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劭晨(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腦病科)

李大爺年輕時是一位優秀的工程師,去年因患“急性腦梗死”而住院治療。出院四個月后,家人發現李大爺開始出現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情況,很多事情“傻傻分不清,”于是再次來到門診,經過詳細的問診及量表評估,我們認為李大爺的“變傻”與去年的中風病史相關,也就是“卒中后認知障礙”。
卒中后認知障礙,指在患卒中這一臨床事件以后6個月內出現達到認知障礙診斷標準的一系列綜合征。很多時候,對于卒中后的患者,醫生及患者家屬似乎更關注二級預防做得如何,比如,有沒有按時、規律服用藥物,有沒有定期復查血脂、血糖等指標,卻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卒中以后患者出現的認知功能障礙。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卒中與認知障礙的發生顯著相關,卒中使認知功能障礙和癡呆發生的時間提前10年。與一般人群相比,教育水平低、大血管供血區梗死、皮質梗死和多區域梗死患者風險更高。
當發生卒中事件(包括腦梗死或腦出血)后6個月內出現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注意力無法集中、言語表達能力變差等一系列“變傻”的臨床表現時,我們就需要高度警惕,已經出現了卒中后認知障礙。這個時候,就要及時到神經內科門診就診,醫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并進行一系列專業量表的評估,從而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卒中后認知障礙及其程度,以便盡早地進行治療。
被確診為卒中后認知障礙也不必過于緊張,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有效干預:
積極控制卒中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脂血癥、高血壓病、糖尿病等。這就需要遵循醫生的醫囑,按時用藥、定期復查。
藥物治療包括膽堿酯酶抑制劑的早期應用,如多奈哌齊、加蘭他敏等。還有尼麥角林、金納多等可以有效改善認知功能的藥物。具體應該服用哪種藥物,這依然要聽醫生的專業指導。
康復訓練及精神行為癥狀的治療包括進行專業的認知功能訓練,平時多用腦,多讀書、讀報,加強與他人的溝通,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等等。如果出現了精神癥狀,如激越、淡漠等,還需要服用相關的藥物并接受正規的行為糾正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