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環宇

中圖分類號:F326.5
文獻標志碼: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5.067
農業產業集群是由農業內各競爭性企業以及與這些企業互動關聯的合作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相關產業廠商和相關機構(如大學、科研機構、制定標準的機構以及產業公會等)聚集在某特定地域的現象,是一種新型的產業組織形式和經濟發展模式。江西省作為一個農業比重較大的省份,一直以來都在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強省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也很重視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2014年,江西省農業廳和江西省發改委聯合印發了《江西省農業產業集群發展規劃( 2014-2020年)》,2015年又提出了《關于推進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發展農業產業集群是推動江西省農業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也把農業產業集群培育工程列為江西省農業現代化建設主要工程。基于此,對江西省農業產業集群發展路徑進行探討,以期為江西省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參考。
江西省地處長江中游南岸,面積為16.69萬平方千米,東鄰浙江省、福建省,南連廣東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農村地域廣、農民人口多。當地氣候條件優越,全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為當地水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土地資源豐富,全省耕地面積約308.6萬公頃,是江南的“魚米之鄉”。近年來,江西省利用自身的地理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優勢,形成工 75個農業產業集群,包括14個糧油種植及加工、水稻制種產業集群,20個經濟作物產業集群,9個林業產業集群,21個畜牧業產業集群和1 1個漁業產業集群,其中優勢較明顯的是以稻谷為主的糧食加工業,以油菜籽、油茶籽為主的食用油加工業,以柑橘為主的水果加工業,以豬肉為主的肉類加一r業以及淡水產品加工業等5個產業。但總體來看,江西省農業發展水乎并不高,2019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3 481.3億元,僅居全國第18位,農業競爭力不強,農業產業集群整體規模仍然偏小,無論從速度、規模和效益水平上來講都比較低,發展后勁不足。
相對于工業產業集群,農業產業集群具有更強的地理資源環境特征,不同區域的農業發展方向與重點不同。江西省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任重而道遠,應根據當地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一方面全面挖掘集群內地緣和業緣等內生因素,整合內部資源,推動集群內農業產業化聯合;另一方面建立集群內企業與國際市場鏈接的產業發展機制,有效利用外部資源,使其為本集群發展服務,通過內外路徑相結合,形成推動全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有機體,見下圖1。
2.1.1利用資源稟賦,挖掘特色農產品
農業發展,產m是根本。各地區的農業資源稟賦差異是農業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的內在誘因,而特色農產品的集聚種養是農業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的基本條件[1]。江西省有很多由本地水土資源和氣候環境孕育il+l來的農產品,具有獨特的口感及良好的品質,如贛南臍橙、泰和烏雞、廣昌白蓮等。國家《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13-2020年)》也將江西省的頭、竹筍、綠茶、苧麻、鱖魚、長吻施等20種農產品列入其中。針對自身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優勢,江西省應繼續挖掘集群內的特色品種,在準確把握市場需求和充分考量其經濟價值的前提下,做好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提高農戶種養殖的積極性。
2.1.2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增強產業聯動力
