生命健康的關注與日俱增,人們在生存的基礎上越發追求健康和舒適,這就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國醫療機構隨著經濟及新醫療技術的發展,自身實力也獲得了相應的提升,在新醫改的進程中展現出新的發展活力。但不可否認,依然有部分醫院存在新醫改落實不到位的情況,過分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醫療質量管理的問題仍然存在,沒能兼顧好經濟效益與自身質量建設的關系,這既對保障大眾的醫療健康有著嚴重威脅,也制約了醫療資源自身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只有在重視自身質量管理的同時追求經濟效益,才能獲得長遠的可持續發展。
醫院質量管理是一種全方位的包括質量管理體系、質量控制方式以及質量優化方式在內的管理活動,旨在為患者提供達到國家質量標準以及滿足患者需求的醫療服務。不同于狹義的醫療之質量管理,醫院的全面質量管理是涵蓋醫院各個科室、各個部門甚至包括醫院周邊工作在內的廣泛的綜合性管理工作,傳統的醫療質量管理更主要是將醫療科室作為主要考察對象,關注點停留在醫生護士等專業技術人員為患者提供的醫療服務是否達標等內容,局限在醫療技術、醫療器械管理以及治療效果等方面,參考的質量體系還是較為狹隘的傳統醫療質量標準,參與質量評判的是醫院各個科室或者其他醫院科室內的醫生護士等,沒有將醫院其他部門的各類人員納入到評判范圍中。
現如今的醫院質量管理是基于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建立的綜合管理制度,既包括醫療技術、醫療效果等醫療質量指標,還包括醫院服務、醫院基礎質量管理、醫院環節質量管理和醫院終末質量管理等,是一項獨立的管理單元,一般只有院長才有全面質量管理的決策權。醫院每個職能部門和各個業務科室之間均有自己的質量管理任務,需要與傳統的醫療質量指標協同發展。不僅如此,全面質量管理還需要協同優質服務、經營管理等工作,在質量管理方面有必要協調各方。此外,全面質量管理理念下的醫院質量管理不再局限于現有的標準,而是在達到現有標準的基礎上不斷提出新的要求,進而實現質量管理的持續改善。
醫院的經濟效益和通常意義上所理解的經濟效益并沒有本質區別,依舊是醫院在向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同時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用來維持醫院自身的正常運轉以及為之后的持續性發展積累資金。如今,隨著醫療市場競爭逐漸加劇,醫院要想保持穩健的運行和長遠的發展,必須在某種程度上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需要為醫院當下的日常運行、之后的新設備新技術引進以及研發等工作提供資金支持,即使是背靠財政支持的政府辦公立醫院,仍然在經濟效益上的有著考核要求,故而對經濟效益的追求是醫院發展不可避免的環節。在醫院內部,影響經濟效益的因素有很多,既包括醫院的整體投入等經濟成本,還與包括醫院的治愈出院情況和手術成功情況在內的醫療技術、包括醫院職工對患者的服務態度和職工工作效率在內的醫療服務質量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要想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需要協調多方共同合作。
總體而言,醫院的質量管理水平是獲得經濟效益的基礎和保障,而經濟效益的獲得在某種程度上也能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發展。經濟效益是醫院生存發展的基礎,如果醫院的經濟效益較差則會導致醫院職工薪資水平較低進而影響其工作的積極性和工作質量,同時沒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就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持,進而對醫院各種醫療設備的維護和購置甚至是日常的手術治療等都有影響,不利于醫院的長遠發展。反之,如果只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質量管理,即便能在短暫的時間內生存下來也必然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所淘汰。故而醫院的質量管理極為重要,應將其放在首位,進而滿足社會各方對醫療衛生事業的全方位的全新要求。同樣,一家醫院的質量控制良好,那必然是治療效果和醫療服務等方面都有較大優勢,能夠廣泛積累起良好的口碑。患者在他人評價和口碑效應的影響下往往傾向于選擇質量較高、服務更好的醫院,這樣一來能夠正向促進醫院經濟效益的提升。故而從本質上講醫院的經濟效益和質量管理是相輔相成的,要想獲得長久持續的發展必須將質量管理作為提高經濟效益的主要手段,不斷提升自己的質量管理水平進而增強市場競爭力,從而保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獲得。
醫院在發展的過程中要理順兩者之間的關系,注重通過整體的質量管理帶動經濟效益的發展,只有通過提升醫院自身的醫療質量、服務質量以及綜合管理水平,才能形成醫院獨有的品牌競爭力進而獲得更多患者的選擇。在此過程中需要加大對質量管理的資金投入,可以采取社會融資的方式,放寬相應社會資本的進入門檻,在緩解資金壓力的同時也將市場競爭機制和資本運作機制補充到醫院發展中,進而在保證質量管理的同時獲得經濟效益。此外醫院還需要注重新技術的研發,鼓勵職工進行科技研發和理念制度創新,以創新發展為醫院注入新增長動力的同時進一步提高醫院自身的質量。
在醫院全面質量管理的過程中,必須形成立體的全方位質量管理體系。
首先是健全組織機構,建立遍及全院、覆蓋全員的質量管理體系網絡(見圖1)。質量管理網絡要延伸到醫院所有部門、所有科室、所有人員,并構建以醫院質量管理委員會為主的質量相關專業委員會架構,在各個科室建立質量管理小組實行院科兩級質量管理,通過各個層面的質量管理會議和專業條線管理手段建強管理網絡。有條件的還應當盡可能成立專門的質量管理部門,這一部門具有監督性質,要獨立在行政醫療部門之外,并引進專業的管理人才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從醫院整體出發進行分析構建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方案。

圖1 質量管理體系網絡
其次要注重將質量管理意識傳遞到醫院的每一個職工,努力實現對全體職工的質量管理教育,讓質量管理入心入腦、不流于表面,制定并落實針對不同部門職工的質量管理考核方案,如:各科室醫療評價標準制定、職能部門評價制度制定等,實現全院職工共同參與質量管理。
最后要注重質量管理的創新發展,不斷改革完善舊管理制度,加強信息技術的運用,推動醫院圍繞“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不斷發展。
醫院同樣需要采取各種方式在保證安全質量的情況下,使經濟效益最大化。首先需要轉變傳統的經濟效益觀念,即經濟效益并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此外經濟效益還可以通過醫院自身的合理運作獲得,需要醫院進行科學的成本管理,嚴格控制醫院各科室部門的預算執行,并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做好預算執行的監督,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造成的預算透支。其次可以轉變醫院的結算方式,充分利用不斷發展的第三方和網上支付平臺進行網上結算服務,同時有針對性地保留現金結算的方式,進而在方便患者支付的同時提高醫院現金的周轉速度,進一步優化醫院各種資源的分配,促進將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從而獲得同等水平下更高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