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偉

隨著旅游旺季到來,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前往高原游玩,然而,由于高原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不少游客都出現了高原反應。
海拔達到2 700 米的時候,其氣候特點(如低氧壓、缺氧、高輻射及高寒等)就與平原存在明顯差異。高原反應就是人體為適應海拔升高造成的氣壓差及含氧量少、空氣干燥等變化,而產生的自然生理反應。高原反應常見癥狀有頭痛、頭昏、心慌、氣短、食欲缺乏、惡心嘔吐、腹脹、胸悶、呼吸困難、疲乏無力、面部輕度浮腫、口唇干裂等。嚴重時,血壓增高,甚至出現昏迷狀態。有的人出現異常興奮如酩酊狀態,多言多語、步態不穩、幻覺、失眠等。

28 歲的齊女士和丈夫去青海旅游,游覽日月山景區時,身體壯實的丈夫出現了頭痛、心慌等高原反應,而齊女士卻沒有任何反應。這是怎么回事呢?齊女士很疑惑:難道不應該是身體瘦弱的人才更容易出現高原反應嗎?
出現高原反應的根本原因在于人體缺氧,高原反應的程度與人體對缺氧的耐受性直接相關。身體強壯者、肥胖者與身材瘦小者相比,其身體的耗氧量更大,同等環境下,其缺氧的程度就越高,高原反應也就越強烈。同理,男性相比于女性、年輕人相比于老年人,其新陳代謝、能量消耗都要快得多,身體耗氧量也就越大,高原反應也就越強烈。此外,進入高原低氧環境后,呼吸系統很快發生代償性變化,其代償反應能力與本身的肺功能有關。所以,肺功能不太好的人,高原反應癥狀會較為明顯。而那些肺功能好的人,因呼吸系統代償能力較好,進入高原后的高原反應就不明顯了。
出現頭痛、失眠、心慌等常見的高原反應后,服用藥物、減少活動量、及時去往海拔較低的位置,這些高原反應的癥狀都可以自行消失,不用過于擔憂。但嚴重的高原反應若不及時處理,就會給健康帶來極大影響,甚至危及生命。其中,常見的為高原肺水腫和高原腦水腫。
如果出現急性高原反應,并伴有干咳、頭痛、呼吸困難或發紺等癥狀,應考慮為高原肺水腫;若出現常見的高原反應并伴有劇烈頭痛、神志不清、嘔吐等癥狀,則應考慮為高原腦水腫。出現這兩種狀況者應立即就醫,并停止在高原地帶逗留。還要特別提醒,以下3 類人更要警惕高原反應:心、肝、肺、腎、腦等器官存在病變的人,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孕婦及哺乳期的婦女。因為這些人群對高原環境的適應能力差,突發急性高原病的可能性很大,并且,這種高原病還會加重自身心、肝、腎、肺等重要器官的負擔,使病情加重。從未進入過高原者,在去高原之前最好做個全面體檢,根據體檢結果,請醫生分析是否適合去高原。同時注意,去高原前應戒煙、禁酒及減少爬山、跑步等大運動量的體育活動,這對機體適應缺氧環境能起到積極作用。感冒發熱或者有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等人群,均不適宜前往高原旅游,否則很有可能加重原有病情,或引發肺水腫等。


另外,準備去高原的游客都應做好功課,帶足一些常用藥物、衣物,在抵達高原前可以根據醫生提示,服用一些可以提高血紅蛋白、增強血液循環等功效的藥物,以預防高原反應癥狀。
初到高原,記住“三要三不要”,即要及時增減衣服;要少洗澡,防止感冒、受涼;不要急速行走,更不要跑步,也不要進行體力勞動。要靜養一周后,方可逐漸增加一定量的勞動。假如出現劇烈的高原反應,切勿繼續到海拔更高的地方,應停留在原海拔位置,直到癥狀消失。假如病情進一步惡化,應及時就醫。
在高原上,食物應以易消化、營養豐富、高糖、含多種維生素為佳,多食蔬菜、水果,適量飲水,不可暴飲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的負擔;嚴禁飲酒,以免增加耗氧量。睡眠時,枕頭要適當墊高,半臥姿勢最佳。
紅景天、高原安等抗高原反應藥物雖然對每個人的作用不一樣,但還是建議在出發前一周至兩周和剛到高原的頭一兩天服用。布洛芬等鎮痛類藥物對應對頭痛起效較快,可以減輕癥狀。此外,隨身攜帶葡萄糖、巧克力,這些都能補充能量,對于緩解高原反應的癥狀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