相對于我國發達地區來說,江西省農村勞動力較多、水電資源較豐富,農產品加工企業有著原料、勞動力、水電等生產要素價格較低的優勢,但目前在江西省農業產業集群中,農產品的生產絕大多數還是以簡單的初級加工為主,從事產品精深加工的企業相對較少,而且加工出來的農產品普遍附加值較低,缺乏科技含量,競爭力不足。所以,應加強產業鏈上企業間的協同合作,提升農業整體素質和效益[2一。作為首個全國綠色有機農產品示范基地試點省,江西省應以發展綠色食品產業鏈為契機,強化產前、產中、產后三者的聯系,通過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將種植采捕、收購、粗加一r、深加工及周邊服務產業相結合,實現鏈條式發展。1)應重點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聯合體,發揮龍頭企業集聚帶動效應,促進更多關聯企業、配套企業向優勢區域集聚,走多層次加工轉化增值路子,拉長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LIJ。2)要學習荷蘭花卉產業的精細專業化分工發展模式,培養一批“專特精新”中小企業,以完善加工增值鏈。3)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加強園區內農業集群各主體之間、集群與區域外經濟主體之間生產、貿易、技術等信息的搜集、交流和合作,實現全產業鏈運營,并聯動第二產業,輻射第三產業。
2.1.3擴大宣傳,搞好產銷對接
目前,江西省已認證的“三品一標”共有6 554個,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其中3 4.21%為有機農產品,12.130/e力綠色農產品,5 2.11%為無公害農產品,已取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占1.55%。許多農產品口感好、品相佳,但由于宣傳推廣力度不足,知名度不高,甚至難以走_LH江西省。因此,可以根據全省農產品種類、生長區域及特點等,整理編輯《江西特色農產品導覽》,加強對外宣傳效果。另外,還要做好國內外市場調研工‘作,通過開展或參加各種類型農產品博覽會、展銷會、交易會等,把江西省的特色農產品推介出去。此外,對外積極簽署產銷合作、基地共建、生產訂單等協議,使集群內外向型企業將拿到的全球訂單分包給集群中其他企業,通過產業鏈上的分工協作,從整體上實現產銷對接,提高銷售規模。
2.2.1擴大出口,促使農產品“走出去”
我國是農產品出口大國,而農業產值占全國總產值5%左有的江西省歷年來農產品f“口占比不到1%。2019年,江西省農產品I斗I口僅占全國的0.68%,當地農產品走I斗I國門的步伐急需加快。農業產業集群內的企業是江西農產品出口的主力軍,必須努力提高集群內農產品的I斗}口水平,充分發揮國際市場對江西省農業產業化的拉動作用。1)應為省內優質特色農產品出口提供更為憂越的條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冷鏈運輸能力,完善倉儲設施,努力打造立體式口岸物流體系,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2)加強農產品電商平臺建設,擴大銷售渠道[3]。贛農寶是江西省權威的農產品電商平臺,匯集了全省各類名特優新農產品,應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更多店鋪和產品加入到贛農寶中去,并通過加強與我國國際經貿合作網站的鏈接工作發展跨境電商,使省內農產品處于更加開放的市場空間,讓國外企業及消費者能通過信息應用平臺獲取到產品供應信息,并通過B2B、B2C、C2C等方式實現江西省農產品擴大出口。3)要多元化開辟農產品出口市場。長期以來,江西省農產品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亞洲地區,市場過度集中,極易受進口國需求波動和貿易政策的影響。所以,江西省應抓住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展契機,鼓勵集群內企業廣泛開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市場,充分利用這些國家的農業資源和市場,培育江西省參與農業國際合作競爭的新優勢。4)江西農產品行業協會還應充分發揮其市場預警功能,密切注意目標市場的農產品標準和政策變化情況及對企業的影響,適時提醒企業調整出口策略,以保證產品I斗I口的連續性。
2.2.2借助外商與外資力量,提升自身國際競爭力
戍熟的地方產業集群都是一個高度開放的經濟系統,江西省農業產業集群內企業可在開放的環境下,借助外商與外資的力量,獲得技術進步的機會,從而提升自身國際競爭力。一方面,國外進口商在訂單中對農產品質量和加工工藝的要求可以映射出當地市場需求,集群內外向型企業應利用此機會加強對國際市場需求情況的研究和總結工作,據此制定提高自身農產品生產水平的改進策略,完善自身的產品生產線,加速技術進步。另一方面,外商投資企業有時會將其所掌握的世界先進技術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轉移到被投資的領域,因此外商直接投資是企業獲得技術提升的較好機會。但江西省農業利用外資規模普遍偏低,2019年江西省實際利用外資13 5.79億美元,其中農林牧漁業實際使用外資6.4億美元,占比僅為4.71%。因此,應對此加以調整,通過制定優惠政策促使農業領域吸引外商投資,使集群內企業可以借助外部優勢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和技術,通過技木溢出效應給企業帶來外部經濟效益,從而促進農產品升級、企業技術進步及資源有效配置,加快江西省農業產業集群發展。
提高產品質量是提升產品競爭力的重要措施。但是,江西省許多農產品的品質標準達不到發達國家的市場要求。因此,江西省一方面應努力向國際標準看齊,狠抓產品質量,注重良種引進,引導農戶合理種養,科學管理,通過標準化生產從總體上提高土地利用程度、管理精細化程度以及產出質量。另一方面,要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4]。充分利用江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網站為農產品建立“身份證”制度,實現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農事生產過程、質量檢測、加工儲運等質量安全關鍵環節全程可追溯,有效保證農產品質量水平,打造江西農產品質量安全名片,從而提升當地農產品競爭力。
