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清
中圖分類號:S718.4文獻標志碼: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5.052
在我國生態林業工程建設中,鄉土樹種具有適應性強、性價比高的特點,能夠起到非常好的綠化效果,因此得到了廣泛種植[1]。但是想要讓鄉土樹種在生態林業建設中健康生長,需要重視鄉土樹種種植中對光照、土壤、溫度和水分等因素的控制。我國林業部門和生態環境保護部門需要深入探究鄉土樹種的種植措施,促進我國生態林業建設工程的健康發展。
鄉土樹種相對容易獲得,適應性非常強,成活率也比較高,因此從生態林業建設的成本角度來說,在林業建設中選擇鄉土樹種能夠有效減少生態林業建設的培育成本和管理成本,提升林業建設敖率和經濟價值[2]。從林業開發角度考慮,種植地居民對于鄉土樹種擁有較強的依賴性,因此更加符合當地居民的需求,可以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提供更多的木材資源,促進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強化種植地生態林業建設能夠起到保護生態的功能和美化功能,鄉土樹種對于種植環境來說適應性更強,不僅非常容易成活,并且長勢也非常好,利于營造出更好的景觀,提升生態林業建設質量。鄉土樹種屬于土生土長的樹種,在生態系統建設中應用,能夠讓自然環境更加協調,提升生態林業的景觀效果。在生態林業建設中應用鄉土樹種,能夠讓新栽種的樹種快速適應周圍生態環境,并且樹種可以在短時間內發揮出生態保護功能。例如,廣東地區生物防火林帶選用木荷、紅荷等抗火耐火能力強、粗生速長的鄉土樹種,有效提升了林帶的防火功能、環境保護功能和生態功能。
不同地區的鄉土樹種都是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生長起來的,已經經歷了該地區生長環境的長久考驗,并且對于當地的極端天氣和不斷變化的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3]。。生態林業建設非常重視綠化資源的適應性和抗逆性特點,鄉土樹種適應性強的優勢非常利于提升生態林業建設效率。通過強化生態林業建設,不僅能夠提升綠化率,也能夠提升植物的觀賞性。鄉土樹種茌惡劣的生長環境中依然能夠頑強生長,因此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種植能夠有效提升綠化效果和美觀度。鄉土樹種適應性強的特點,對于生態林業建設提供了較大的便利性。
相比其他綠化植物來說,鄉土樹種性價比較高,能夠提升生態建設的經濟效益。鄉土樹種的價格相對而言比較低,屬于種植地的特色植物,當地的樹苗和種植工具都比較豐富,價格也比較低。鄉土樹種的培育技術非常簡單,在養育過程中的關鍵是看樹種是否成活。鄉土樹種已經非常適應種植地的自然條件,工作人員掌握了較豐富的樹種種植經驗,因此非常易于種植成功。在移植過程中也非常容易成活,能夠有效減少綠化建設成本。鄉土樹種的特性也決定了其抗病蟲害、抗風雨侵蝕的能力非常強,后期的人工管理成本和物力資源投入相比其他植物種類來說比較少,因此具有性價比高的優勢。
不同地區的鄉土樹種相同的特點是發展歷史比較悠久、在生態林業建設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蘊以及能夠有效提升林業建設的標識度和普及度[4]。調查顯示,目前很多地區的文化樹種都具備了當地文化特色。受傳統思維的影響,不同地區的人們對于當地特色的鄉土樹種也具有很深的感情。建設良好的生態文明重點不僅僅是生態,還耍體現出文明。因此在生態林業建設中應用鄉土樹種,能夠在美化當地環境的同時,提升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調查顯示,大部分地區對于鄉土樹種的重視力度不足,在當地區域中鄉土樹種的普及度非常高,因此人們在進行生態林業建設時,更愿意選擇觀賞性更高、當地稀有的樹種。但是外來樹種的存活率非常低,并且運輸過程中的抗逆性比較弱,影響植物的成活率。外來樹種在生態建設中的成本非常高,并不利于生態園林整體協調性的提升。即使在生態林業建設中,外來樹種被成功地引入和種植,后期的培育成本和保護成本也非常高。由于技術人員缺少種植經驗,一旦在種植過程中樹種出現任何問題,林業部門能夠采取的針對性措施也比較有限,影響當地生態文明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各地生態林業部門需要加強對鄉土樹種的重視,選擇更加適合當地自然種植條件的鄉土樹種進行種植,提升生態林業建設水平。
