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英鎊
(三明億源電力勘察設計有限公司,福建 三明 365000)
為了應對日益增長的用電負荷,近幾年新建的架空輸電線路工程呈現出明顯增長趨勢。要想使110KV 架空輸電線路在安裝完畢后穩定運行,一方面要基于線路運行要求和沿線環境調查,科學設計方案;另一方面還必須進行嚴格的施工管控,保證輸電線路的整體協調。在工程設計階段,像地理環境、材料選型、絕緣配置、桿塔型式、地基處理等,都是需要關注的焦點。
某110KV 架空輸電線路全長3.7km,共分為兩部分:其一是現有備用雙回架空線路2.65km,導線為NRLH60GJ-240/30 型雙分裂耐熱鋼芯鋁合金絞線;其二是新架雙回雙側掛線線路1.05km,導線為JL/G1A-300/40 型雙分裂鋼芯鋁絞線。
做好沿線環境調查、科學規劃鋪設線路是輸電線路設計的重點內容。根據調查結果,全線平地占92%,其余為起伏丘陵。部分線路需穿過農田,總長度約為0.8km。另外,設計線路與既有的10KV 架空輸電線路發生路徑沖突,故需要對10KV 線路進行改造。
由于架空輸電線路的安裝屬于高空作業,必須考慮氣象因素的影響。在設計規劃時,應結合本地氣象部門提供的資料,以及輸電線路周邊的環境(如有無建筑物遮擋),計算出允許的最大風速。氣象資料表明,該地區工程離地10m 高30 年一遇10min 平均最大風速為23.7m/s。對于有樹木、建筑物遮擋的,設計基本風速為27m/s,對于無樹木、建筑物遮擋的,設計基本風速為25m/s。另外,還要考慮一些極端惡劣天氣對輸電線路架設、運行產生的影響,例如高、低溫天氣,雷暴和覆冰等。全線設計氣象條件如表1 所示。

表1 110KV 架空輸電線路權限設計氣象組合條件
在輸電線路設計方案中,導線的選型是關鍵內容。必須要綜合考慮多項因素,既要滿足輸電需要,還要保證穩定運行,以及在成本、環保等方面也要做到統籌兼顧。例如,要關注導線的機械性能,以保證輸電線路在通過風口,或覆冰時,仍然能夠保證線路安全。設計中重點考慮以下兩項指標:(1)最高允許溫度。受到電流熱效應的影響,導線在輸送電能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發熱現象。并且隨著運行時間的增加、電流的加大,發熱情況也會更加明顯。鋼芯鋁絞線耐熱溫度達150℃,可作為導線選型的優選材料。(2)表面電場強度。電暈除了增加輸電線路運行時的電能損耗,還會對線路中的電氣設備造成損害,因此對導線表面電場強度也要予以限制。參考相關規范的要求,該值不得超過全面電暈電場強度的85%。除了上述兩項指標外,還包括無線電干擾限值、工頻磁場限值和機械特性等指標,具體要求如表2 所示。

表2 導線選型關鍵指標要求
地線選型時,要考慮到出現單相短路故障情況后,短路電流帶來的沖擊影響,因此為了使短路容量留出裕度,本次工程中選擇了OPGW 光纜。試驗表明,對于110KV 輸電線路,發生單相短路問題時,形成的短路電流通常為15-20KA。設計兩條地線,按照每根地線均勻分擔,故設計短路容量應在30-40KA。導線與地線的選型要求如表3 所示。

表3 導線與地線的選型要求
在設計絕緣配置時,應遵循“絕緣到位,留有裕度”的要求。全線爬電比距設計為50mm/KV。絕緣子的選型也是輸電線路設計的關鍵點,為滿足絕緣要求,本次工程中使用復合絕緣子,具體要求為:(1)導線懸垂串和跳線串均采用了FXBW-110/120 型合成絕緣子,結構1440mm 高度,最小公稱爬電距離3520mm。核心成分為耐酸芯棒,具有防污染效果好、承受張力大、易于維護等特點。(2)地線處采用U70CN 型絕緣子,將地線與變壓站接地網區分開來。同時,參考《電力系統污區分級與外絕緣選擇標準》(Q/GDW152-2006)中對于各級污區絕緣水平的有關規定,采用的爬電比距如表4 所示。

