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瑜

我們家并沒有明文規定的“家風條例”,但是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是嚴格要求自己,廉潔修身,實在干事。
我的童年是在外公外婆身邊度過的,外公是一名監理工程師,外婆曾做過小學老師。
外公強勢,為人正直,是家里說一不二的長輩,整個大家族里有事拿不定主意時,都會來問問他。外公年輕時拜了師父,從泥瓦工做起,別人不愿意干的活他都干,別人不愿意吃的苦他都吃,從師父眼里最不起眼的“小個子”慢慢越做越好,離開了村子,進了建筑公司,一雙腳走遍了一個個工地,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最終成為建筑領域的專家。
在兒時的記憶中,外公總是很嚴厲。他有一把小小的戒尺,在我做錯事時拿出來嚇唬我,總是高高地揚起,卻輕輕地落在我的小手上。
讀初中時,外公外婆家離學校很近,我又住到了他們家里。彼時的外公已經到了退休年齡,但由于業務水平精湛,還是全市十大高級工程師之一,他又繼續在崗位上堅守了十年。那時家里常有不速之客登門拜訪,獨自在房間寫作業的我總能聽見房門外的推搡和偶爾的呵斥。有次聽到外公接電話說“要我簽字是不可能的,誰來說了都沒用”,事后了解到是一個工程驗收時不達標,他沒有在驗收單上簽字,工程老板讓公司領導和他打招呼。
不了解的人都說外公不近人情,是個老頑固,但家里人都知道,外公有他自己的一份堅持。他總是說,只要在崗一天就要干好一天,崗位賦予責任,工程上的小疏漏可能在當前看來不算什么,但關系到千百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一點都馬虎不得,這輩子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這是一位老匠人的堅守,更是一名老黨員的擔當。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實做事,這是外公的人生態度,也是他留給家人的寶貴財富。
外公有三個子女,我的母親是老大。她從小就被教育要有老大的樣子,幫著父母干活,帶著弟弟妹妹學習……她正直仗義、為人熱情。在工作中,她是同事口中熱心助人的“陶主任”,從公司剛成立進廠,到后來企業改革轉制,一直到現在已經達到退休年齡仍在堅守,同事們有麻煩了會第一時間向她請教,困難職工有問題了會第一時間向她求助。
記得有一次,家里來了一位殘疾人,帶著家屬,拎著自家地里種的各種蔬菜,淚眼婆娑地握著母親的手不停地說著感謝。原來,這位殘疾人一直找不到工作,母親有一次聽同事提起這戶人家,了解情況后主動聯系他們,表示只要能吃苦肯干事,可以提供崗位給他們。
母親說,這都是舉手之勞的小事情。她用善良真誠溫暖著身邊的人,也獲得了大家的尊重與感謝。與人為善,樂于助人,這是母親的人生態度,也是她留給家人的寶貴財富。
就是這些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潤物無聲地影響、教育著我。家人們把愛崗敬業、廉潔自律、與人為善的品格融入行動里,潛移默化中指引我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