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卓盛 華宇杰
摘要:隨著經濟及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內內河水上交通發展也取得了良好成果。本文主要從內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入手,重點對內河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監管策略進行了分析和闡述,希望給行業相關人士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內河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監督;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船舶數量日益增多,這給水上運輸安全管理增加了難度,也給水上安全運輸帶來直接影響。尤其是在當前國際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內河水上交通運輸承載數量增多,需對內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如何有效處理內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將內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對策落實到位,是現階段交通運輸管理部門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
1 內河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的特殊性
1.1 內河水上交通安全具有較高的風險性
相對于道路交通來說,內河水上交通十分復雜,船舶在航行的過程中,需要整體船員相互配合才能夠保證船舶的安全行駛,防止內河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出現。但是船舶在內河行駛時,難免會遇到惡劣天氣,這對船舶的正常.安全行駛造成很大影響,也是造成內河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一個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近些年我國內河水上交通業飛速發展,船舶規模越來越大,船舶數量越來越多,這也給內河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新的難度和挑戰。
1.2 內河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出現將對社會造成較大的影響
目前,水上運輸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運輸方式,牽涉的人員.財務較為繁多。一旦出現內河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將造成較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對社會也會造成較大的不良影響。例如∶2015年6月1日晚上,重慶東方輪船公司的"東方之星"號旅游客船因為遇到強對流天氣發生了傾覆沉船事故。
1.3 內河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可控制性比較差
發生內河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突變的天氣。因為很難事先準確預測內河的天氣變化,所以很難預判內河水上交通安全事故,這就很難有效控制內河水上交通事故的出現。并且,一旦發生事故,又因為涉及的管理部門比較多,需要處理的程序和環節比較繁雜,導致急救措施難以及時落實,從而錯失營救的最佳時機。
2 我國內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存在問題分析
2.1 搜救應急裝備更新跟不上船舶大型化發展趨勢
船舶大型化.水上集裝箱運輸是水運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公鐵水聯運.江河海聯運的大環境下,海事目前的搜救應急處置能力跟不上船舶大型化發展的趨勢,一是現有船艇拖帶能力不足,如大型船舶發生擱淺事故,現有的船艇.裝備難以及時有效進行處置脫淺,水域也缺乏這方面的社會力量:二是一旦集裝箱船.危險貨物運輸船舶等特種船舶發生事故.險情,目前的應急處置能力不足,例如集裝箱滑落航道,地方海事部門以現有裝備搜索起吊難度極大。因此,希望水上應急處置的相關規劃得到政府的支持,在搜救應急裝備更新等方面給予充足的資金保障。
2.2 職責分配缺少合理性
我國水上面積龐大,導致水上執法部門監管范疇廣.工作量大。并且當前水上船舶種類繁多,如果只是依賴于海事部門進行統一管理,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國家要明確要求農業.水利.海事等相關部門一同參與到水上運輸安全管理中,加大執法力度。但在實際執法管理過程中,由于主管部門不同.職責分配不合理,容易出現管理交叉現象,無法將水上運輸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到位,影響最終工作效果。此外,我國相關部門采取的執法方式比較落后,這樣不但會影響水運管理工作效率,也會削減水域安全管理執法力度,造成管理質量下降。
3 加強內河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監督管理措施
3.1 增添搜救設備,培訓專業人員
針對水上搜救應急裝備更新跟不上船舶大型化發展趨勢的問題,地方
海事部門一是要加強應急處置硬件物資儲備建設。在對現有搜救資源進行普查和整合的基礎上,增添專業搜救的多功能船舶和設備,同時發揮社會搜救裝備力量的參與,通過政府搜救力量與社會搜救力量的有機結合,更大程度地提升搜救裝備的儲存,有效地緩解搜救力量的不足。使水上海事由單一的救援裝備到多元化救援裝備的轉變:由小型化裝備向大型化裝備的轉變。二是進一步完善水上搜救應急預案,迅速.有序.高效地組織水上突發事件應急反應行動,救助遇險人員,控制事態發展,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環境影響及財產損失,同時定期開展水上搜救和應急處置的相關技能培訓,邀請專業人員進行水域搜救知識和技能培訓,促使水上搜救隊伍步人正規化,以適應水上救援種類多,不定因素多的特點。
3.2 加強內河水上交通安全宣傳教育
政府部門需要把內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宣傳當做工作要點,向群眾普及內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知識,組織開展各種宣傳活動,加強內河水上交通安全文化宣傳,創建良好的內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氛圍。水上運輸安全管理問題是影響我國水上運輸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不但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也決定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走向。影響內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開展的因素較多,因此要求海事工作人員對內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內容有充分了解,加強內河水上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提高自身專業素養,以更好滿足內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要求,維護內河水上交通安全秩序。
3.3 統籌空間布局,強化基礎建設
針對海事部門監管與應急搜救站點配置覆蓋面存在著嚴重不足的問題,地方海事機構一是需要根據不同水域.湖泊的分布情況,分析其對監管.救助.防污力量的不同需求層次,合理進行空間布局并建設相關的基礎設施,通過合理的布局,有助于第一時間應對突發事件,有助于第一時間展開搜救行動。二是助推智慧海事深化進程,提升海事科學監管的保障力。信息化是海事監管最大內生動力,地方海事部門要推進信息化基站.視頻監控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干線航道視頻監控全覆蓋計劃,切實構建出精細管理范式,提升科學監管的保障力,在監管救助一體化方面要進一步完善水上搜救網絡,加快基地建設,加快船艇建設。
3.4 提升預控.監控能力
在對內河水上交通安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將安全危險點的預防和監控予以重點突出,對內河水上交通安全監控體系予以不斷健全和完善。還需要對相關的安全防范控制點及關節點的監控要求.監控等級.監控責任以及監控措施予以進一步明確,并將責任嚴格落實到個人。此外,還需要進一步發揮群防群治在內河水上交通安全監控的主體作用,有效提升對事故隱患的網絡化監控以及多點監控水平。
結束語
一直以來,內河水上交通都具有較大的優勢,尤其是隨著經濟及社會的發展,最近幾年以來,內河水上交通行業更是得以迅猛發展,同時也暴露出了一系列問題。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采取合理措施,進一步加強內河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監督和管理,切實提升管理水平,為全面促進內河水上交通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交通運輸齊抓共管內河水上交通安全[J].交通企業管理,2018,33(04):41.
[2] 劉焜.城市交通運輸管理信息系統[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7(08):143-145.
[3] 紀昌杰,宋庭新,周偉.水運災害應急決策管理系統設計與開發[J].軟件導刊,2016,15(11):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