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銘(知名獨立財經撰稿人):多家上市公司定增出現募資不足的現象,也從側面說明參與機構對于定增更加理性。定增價格不再成為首選,項目的好壞顯然更重要。個人以為,多家上市公司定增募資不足,對于倒逼上市公司提高質量也具有現實意義。在松綁背景下,定增門檻越低,啟動定增的上市公司將會越多,也意味著市場的選擇將越多。此時,一家上市公司質地,對于其定增將會產生足夠的影響。不注重提高自身質地,卻熱衷于追捧概念與題材或蹭熱點,這樣的上市公司,注定會被市場拋棄,在定增這一重大事項上亦同樣如此。
http://weibo.com/caozhongming
皮海洲(獨立財經撰稿人):最近市場質疑聯想集團撤回IPO 申請或與科創板的“硬科技”定位有關。個人以為,東風集團可以選擇改板上市,聯想集團同樣也可以。當然,聯想集團也有不同于東風集團的地方,那就是東風集團A 股上市選擇的是發行股票的方式,而聯想集團作為紅籌公司選擇的是以CDR 方式A 股上市。而CDR 上市,A 股市場較為少見,目前只有科創板接納過CDR 上市的方式,主板何時接納CDR 上市,這還需要交易所方面積極推動。因此,對于聯想集團來說,回歸A股上市堪稱是好事多磨。
http://weibo.com/phz168
郭施亮(財經名博,職業投資者):十一黃金周之后,市場投資情緒有所降溫,謹慎觀望態度占據了一定的優勢。這可能與中海油、中移動等巨無霸IPO發行上市的因素有關;另外北交所開市之后的擴容壓力,將會從某種程度上影響到市場存量資金的承接能力,并加劇了市場的謹慎觀望情緒。滬指處于3500 點附近徘徊,可能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常態化現象。A股成交額失守萬億,也許只是短暫性的現象,隨著增量資金的加快進場以及各種中性策略的逐漸發展,未來A股市場萬億成交額也會是一種常態化的現象。
http://weibo.com/gsl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