產業集群的發展離不開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一方面,政府可通過在信貸、利率、稅收、國內外融資等方面制訶一系列優惠政策,形成投資農業的引導力和吸引力,保證滿足農業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需要。另一方面,要多途徑、多方式籌集資金,加大對集群內農業及相關產業的投資力度¨1。針對江西省地方財力不足、農民白籌資金較少的情況,可充分發揮“財政惠農信貸通”和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對集群內企業給予貸款支持。還可考慮建立農業產業投資基金,通過發行債券、股票等籌資,把部分城市居民手中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匯小成大,直接轉化為發展農業的資本,以緩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資金緊缺問題。
以資源稟賦形成的比較優勢并不能持久,江西省農產品的產f}{效率還比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必須依靠科技提升競爭力。以色列的國土面積只有1.49萬平方千米,而且有一半處在沙漠中,水域率僅有2%,但其農業發展卻處于國際前列,這與其一直高度重視農業技術研發是分不開的。因此,江西省必須加大技術研發和推廣工作,以提高農業產出水平,為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動力。
3.3.1應全面提高農業科技研發水平
可充分發揮省內現有各類各級農業科研單位、科研院校的作用,建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窒等,研發各種先進技術,不斷改良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提高單位產出率,改良種子以及播種方式等,改進農產品品質。鼓勵產業集群內設寺創新中心,絹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抓好創新型企業試點,自主研發的同時,在與全球農業產業鏈接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學習國際先進技術,并加以消化吸收。
3.3.2設立科技中介機構,提供全方位服務
科研成果只有轉化為生產力才有意義和價值。可在各地廣泛設立技術推廣站,大力推廣農業新技術,促使科技轉化為農業實際成果。隨著我國農業農村部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不斷深入,目前江西省農村已建成7 177家益農信息社,可通過這一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實現農業科技推廣。科技中介機構還要不斷收集匯總農業產業集群內部的技術需求,搜尋各類科技資源專家,幫助解決技術難題,為產學研合作穿針引線。
3.3.3應全面提高集群內人員素質
可通過提供豐厚待遇、充足發展空間等人才政策留住、吸引為江西省經濟發展、產業集聚出謀劃策的人才;建立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促進專業型、創新型、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養;加強對集群內人員的教育培訓力度,鼓勵企業加入全國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聯盟,派員參加科技創新推廣活動,通過針對性學習新的知諷和技術,提高企業生產操作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3].
農業發展過程中容易遇到3類風險,即自然災害風險、市場風險以及商業風險。農業生產大多“靠天吃飯”,農業產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年自然條件能否滿足農業生產需要。政府應在江西省各地建立農業指揮調度中心,對百縣百園、重點物聯網企業生產實景、災情實況以及作物長勢等進行實時察看、會商和診斷,為農業部門掌握實況、科學決策、工作調度提供直觀依據,支持和鼓勵科研對抗災技術的開發研究,幫助農戶提高防災抗災能力。推行農業保險,使投保人在遭受災害后能得到經濟補償,從而提高從事農業生產人員的信心。對于市場價格波動,可建立市場風險基金,在農產品價格下跌時,對集群內企業采取保護價收購、價外補貼等,以穩定生產,弱化市場風險的影響。對于銷售經營中的商業風險,可通過投保i斗}口信用保險、賣方利益險來保證自身利益,還可采用信用證、銀行保函、第三方托管等方式收款,以利用第三方(如銀行、律師事務所等)的信用來保障收款安全,建立全面的農業風險保障機制,促進農業產業集群發展。
參考文獻:
[1]羅永樂.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形成與發展的動力機制分析[J]。理論導刊,2015( 03):74-76,90.
[2]黃福江,高志剛.美國農業產業集群的實踐與啟示].世界農業,2015( 12):63-67.
[3]彭迅一.我國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困境與實現路徑lJ].農業經濟,2019( 02):15-17.
[4]劉靜.主要發達國家農業產業集群的經驗與啟示[Jl.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15( 03):107-109.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