一部分地區受到生態林業建設人員思維意識的影響,鄉土樹種并沒有在當地形成系統的市場,也沒有針對鄉土樹種的養育、培育、加工、開發形成統一標準的工作流程,開發力度不足。受開發力度不足的影響,鄉土樹種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應用和推廣也受到了限制,應用頻率較低。同時,林業建設部門和各地政府部門并沒有深入研究鄉土樹種的栽培技術,在生態林業建設規劃中,鄉土樹種一直處于“野蠻生長”狀態,甚至在一部分地醫沒有被開發,影響了林業建設質量。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需要有關部門創新林業建設思維,創新鄉土樹種開發途徑,提升對鄉土樹種的重視力度。
在傳統生態林業建設過程中,鄉土樹種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種植優勢也沒有突顯出來。相關部門需要積極轉變生態林業建設觀念,加強鄉土樹種的宣傳力度,提升鄉土樹種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應用效率。一直以來,林業建設人員認為物以稀為貴,將更多的關注都放在了外來樹種和珍稀樹種的種植中,即便這些樹種的養育成本非常高,也仍在綠化建設中不斷引進和培育。相關部門需要在部門內部宣傳外來樹種的種植劣勢以及鄉土樹種的種植優勢,讓林業建設者們能夠對鄉土樹種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還要重點突出鄉土樹種特有的文化歷史底蘊,提升人們對于鄉土樹種的認同感,在林業建設中更多地應用鄉土樹種。在鄉土樹種的宣傳過程中,要加強對保護措施的宣傳,通過宣傳相關的鄉土樹種科學種植知識,讓人們能夠養成更加合理化和科學化的培育觀念,在鄉土樹種種植過程中打下良好的基礎。
林業部門和相關部門想要貫徹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理念,需要針對鄉土樹種加疆保護力度。林業部門和相關部門需要結合因地制宜的種植原則,在生態林業建設過程中加強樹種保護。[5]。已經長期存活下來的鄉土樹種,自身已經具備了韌性,因此相關部門并不需要針對其的培育工作投入過多的關注,而是把管理重點放在亂砍亂伐、肆意破壞等問題上,更快地提高鄉土樹種的覆蓋率。林業部門和相關部門在保護鄉土樹種的過程中,要掌握好樹種的保護力度,注意不要制定過多的保護措施,否則會讓自然的生態園林成為人造林。開展生態林業建設最大的特點就是還原原始的生態景觀,因此工作人員在深入開展種植工作時,要盡可能地保護鄉土樹種的原貌,在不改變整體條件的情況下采取最有利的保護措施。例如,把已經枯死和病死的老樹移除,及時砍除搶奪營養的雜草,更好地呈現出原始的生態景觀種植效果,讓當地的生態林業建設能夠具備大自然的鄉土氣息。
1)林業建設部門為了提升鄉土樹種的應用程度,需要結合當地整體的林業建設規劃和生態文明目標來科學合理地選擇鄉土樹種,提升對當地鄉土樹種的應用程度[6]。對鄉土樹種進行科學合理的應用,能夠達到凈化空氣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升環境的美化水平,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2)林業建設都門還需要把鄉土樹種劃分為不同的類型,針對大型場地可以選擇種植比較高大的樹種,路邊和公園可以選擇小型美觀的樹種。有針對地選擇和應用鄉土樹種,能夠提升鄉土樹種的應用效率,建設更加清新和美觀的生態環境。3)林業建設部門要結合各個地區的生態建設特點來建立鄉土樹種的應用體系,圍繞政府部門已經制定的規劃來投入培育成本,組織相關的工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參與到鄉土樹種培育措施的開發研究中,積累大量的鄉土樹種種植經驗,從而有效提升鄉土樹種種植效率,為鄉土樹種的種植和應用打下良好基礎。
在現代化生態林業建設過程中,鄉土樹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具有非常大的種植優勢。相關部門需要強化鄉土樹種生態林業建設,秉承科學化的可持續發展觀念,站在生態林業建設角度更新鄉土樹種的種植模式,提升當地林業建設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許改香.生態林業建設中鄉土樹種應用與開發利用措施[J].花卉,2020( 12):249-250.
[2]周明生.生態林業建設中鄉土樹種的應用探索[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 01):124,126.
[3]李亞萍.生態林業建設中鄉土樹種的應用探究[J].風景名勝,2019( 07 ):22,24。
[4]李強,田有軍.生態林業建設中鄉土樹種應用原則與開發利用措施[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9( 09):78-80.
[5]肉孜萬古麗·吐爾艾買提.生態林業建設中鄉土樹種的應用探討[J].現代園藝,2018( 16):136.
[6]高亮.生態林業建設中鄉土樹種應用原則與開發利用措施分析[J].花卉,2018( 10):191-192.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