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祁
摘 要 在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革下,社會各界對于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和綜合辦學質量越發關注和重視,學校作為學生學習和成長的主要陣地,校園環境和氛圍對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都能夠產生重要的影響。為了保證學生的教育管理效果,學校領導和教師要發揮自己的作用和價值,做好統籌管理工作,通過強化學校建筑設計工作來實現理想化的教學管理效果。學校建筑設計階段要綜合考慮學校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實際需求,確定建筑設計的風格特征,在此基礎之上構建良好的校園環境。基于此,本文針對學校建筑設計展開研究。
關鍵詞 學校建筑 設計要點 建筑單體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1)09-0052-02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對于學生思想觀念、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的養成都具有重要且積極的影響,因此必須要通過強化學校建筑設計的思考來明確具體的方向,保證學校建筑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成長需要。因此在進行學校建筑設計工作時,一定要保證學校建筑能夠體現出積極健康的精神風貌,并且能夠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帶來舒適的感覺。
1 教育建筑的功能
想要做好學校建筑設計工作,在建筑開始之前一定要明確教育建筑的功能,在把握好功能的前提下進行學校建筑方方面面的設計,從而給學生提供舒適健康的學習場所,讓學校能夠成為學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場地,給予學生良好的學習機會。校園空間中一草一木、亭臺樓榭等都能夠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了確保校園環境和教育建筑能夠給學生帶來積極的推進作用,學校需要把握好多元化的原則來設計校園空間。校園建筑設計的多元性和開放性對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的道德品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良好的教育建筑環境下,學生能夠與自然和諧的相處,與同學良好的溝通,對于提升學生自然認知能力和語言溝通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優美愉悅的校園教育建筑環境能夠給學生的身心都帶來愉悅的感受,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情緒都會更加高昂,這對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育建筑環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讓學生能夠以健康的心態去面對學習和生活,在遇到困難時也能夠冷靜的面對和正確的處理。在良好的教育建筑環境下,學生也會愿意去在校園中發現美和欣賞美,在觀察和欣賞的過程中培養其多方面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融入環境,促進其心智的成熟。教育建筑的基本功能包括:能夠滿足學生為主體,教師進行引導的各方面教育活動;滿足師生的生活需求;提供具有藝術性和人文性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和背景[1]。
2 學校建筑設計的原則
在學校建筑設計工作中,想要保證效果和質量,主要需要遵循兩方面的原則:一方面需要遵循質量第一的原則。學校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場所,保障學生各方面的安全是學校的首要責任,為此學校建筑設計必須要規范化的進行,在開展設計工作之前要先切實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先去調查分析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具體情況去優化和完善學校建筑設計的方案,確保各個環節的工作人員都能夠嚴格按照標準去完成工作,確保學校建筑設計工作能夠達到標準;另一方面學校建筑設計工作要遵循和諧統一的原則。主要指的是學校建筑要與周圍的環境相適應,不能顯得過于突兀,在保證學校建筑質量的同時,也要保證學校建筑的美觀。隨著當代信息技術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學校建筑設計應該要能夠將各個方面的文化內容緊密結合,將其體現于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從而實現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同時為了保證學校建筑設計的美觀性,還具體設計過程中還要注重外形與色彩之間的合理搭配[2]。
3 學校建筑設計的幾點思考
3.1 做好建筑設計的整體布局工作
對于學校建筑設計工作的開展,首先要從整體布局方向上進行精準的把握,只有明確一個整體且明確的方向,才能夠在建筑實施的過程中有序地完成,避免出現一些突發情況。不同的布局方式會影響學校建筑設計的結果,要想提高學校建筑設計工作的效率,在總體布局上就要多投入一些時間和精力。首先,在建筑設計環節要先對學校實際的建設用地情況有所了解,在明確基礎條件之后再去依據因地制宜、經濟合理的原則,進行一定的規劃和設計。一定要保證學校建筑設計與當地實際情況能夠有效融合,這樣才能保證建筑設計整體布局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其次在整體布局環節中一定要將保證人與自然地和諧發展,學校建筑設計一定不能破壞當地的環境,要保證生態平衡發展。同時在學校建筑設計中要對其中的功能板塊進行明確的規劃,要明確每一建筑區域的具體功能,保證建筑的通過情況。針對室內和室外之間的局部設計也要進行合理的規劃,一定要建立安全通道,保證在危急條件下能夠讓師生有一個安全的避難場所。
