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剛,胡山鷹,金 涌,張麗平,崔同華,李冬蓮,陳怡彤
(1.清華大學化工系 北京 100084;2.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現代農業工程技術研究所 浙江嘉興 314000;3.北京市平谷區農業技術推廣站 北京 101207)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廣泛分布于美國、中國、巴西和其他國家[1]。與傳統的水稻和小麥等糧食作物相比,玉米具有很強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貧瘠性以及極好的環境適應性[2]。玉米的營養價值較高,不但可以作為食品、優良的畜禽和魚類飼料,同時也是醫療衛生、輕工業、化工業等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3]。玉米還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腫瘤、降血糖、提高免疫力和抑菌殺菌等,有廣闊的開發和應用前景[4]。玉米由于資源豐富、產量高、價格低廉且易于大面積機械化種植,為廣大農民所喜愛。玉米在我國已栽培470多年,目前全國播種面積約為3×107hm2,僅次于水稻和小麥,在糧食作物中居第3位,在世界上僅次于美國[5]。我國是玉米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也是肥料施用大國,施肥能夠促進玉米高產,但過量施用化肥,特別是偏施氮肥和磷肥,會導致土壤鹽漬化、板結硬化、團粒結構破壞、土壤理化性質劣化等一系列生態問題;同時造成肥料利用率低、資源浪費、玉米抗逆能力減弱、品質下降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種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減少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確保糧食安全、改善玉米品質已經成為玉米種植業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此外,因玉米為大宗農產品,種植面積廣,減少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對于改善土壤環境、降低生產成本,具有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意義。
本文研制和開發的玉米均衡營養肥,是根據玉米在整個生長發育周期對氮、磷、鉀、鈣、鎂、硫、鐵等營養元素的消耗量而設計的專用配方肥,是一種全營養、高效、精準、配比科學的新型肥料,具有調節土壤理化性質、活化土壤礦物養分、促進農作物光合作用與調控物質代謝的功能。為了驗證玉米均衡營養肥的減氮、減磷效果,在北京市平谷區進行了肥料對比試驗,探討了玉米均衡營養肥對玉米的產量和品質的影響,旨在為指導種植戶科學精準施肥提供理論依據。
試驗在北京市平谷區峪口鎮楊橋村、峪口村(北京谷利果蔬專業合作社)和平谷區興谷街道杜辛莊等3個試驗點開展。楊橋村的試驗品種為京科25,峪口村的試驗品種為華農866,杜辛莊第1年和第2年的試驗品種分別為京農科728和京農科828。
供試玉米均衡營養肥由清華大學化工系課題組設計,由北京水木沃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配制并提供。對照處理所使用的肥料是市場銷售的復合肥(N-P2O5-K2O=15-15-15)。
第1年:杜辛莊玉米均衡營養肥處理的試驗田面積為6.66 hm2,施肥量為300 kg/hm2,氮、磷、鉀施用量為N+P2O5+K2O=29.40+13.80+41.40=84.60(kg/hm2);對照田面積為6.66 hm2,復合肥施用量為375 kg/hm2,氮、磷、鉀施用量為N+P2O5+K2O=56.25+56.25+56.25=168.75(kg/hm2)。楊橋村玉米均衡營養肥處理的試驗田面積為1 hm2,施肥量為600 kg/hm2,氮、磷、鉀施用量為N+P2O5+K2O=58.80+27.60+82.80=169.20(kg/hm2);對照田面積為1 hm2,復合肥施用量為600 kg/hm2,氮、磷、鉀施用量為N+P2O5+K2O=90.00+90.00+90.00=270.00(kg/hm2)。峪口村玉米均衡營養肥處理的試驗田面積為1.34 hm2,施肥量為600 kg/hm2,氮、磷、鉀施用量為N+P2O5+K2O=58.80+27.60+82.80=169.20(kg/hm2);對照田面積為5.33 hm2,復合肥施用量為600 kg/hm2,氮、磷、鉀施用量為N+P2O5+K2O=90.00+90.00+90.00=270.00(kg/hm2)。
第2年:杜辛莊玉米均衡營養肥處理的試驗田面積為3.33 hm2,施肥量為525 kg/hm2,氮、磷、鉀施用量為N+P2O5+K2O=51.45+24.15+72.45=148.05(kg/hm2);對照田面積為3.34 hm2,復合肥施用量為525 kg/hm2,氮、磷、鉀施用量為N+P2O5+K2O=78.75+78.75+78.75=236.25(kg/hm2)。
