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芳
中圖分類號:F321.1
文獻標志碼: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5.077
土地流轉實際上就是進行土地使用權流轉,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對自身的土地經營權(使用權)進行轉讓,保留承包權。在此期間進行適度規模經營,指的就是對土地經營權進行集中化,可以提升農業產業收益。一般情況下,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方式主要為轉包、轉讓、互換、出租以及入股。1)轉包。就是承包一方將自身在承包期階段之內所承包的土地轉讓給集體經濟組織之內的其他用戶進行耕作。2)轉讓。就是承包一方將自身所承包的土地、相關的權利義務等轉讓給第三方,然后第三窮和發包一方明確具體的承包關系,原本的承包一方、發包一方的承包關系會終止。3)互換。承包各方相互之間為了便利耕作,或者是為了滿足雙方的需求,交換所承包的地塊,在此期間還需針對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交換。4)I斗I租。就是承包一方將自身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在一些時間段之內租賃給他人,用來進行農業方面的生產經營,在出租之后,原本存在的土地承包關系不會發生改變,原本的承包一方需要繼續履行合同規定的權利義務,承租一方則需要按照實踐的規定承擔自身責任義務。5)入股。就是采用家庭承包制的形式,使得承包方相互之間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股權,自主聯合參與到農業生產活動中。在我國法律中已經提i斗I了相關的規定,對于土地承包經營權來講,無論是利用轉包形式、出租形式還是其他形式進行流轉,都需要雙方簽訂書面合同,并且進行備案,如果承包一方將土地交給其他人進行耕作,時間低于一年可不簽訂合同,但是如果時間超出-年,就屬于轉包行為,必須要根據法律制度簽訂合同。法律規定,土地轉包或是出租之后,雖然原本承包一方不再耕地,但是經營權的主體不會發生變化,原本的承包關系仍存在。如若土地被非農業生產占用,或者在土地上進行會對承包土地產生永久性傷害的活動,哪怕是接包一方或是承租一方引發的問題,也需要原本承包一方承擔責任。
為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應著重關注土地流轉政策和法律制度的落實,采用有效的措施發展規模經營。
有關的土地流轉管理服務機構應明確自身的工作職責,完善相關的服務模式。1)對于縣級機構來講,需要全面了解轄區范圍內的土地承包狀況與流轉現狀,開展鄉鎮級、村級方面的土地流轉服務工作,和專業大戶、合作社、龍頭企業等聯系,致力于提供高質量的土地流轉服務,為規模化經營主體提供一定的便利。此期間還需完善有關的制度與機制,開設土地流轉方面的政策信息咨詢服務、證書管理服務、登記備案服務、信息收集發布服務、審查與評估服務、糾紛調解服務等等。2)對于鄉鎮級的組織機構而言,應該準確了解轄區內的土地承包情況與土地流轉狀況,及時進行信息發布與上報,結合供應一方、需求一方的情況協調雙方之間的關系,指導簽訂合同,提供鑒證服務。此期間還應完善有關的檔案管理模式,開展法律制度、政策制度的宣傳工作,按照法律規定解決糾紛。3)村級的相關信息員應該為鄉鎮組織機構及時提供有關的土地流轉信息,設置經營權流轉臺賬,開展合同備案工作、審批工作與管理工作,合理進行規模經營[2].
為了在土地流轉過程中促使規模經營發展,應著重培育適度規模經營主體,促使其起到引領示范作用、帶頭作用,為規模經營發展提供幫助。1)可以培育專業大戶經營主體與家庭農場經營主體。鼓勵一些資金較為充足、具有一定技術實力、經營能力較強的農業專業人才、返鄉創業人員等進行規模經營,和相關的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對接,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拓寬銷售途徑。在此期間還應完善有關的技術人員服務制度,為規模經營大戶提供技術服務。2)創建合作社組織。按照當地區域的農業主導產業與特色產業,培育出規模較大、競爭力較強、信譽度較好的合作社,在規范化建設的情況下完善內部管理與利益分配制度,提高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的活力,提升其帶動農戶經營的能力。3)發展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利用土地租賃的形式租賃流轉的土地,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對農作物進行統一布局設計、教育培訓、打造品牌、銷售管理等等,在規模經營的情況下和合作社之間共同承擔風險、享受利益,實現農業增產,進一步提升農村的經濟水平。4)借助社會的力量促使農村規模經營。在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期間,可以鼓勵工商資本、民間資本以及外來資本,按照法律規定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投資,促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觀光型農業產業,在農業規模經營期間創建特色產業集群,盡可能增加農民的收入,促使現代化農業良好發展,使農業生產經營向著園區化方向與規模化的方向邁進,打造服務型組織,對經營全過程或是某些環節進行集約化處理,為規模經營打下堅實基礎[3]。
為在土地流轉的背景下有效實現規模經營,應完善有關的扶持方案,通過政策扶持、產業扶持等方式來促進規模經營。1)完善政策扶持的制度體系。建議各級政府部門完善相關的財政扶持制度,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設立土地流轉方面的專項資金。在此期間,還應該給予糧食規模經營、蔬菜規模經營、果木規模經營、花卉規模經營一定的扶持,增加補貼力度,促進規模經營。2)全面整合有關的資金與項目,科學扶持規模經營主體,提供高質量服務。4。對于小麥、玉米等規模經營來講,可以設置良種補貼項目、農業機械設備購置補貼項目等等,以優化生產結構,充分發揮組織方面的優勢,確保項目可以有效實施。此期間應該優先安排規模經營主體財政專項補助,為農業領域中的規模經營提供更多政策扶持,優先為相關經營主體進行產品宣傳,提升產業的市場發展能力與競爭能力。3)提供金融支持與保險支持,農村信用社等各金融機構應為規模經營提供一定的信貸支持,將土地流轉過程中的規模經營主體當作是信貸方面的重點服務對象,每年都要設置相應額度的信貸資金,有效解決臨時、季節性的資金需求問題[5]。
要想在土地流轉過程中促進規模經營發展,就應該完善其中的基礎保障。1)應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從多個方面獲取資金,合理建設基礎設施,尤其是道路設施、溝渠設施、橋梁設施、水利設施等,在改善生產條件的情況下提升農業生產的抗災能力,確保農業生產的綜合效能,為規模經營創造良好條件。2)應打造優質的技術人才隊伍,尤其是規模經營的技術推廣人才、技木指導人才,開展教育培訓活動,為規模經營提供技術人才,確保在完善技術人才隊伍的同時提升規模經營水平,滿足土地流轉環境中的規模經營發展需求[6]。
綜上所述,土地流轉過程中促進規模經營發展,應歸納總結相關的經驗,形成正確的觀念意識,積極打造龍頭企業,完善相關扶持制度與扶持政策,不斷優化有關的土地流轉環境下的規模經營模式和體系,促使規模經營生產項目良好建設與發展,確保在土地流轉的過程中可以滿足當前的規模經營發展需求,提升農村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夏建麗.重視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實行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建議[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13( 11):32-45。
[2]周作昂,趙紹陽,何慶紅.勞動力老齡化對農業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影響[J].財經科學,2020,23( 02):120-132.
[3]張相軍.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問題的探討[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33( 04):56-57.
[4]孫濱.農地流轉、規模化經營與土地生產率[J].熱帶農業工程,2020,44( 02):50-54.
[5]高鴻,土地流轉與農業規模經營的模式[J].財經界,2020, 42( 08):255-266.
[6]王建國.適度規模經營背景下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 12):155-179.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