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李輝
中圖分類號:F326.2文獻標志碼: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5.044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諸多領域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近年來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的提出,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國家級公益林主要是指生態區位中生態狀況相對比較脆弱,對整個國土的生態安全以及生物的多樣性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和作用,以發揮森林生態和社會服務功能為主要經營目的的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由于國家級公益林性質的特殊性,在管理方面也必須要與實際情況進行結合,不斷完善和優化國家級公益林的管理對策,這樣才能夠推動我國生態安全的穩定發展。
當前,國家級公益林建設以及發展還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1)管理體系、制度等仍然不夠全面,作用很難真正發揮出來,同時管理人員數量不夠,各項工作的展開將會受到限制,根本無法保證專業化、效益化管理。2)國家級公益林管理一r作最基本的管理職能通常要落到實處,雖然國家相繼出臺很多相關制度,但與這些制度對應的技術標準沒有得到及時改革和創新,管理難度仍然較大;監督管理控制體系也無法有效落到實處,現有的人員、管理組織機構等各自的職能作用很難真正有效地落到實處。[1]。3)國家級公益林作業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流動性也比較明顯,相互之間的關聯性普遍較低。久而久之,整體布局無法順利開展,整個監督管理工作開展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對國家級公益林的管理水平提升造成嚴重阻礙。
國家級公益林在建設以及日常管理中,現有的管理模式過于單一。1)無法實現對整個區域科學合理的劃分,同時也無法實現對現有各種不同類型資源的保護。對不同類型的公益林,沒有制定分類的管理制度,都使用同一標準,導致很多管理工作無法有序開展。2)沒有統籌整合資源,無法實現科學合理的管理,國家級公益林管理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贏,在沒有有效管理措施支持下,即使是公益林的生態效益可以得到有效發揮,但卻無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共贏,久而久之,對國家級公益林的整體發展會造成嚴重的制約。
1)國家級公益林現在的補償金標準偏低,受區域影響,各地的國家級公益林補償標準不同,以湖南省靖州縣為例,目前國家對國家級公益林補償標準僅僅是每667 m2每年18元的管護費,縣級補償資金每667 m2每年6元,其中到林農手中僅每667 m2每年21.5元,因公益林保護對林農造成的損失沒有得到應有補償,林農對公益林的區劃界定和保護管理有較大的抵觸情緒。補償的整個標準相對比較低,對公益林的發展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威脅和影響[2]。2)當前管理資金不足,政府的撥款存在不到位情況,在國家級公益林管理中,對資金的整個分配無法實現合理的調整,導致整體管理水平一直停滯不前。現有的管理機構缺少自主能力,在實踐中無法嚴格按照當前公益林的實際情況展開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維護管理,對公益林的發展水平造成非常嚴重的限制性影響。3)國家級公益林管理人員自身的薪資水平較低、福利待遇相對較差,在日常工作時,無法有效提升其自身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這種形勢下,無法吸引專業的管理人員。管理人才隊伍自身的管理意識不夠強烈、缺少專業化的知識以及整體素質普遍比較低,導致很難實現對國家級公益林科學合理的維護和管理。
國家級公益林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具有公益性特征,在建設以及發展中與多個部門之間都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公益林管理中,要與其他地區的國家級公益林建設管理進行結合,還要參考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這樣有利于對國家級公益林管理機構建設情況進行客觀的分析。1)要結合現實要求,從多個角度和方面出發,對國家級公益林的專項管理和控制機制進行科學合理的構建和應用,還要安排專項管理機構負責。同時,為了保證國家級的公益林管理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提升,要保證補償管理機制在實踐中有效落實。2)要合理應用數據管理模式,保證數據管理的透明化、公開化,同時還對國家當前現有的統一化公益林管理和控制機制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優化,保證公益林補償管理以及控制機制可以真正達到標準建設的基本要求[3]。3)及時糾正和控制日常工作中隱藏的諸多問題,對比分析生態效益以及公益林的效益補償機制以及建設標準等,確定公益林建設以及日常管理的整體水平,并將整體建設標準的效果以及管理成效等內容及時、真實地公布于眾。
完善和優化公益林管理機制,可以按照目前現有的規章制度、標準體系,舍理劃分區域,以此實現對國家級公益林的合理調整。在此基礎上,還可以不斷完善和優化現有的公益林保護機制,也可以適當調整公益林的流轉以及抵押等。在實踐中,1)要將采伐以及整體利用標準等作為基礎依據,有效提升公益林的整體結構質量。2)要結合實際要求,不斷強化采伐應用,簡化當前現有的公益林審批采伐程序,對采伐標準等也要進行更加細化的調整。3)要確定公益林中的采伐、更新等,同時還要對密度達不到要求的公益林進行適當的補種處理。這樣做的根本目的是有針對性地調整公益林的整個成熟期以及公益林的茂密程度,確定公益林的整個最佳生長期。4)如果發現生態區域整個劃分存在嚴重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問題,必須要及時跟蹤處理,避免對國家級公益林管理造成嚴重限制影響。
優化公益林補償機制,1)可以將生態公益林現有的補償機制作為基礎,嚴格按照各種不同類型的類別、層次等進行劃分,以此實現有針對性補償。2)確定生態建設的整個過程、目標以及標準要求等,強化國家級公益林補償力度,客觀有效地調整不符合實際情況的現象。3)要不斷加強對生態環境的防護力度,避免病蟲害的嚴重侵害影響,實現對自然資源占補等方面有針對性的補僂。這樣不僅可以避免一系列突發事件的發生,而且還可以對國家級公益林的建設和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1)不斷加快公益林的立法工作。現如今,我國目前正在積極推進和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國家級公益林的保護也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和重視。但在國家級公益林保護管理中,與其相對應的法律法規等無法落到實處,很多法律法規不完善,所以很難實現國家級公益林的規范化管理。針對這一現象,建議全國人大、國務院等相關部門盡快出臺一系列有關國家級公益林保護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制度等給予支持。只有保證法律法規的完善、優化以及全面落實,才能夠保證國際級公益林的界定、調整以及占用征收等各環節都可以有對應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等作為支持,促使國家級公益林保護管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實現生態公益林建設成效的最大化。2)構建科學合理的生態效益評價體系,并以此為基礎實現專項研究。國家要針對生態效益評價展開立項,對專項資金給予合理的設定和應用,同時要最大限度地保證森林生態效益等方面的監測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加強國家級公益林區域森林火災等一系列工作的順利實施,保證監測力度。3)構建和完善與之配套的感測調查制度,定期特監測成果報告公布出來,為國家級公益林森林資源林分質量提升提供保證。
國家級公益林對我國現有國土的生態安全以及生物多樣性等諸多方面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可以被看作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因此,必須要不斷完善和優化現有的管理機制,保證補償機制的有效落實,以此推動國家級公益林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祝國祥,李才文,楊志汝.縣域國家級公益林區劃落界的一些問題與對策研究:以平利縣國家級公益林區劃落界工作為例[J].四川林業科技,2019,40( 03):96-99.
[2]蔣之富,楊峰.結合林地“一張圖”的國家級公益林區劃界定探討:以云南省為例[J].林業建設,2019( 03):32-35.
[3]支玲,夏彩貴,劉燕,等.西部天保工程區集體公益林管護保障能力評價:以云南省鶴慶縣、貴州省織金縣為例[J].林業經濟,2018,40( 10):45-5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