施肥方案為一次性施肥,采用機施,播種和施肥同時進行。播種期為7月上旬,收獲期為11月上旬。采收后測產,并分別取樣分析玉米品質相關指標。
在玉米植株不同生長發育階段觀測其形態變化,并做好相應記錄。收獲后測產,隨機取樣,自然風干后選擇中部籽粒粉碎,用于營養品質指標測定。在施肥前后分別取試驗田土樣用于測定其養分變化,取樣時注意避開施肥溝和根系,以免對試驗結果產生影響。采用垂直取樣法用取土器取0~20 cm耕作層土壤樣品,將土樣混勻后放入取樣袋并做好標記。每個試驗處理分別在3個不同地點采取土樣,取回后放置,自然風干,篩出根系和石子等雜物,采用四分法處理,分別取適量土樣再過篩,用于測定各項土壤養分指標。
玉米籽粒的干物質含量、百粒質量的測定參考《糧油籽粒品質及其分析技術》[6],淀粉含量采用雙波長法測定[7-8],類胡蘿卜素含量采用比色法測定[9-10]。
土壤養分采用JN-QYF型全項目土壤肥料養分檢測儀測定,各項指標測定方法均采用該儀器配套的快速檢測方法包。
數據處理使用軟件Excel 2007,采用SPSS 17.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根據現場觀察得知,楊橋村、峪口村以及杜辛莊的試驗田施用玉米均衡營養肥后,玉米秸稈粗壯,葉色油綠,葉片挺拔,高度均一,玉米穗較大,根系發達,表現出較強的生長勢。而對照處理的玉米植株葉片相對較小,莖稈較細,葉色偏黃,玉米穗略小。不同施肥處理對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見表1。

表1 不同施肥處理對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杜辛莊第1年施用玉米均衡營養肥的試驗田玉米單產比對照田的提高了7.09%;試驗田玉米中的干物質含量與對照田的相比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是其百粒質量、類胡蘿卜素含量、總淀粉含量和支鏈淀粉含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田的。結果表明,盡管玉米均衡營養肥的氮、磷、鉀總施用量只有對照田的一半,但是基本上滿足了玉米生長發育的需求,沒有表現出缺肥狀況。這是因為土壤中儲存了較多的養分,能夠及時補充并滿足玉米生長發育過程中對養分的需求。
楊橋村施用玉米均衡營養肥的試驗田玉米單產比對照田的提高了3.28%;試驗田玉米的百粒質量和類胡蘿卜素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田的,干物質含量和淀粉含量無顯著差異。與杜辛莊的試驗結果相比,雖然供試的玉米品種不同,玉米均衡營養肥的用量增加了約1倍,但玉米產量沒有明顯提高,而且其支鏈淀粉含量也未提高,影響了玉米的糯性。
峪口村施用玉米均衡營養肥的試驗田玉米單產比對照田的提高了3.73%;試驗田的氮、磷、鉀施用量雖然比對照田的減少了約37.33%,但玉米的干物質含量、百粒質量、類胡蘿卜素含量和直鏈淀粉含量均沒有顯著性差異,僅總淀粉含量和支鏈淀粉含量稍有減少。
第2年在杜辛莊重復進行了玉米均衡營養肥試驗,為了滿足玉米整個生長發育周期對養分的需求,適當提高了施肥量。測產結果如下:對照田的單產為8 396 kg/hm2,試驗田的單產達到了9 237 kg/hm2,產量提高了10.02%。
施肥前后杜辛莊玉米田土壤養分狀況見表2。與對照田相比,施肥后試驗田土壤的酸堿度略有升高,但差異不顯著;2種施肥處理后土壤的可溶性鹽濃度(EC值)均有所降低,表明種植玉米后,除了所施用的肥料外,土壤中少量養分也被玉米吸收利用;施肥前后土壤中的總氮含量基本沒有變化;施肥后試驗田土壤中P2O5和K2O的含量略有升高,說明磷、鉀施用量略多;對照田的鉀肥用量過多,在下一茬種植時應適當減少;玉米種植前后土壤中的有效Ca2+的含量基本沒有變化,有效Mg2+和S6+的含量均有所降低,表明玉米偏好吸收Mg2+和S6+,必要時應增加肥料中Mg2+和S6+的含量;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基本沒有變化。

表2 施肥前后杜辛莊玉米田土壤養分狀況
從施用氮、磷、鉀的總量來看,試驗田為84.60~169.20 kg/hm2,對照田為168.75~270.00 kg/hm2,試驗田氮、磷、鉀用量減少了84.15~100.80 kg/hm2,但單產卻比對照田的提高了3.28%~10.02%。試驗結果表明,當玉米的單產在9 000 kg/hm2左右時,施用150 kg/hm2左右的氮、磷、鉀就可以充分滿足玉米的生長發育需要,并能夠提高玉米的營養價值。過量施用肥料并不能提高玉米單產,甚至因氮、磷、鉀比例不均衡而影響產量,也會影響玉米的品質。因此,大力推廣使用玉米均衡營養肥,不但可以降低肥料成本,還可減輕土壤鹽漬化和板結,有利于修復土壤生態,維持健康的土壤環境。
試驗結果表明,施用玉米均衡營養肥可以大幅減少肥料的施用量,尤其是氮、磷肥的施用量,還能相對提高玉米單產,促進玉米中抗氧化物質類胡蘿卜素的合成。土壤養分含量的檢測結果表明,施用玉米均衡營養肥雖然減少了氮、磷、鉀用量,但因土壤中有少量磷、鉀積累,還可以進一步減少施肥量,實現精準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