表4 不同電壓等級下爬距、統一爬電比距的要求
結合輸電線路沿線地形環境,以及導線、地線的設計,本次工程中所用桿塔主要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普通的鋼管桿,直徑為2.2 米,材質為Q235B,具體又分成了1GGF3 和1GGF4 兩種類型。鋼管桿使用條件為海拔1000mm 以內,最大承受風速不超過30m/s;另一種是雙回角鋼塔,材質為Q345,使用條件為海拔1000m 以內,最大承受風速不超過35m/s。兩種型式的桿塔具體指標如表5 所示。

表5 110KV 架空輸電線路桿塔選型
結合地質勘察資料可知本次工程全線以平地為主,其中表層地質70%為松砂石,30%為巖石,為基礎設計和施工提供了有利條件。另外,沿線不經過水利工程、鐵路線路,只跨過小面積農田。綜合上述條件,在基礎設計是選擇用支柱板式基礎,配合使用直線塔、轉角塔壓腿,基礎部分采用HPB300 級熱軋鋼筋,并澆筑C30 混凝土成型。基礎選型及設計內容如表6 所示。

表6 110KV 架空輸電線路基礎型式
考慮到110KV 架空輸電線路長期處于野外露天環境,因此對金屬構件的防腐要求較高。本次工程中所用的金屬構件,如鋼管桿、角鋼塔,以及螺栓等,都必須經過熱鍍鋅處理,以提高其防腐、防銹能力。對于導線、地線,在選型和設計時充分考慮最大使用應力,例如導線為95.09N/mm2,而地線為191.26N/mm2,保證輸電線路具有較好的抗震、抗拉效果。在設計方案中還增加了預絞式防震錘,對于消除雨水、冰雪沉積,或者風力影響產生的不同頻率的振動,能夠進行有效吸收,從而降低滑線情況,延長了輸電線路的使用壽命,對保證輸電穩定也有積極效果。
基于電力公司自身經濟效益的考慮,在110kV 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與安裝過程中,在保證電力系統穩定運行、滿足客戶用電需求的前提下,必須要盡量選用節能措施降低投資和運維成本。本次工程中采取的節能措施包括:(1)優化線路架設方式,用同塔雙回路架設線路,節約線路走廊,降低成本;(2)在滿足區域供電需要的基礎上,使用了鋼芯鋁絞線2×JL/G1A-300/40,其導電率是同等截面下銅芯的80%左右,但是成本僅為銅芯的1/2。長距離架設輸電線路時,鋼芯鋁絞線節約的成本十分顯著;(3)使用節能金具,如導線處的鋁合金防暈線夾,導地線處的預絞式防震錘等,都起到了一定的節能效果。
為最大程度上降低110kV 輸電線路安裝中對沿線環境造成的破壞,在設計環節還充分考慮了環保要求。具體如下:(1)輸電線路的路徑規劃中,盡量避讓既有建筑物。穿過樹林時,采取高跨處理,避免砍伐樹木,起到了保護環境的效果。在臨近村落的位置設置顯眼的警示牌,避免意外觸電事故。(2)大量使用自立塔,減少對農田的侵占。對于因修建桿塔等線路基礎設施造成植被破壞的,在施工結束后采用栽種草木等方式恢復植被。埋設桿塔時,基坑開挖產生棄土就近堆放,后期回填時重復利用,降低對環境的破壞。
為滿足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需要新建、擴建輸電線路。在110kV 架空輸電線路工程中,前期的地質與氣象調查以及工程方案設計十分重要。在提前掌握了沿線地質狀況、氣象條件的基礎上,分別從導線、地線的選型,絕緣子的配置,以及桿塔和基礎型式的選用上進行充分考慮,才能保證設計方案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