3.2 提高學校建筑的文化氣息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應該要能夠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讓學生接受良好的熏陶。因此在學校建筑設計工作中,一定要著力提高學校建筑的文化氣息,從而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舒適的氛圍,這些都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為了提高學校建筑的文化氣息,一方面在設計之前要先去了解本地的歷史文化,比如可以將湖北地區獨特的藝術形式和建筑風格融入到學校建筑設計中,這樣學生可以在校園學習的同時加強對于歷史文化的了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建筑設計中沉淀歷史元素。另一方面在學校建筑設計工作中要能夠保證建筑與周圍環境的融合,要保證建筑具有一定的適宜性,這能夠給學生帶來一種視覺美的享受。同時將學校建筑與自然環境巧妙融合,可以彰顯學校建筑的獨特品味,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
3.3 確保建筑設計的環保性
在學校建筑設計工作中,一定要提高建筑設計節能環保的效果。在當前社會發展趨勢下,節能環保、綠色生態是社會各界都在重點關注的問題和想要達到的目標。在學校建筑的設計中:一是,要充分發揮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根據具體的地理條件特征來展開全面的分析,要保證建筑設計的合理性,保證建筑良好的采光性和通風性;二是,在建筑設計工作中要提高對于綠化的重視程度,學校建筑設計要注重外圍環境的創設,在其周圍設置一些綠化帶,用來保證建筑設計的環保性和美觀性,這些都能夠最大化的保障建筑設計的效果;三是,在選擇建筑材料時要盡量選擇對環境污染較小、對人體危害較小的節能環保材料,最大化的保障師生的安全和健康[3]。
3.4 提高建筑設計的安全性
校園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場所,學生平均每天在校園內的時間非常多,甚至超過了在家中的時間,因此在學校建筑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將安全性放在第一要位,要保證學校是一個安全的場所,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等。我國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因此學校在進行建筑設計時一定要保證地基的堅固,學校建筑要具有抗震防災的效果,對于這一點的安全要求要格外嚴格。為了達到這一建筑設計目標,一方面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提高建筑本身的抗震能力,嚴格按照國家抗震防災的規范來進行建筑設計,確保建筑的穩定性和堅固性。另一方面要做好避震疏散通道的設計,要確保通道的流暢性,這是為了在遇到突發災害時能夠有計劃性的組織學生撤離到安全地帶,避免學生被困在教學樓內的情況發生。在具體的建筑設計上,想要達到這樣幾點標準,設計人員要從兩個要素上重要考慮和研究:一是在建筑設計之前要科學選址,選擇一些安全性較高的場所,在選址之前要進行地震評估,確保該地區不處在地震頻發地點;二是要對用地條件做出科學具體的分析,在建筑設計之前先設計圖紙,將建筑設計的具體流程和土地區域進行規劃,確保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能夠嚴格按照計劃完成,避免出現一些突發情況。
3.5 做好建筑單體設計
在做好學校建筑設計的整體布局工作之后,設計人員要針對建筑單體設計進行重點研究,通過對各個單體的有效設計來保證整體設計的科學性和穩定性,要保證單體建筑設計能夠融入到整體環境中,不要產生突兀的情況,確保能夠構成一個完整的建筑群落,同時單體設計還要具有布置靈活的特點,能夠滿足學校建筑設計的整體性要求。首先建筑單體設計要考慮經濟方面的因素,要盡量能夠在與周圍環境匹配的前提下,以最高的性價比來設計建筑單體,最大化的節省建筑成本,提高建筑效率。其次對于不同功能分區的建筑單體要進行單獨的設計,要確保建筑單體能夠在適應整體環境的前提下,能夠完成自己的所屬功能。比如說學校一般會分為辦公區、教學區、生活區等幾個區域,針對每個區域內的建筑單體設計都要有所針對性,讓其既能夠獨立存在于自己的區域,又能夠彼此聯系,共同工作。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目前社會發展的趨勢下,學校建筑設計成為一個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為了保證建筑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學校相關人員要在明確學校建筑設計原則的前提下,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以及當地的地理環境和人為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優化學校建筑設計工作的質量,推動學校建筑設計工作的順利實施和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 孫曉波.安全視角下的中小學校建筑設計要點解析[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02):61-63.
[2] 李寧.關于中小學校建筑設計的幾點看法[J].山西建筑,2017,43(17):23-25.
[3] 李凝韻.學校建筑設計的幾點思考[J].建材與裝飾,2019 (0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