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趙非一
指導專家·周韶虹(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血液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沈大媽年過花甲,操勞了一生,去年興高采烈地被兒子、兒媳從農村老家接來上海團聚。可是,最近沈大媽雙手、雙足及小腿反復出現了綠豆大小的紅色點,有的融合成斑,但是一點也不癢。后來,有些地方還出現了一塊塊的“烏青塊”,但是不痛,兒子兒媳以為是皮膚病,勸她趕緊去醫院看病。沈大媽在上海沒有醫保,就只去藥房自行購買了一些抗過敏的藥膏涂抹,但遲遲不見好轉。后來,還是兒子兒媳“押著”她去醫院皮膚科就診,可經過一番檢查,醫生卻讓她轉去血液科看看。最后,在血液科里,沈大媽的病得到了確診,原來,沈大媽患的根本不是皮膚病,而是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血液科周韶虹主任醫師向我們介紹說,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臨床上一類常見的血液病,從幼兒到老人都可以罹患,男女比例差不多。此病常于感冒、勞累后發作,因此避免感染,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非常重要。
據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的出血表現在一定程度上與血小板計數有關:血小板數在20~50×109/升之間時,輕度外傷即可引起出血,當然,也有少數為非外傷的自發性出血,如瘀斑、瘀點等;血小板數低于20×109/升時則有嚴重出血的危險;而當血小板數低于10×109/升時則可能出現顱內出血,直接威脅到患者生命。
“應該說,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以出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所以,臨床上大部分患者最初都是因為有出血癥狀而就診,查血常規后能發現明顯的血小板低下。”周主任告訴筆者,皮膚、黏膜的出血通常是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提示信號。而這些皮膚上出血主要表現為老百姓所說的“烏青塊”,醫學上稱之為“瘀點、瘀斑”,常見于四肢部位,嚴重的患者軀干部也會有出血。而黏膜部位的出血,則主要表現在眼結膜出血、鼻黏膜出血(鼻衄)及牙齦出血(齒衄)。
還有比較特殊的一種表現是,有些女性患者身上可以表現為月經過多、淋漓不盡。周韶虹主任說,她就曾遇到過一位更年期女性,本來到了更年期,月經量應該是越來越少了,但是這位女患者卻是月經淋漓不盡,先去婦科就診,最后轉診到血液科才確診她的病癥是由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引起的,服用中藥后,患者的月經情況才基本恢復正常。
目前,西醫治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主要是以激素治療為主。所以,大劑量地塞米松短程沖擊治療初診的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已經成為一線初始治療的新選擇,但是激素的用量較大,副作用也有很多,如出現滿月臉、水牛背、向心性肥胖、血壓高、血糖高等,嚴重的患者還可能因此造成股骨頭壞死。因此,很多患者不愿意大劑量服用激素,還有不少患者因為激素治療效果不好,或者在激素減量后復發,轉而求助于中醫。
據了解,中醫主要將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歸為“血證”“紫癜”的范疇進行論治,若長期血小板減少沒有出血表現,則認為屬于“虛勞”。中醫認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發病原因與感受外邪、飲食不節、情志過極、勞倦過度、久病之后等均有關系。針對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果是出血量比較多的情況,中醫認為是熱傷血絡、迫血妄行;已有幾年病程且反復發作的,中醫則認為患者是脾腎虧虛、統血無權;難治的、復發的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中醫認為其還存有瘀血阻絡的問題。根據不同的情況,中醫往往給予辨證施治。
總體來說,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接受中醫藥治療,主要是為了減輕和消除既往長期、大量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所帶來的毒副作用,改善全身體質,減少感染發生率,提高生活質量,并能穩步提升患者的血小板計數,從而糾正免疫紊亂情況。
周主任曾接診過一位年僅20歲的小伙子,平常生活作息不規律,喜歡熬夜通宵上網,后來突發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且并發了顱內出血。因此還需要提醒的就是,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屬于免疫紊亂失衡,和體質下降有一定關系,所以患者要避免過勞、壓力積累,應該做到勞逸結合、生活規律、適當運動、不熬夜、保證充足的休息。另外,患者還要避免感染,天氣轉換的時候注意添加衣服,少去人流擁擠的地方。感冒時,患者忌自行服用抗生素及各種感冒藥物,應及時尋求血液專科醫生診治。
除了積極配合治療外,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患者也要“管住嘴”。換句話說,患者是有一定的飲食禁忌的。有些患者認為血小板減少了就要多吃溫燥的食物補一補,其實并非如此。從中醫的觀點來看,因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多數有熱傷血絡、迫血妄行的情況,所以要禁忌吃辛辣、性溫的食物。又由于該病的原因不明,有時很難排除是否與過敏有關,所以建議患者謹慎吃海鮮等發物。當然,適當的營養還是必要的。正在進行激素治療的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由于激素會分解蛋白質,因此需要充足攝入蛋白質,宜多吃一些蛋白質豐富的食物,還應保證每日飲用一定數量的牛奶以補充鈣元素。另外,患者適當多食鮮藕、荸薺、薺菜是有益的,此類食物有涼血止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