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運澤 李 民* 馬小林 彭文政 邱金滿 黃琳杰
(1、西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610500 2、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勘探事業部,四川 成都 610500)
近30 年來,隨著廣大前輩的成果,我國能源結構持續優化,但問題也呼之欲出。因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生產生活水平,我國對天然氣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大,進而導致我國逐漸增加的天然氣供需矛盾。川東地區的地理位置在四川盆地的東南部,川南低緩褶皺帶和川東高陡褶皺帶是造成川東地區形成構造的主要原因。隨著在探區內從志留系至侏羅系的多個層系已獲得油氣勘探突破,展示了廣闊的勘探前景[1-2]。目前,在下二疊統茅口組地層針對巖溶不整合面及茅一段新類型儲層的油氣勘探已獲得突破,川東南茅口組熱液白云巖儲層也不斷有新的發現,預示著熱液白云巖儲層勘探具有廣闊的前景,是今后一段時間天然氣增產上儲的重要領域[3-5]。
本文針對川東地區茅口組熱液白云巖儲層尚未形成一套有效測井評價技術的問題,以測井、地質以及巖心分析等資料為基礎,在對不同儲集空間的測井響應機理研究的基礎上,開展研究區地層巖性特征物性特征和孔隙結構特征分析,形成一套針對川東地區茅口組儲層測井綜合評價技術,支撐資源潛力落實、井位論證及目標優選。
茅口組熱液白云巖儲層研究共收集到3 口井的常規巖心物性分析。該熱液白云巖儲層主要發育于X1 井5 485.50~5 511.50 m 深度段內,總厚26.00 m。在X2 井中出現厚度僅為4.50 m,而X3 井不發育該套熱液白云巖儲層。因此,主要通過X1井的物性資料對熱液白云巖儲層物性進行研究。對X1 井收集到的11 個孔隙度和滲透率數據做了頻率分布直方圖(見圖1、圖2)。孔隙度分布范圍為0.5~2.0%,主要范圍為0.5~1.0%,平均為1.08%。分布范圍較廣的是滲透率,范圍為0.000 1~10×10-3μm2,主要集中在(0.001~0.01)×10-3μm2,平均大概是0.386×10-3μm2,儲層為低孔、低滲儲層。

圖1 X1 井茅口組巖心孔隙度分布圖

圖2 X1 井茅口組巖心分析滲透率分布圖
茅口組的巖心分析孔、滲相關分析圖如圖3 所示。由于裂縫發育的影響,存在低孔和中高滲的樣本點,使得孔、滲相關性降低。去掉受到裂縫影響的樣本點,將可以知道茅口組孔隙度和滲透率之間有著一定的正比關系,即滲透率隨著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

圖3 X1 井茅口組巖心分析孔、滲相關分析圖
2.1 儲層特征
茅口組儲集性質較好,是因為其儲集空間多樣,以溶蝕孔洞、裂縫最為發育,對儲集性質起著決定性作用。成像測井以數據量大、分辨率高、所攜帶的地質信息多以及成像直觀等優點,在縫洞的評價研究方面具有很大優勢。利用成像測井可以準確識別裂縫和溶蝕孔洞,確定裂縫和溶蝕孔洞的密度、產狀以及充填情況等。綜合取心資料、成像測井圖上各類裂縫對常規測井曲線的標定,總結出各種裂縫的識別模式(見圖4)。

圖4 茅口組裂縫成像標定常規測井圖
2.1.1 裂縫。該研究區以為裂縫為主,主要發育有成巖峰和構造峰。X1 井測量內地層天然裂縫發育較少,且較為集中,以高導縫為主,高阻縫次之。高導縫有些呈半閉合狀,而有些有較好的連續性,大多充填方解石和白云石等高阻礦物。在互層狀灰巖與塊狀灰巖發育層段常見縫合線構造,縫合線在FMI 成像測井圖像上常呈鋸齒狀,多為低角度,部分縫合線呈高角度切割地層,縫合線延續較短,且其中充填暗色基質。
2.1.1.1 測井曲線:通過以上圖片可以分析出,自然伽馬低值;井徑“無擴徑”的這種現象;電阻率值變小,雙側向表現出“正差異”;聲波的時差變大;
2.1.1.2 鑄體薄片:薄片上可見微裂縫發育。
2.1.1.3 成像:見近水平的暗色條帶。
2.1.2 溶蝕孔洞的發育情況。該研究區發育有溶蝕孔洞且有較好的連通性,但有較低的充填度。綜合取芯資料、成像測井圖上各類溶蝕孔洞對常規測井曲線的標定,總結出其測井識別模式,圖5 為茅口組溶蝕孔洞成像標定常規測井圖。

圖5 茅口組溶蝕孔洞成像標定常規測井圖
2.1.2.1 常規測井曲線:自然伽馬低值;電阻率變低(溶蝕孔洞發育的越強那么降低幅度將會越大),孔隙度的增加能夠很容易看出來,聲波和中子時差變大;有擴徑以及溶蝕孔洞的發育;
2.1.2.2 成像:見暗色“蜂窩狀”斑點。在前述裂縫、溶蝕孔識別的基礎上,綜合各儲集空間類型,將茅口組熱液白云巖儲層劃分為兩種儲層類型,即:溶蝕孔洞型及裂縫孔型。
2.2 儲層測井響應特征
根據儲層的分類,對有成像、取芯的井進行儲層劃分,建立各儲層類型的電性曲線交會圖,得出各類儲集空間的測井響應特征值,如表1 所示。

表1 茅口組熱液白云巖各儲層類型測井響應特征
本文通過對川東地區茅口組熱液白云巖儲層展開測井綜合評價,主要取得如下成果:
3.1 研究地區以白云巖、硅質白云巖以及灰巖3 種巖性為主,3 種巖性的測井響應特征非常明顯,交會圖法則能比較好的識別3 種巖性。
3.2 研究區存在的白云巖和硅質白云巖主要作為熱液白云巖儲層的儲集巖。
3.3 通過研究確認研究區茅口組熱液白云巖儲層大部分都以溶蝕孔洞、晶間、裂縫以及粒間溶孔孔作為儲集空間。
3.4 通過研究確認研究區茅口組熱液白云巖儲層的儲層類型大多數以溶蝕孔洞型和裂縫-孔洞型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