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秦皇島本土飲食文化為切入點,圍繞開展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和價值為中心,深入挖掘秦皇島美食和歷史文化,從而豐富教學資源、開闊學生的眼界、陶冶學生的情操。
關鍵詞:秦皇島;本土飲食;文化;校本課程開發;意義和價值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利用成為新的課題。這需要學校和教師要善于開發、應用各種課程資源,結合課內資源和課外資源,將教學與本地特色、地方文化相結合,開發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校本課程。
一、秦皇島本土飲食文化特色
秦皇島市瀕臨渤海灣,本地特產以海產品為主,尤其以貝殼類品種繁多,其中,鐵板蟹、干貝、墨斗魚、海螺等都是海產品中的精華。除了海產品外,秦皇島還集中了許多地方特色的名優產品,如京東板栗、石門核桃、勝利蘋果等。當地還有一種特產的小洋梨,口感酥脆、甜而不膩,是當地野生果樹中獨有的品種。聯豐山公園的東南門是北戴河小商品集散地,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海產品、果類產品、木制品和日常用品都匯集在此,每到旅游旺季,人山人海,非常熱鬧。除了海鮮,秦皇島還有美食招牌:清蒸鐵板蟹、煎烤大蝦、四條包子、楊腸子、扇貝餅等都是獨具特色的美食。
除了秦皇島的飲食外,秦皇島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既有歷史底蘊的古都風韻,又有現代氣息的文化都市,同時秦皇島也是國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秦皇島的城市文化印記鮮明,山海文化、長城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鮮明,是中西文化的交融匯集地。秦皇島市擁有在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97項,國家級5項、文物藏品5000多件,并且擁有長城博物館、玻璃博物館、北戴河博物館、青龍民族博物館等12家博物館,秦皇島這座城市不僅具有文化底蘊,同時還是世界交流的平臺。
二、秦皇島本土飲食文化和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和價值
(一)推動地方優秀文化傳承
校本課程源于本土文化,是將本土地方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從而適合學生學習的本土文化課程。校本課程更加貼近社會、貼近學生的生活,拓展學生的生活和活動空間,從而讓學生更加了解本土文化,促進學生繼承和弘揚。學校以秦皇島的本土飲食文化為切入點,構建本土文化課程,推動地方優秀文化傳承。
開發校本課程有利于地方優秀文化的發展,這也是學校的使命。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能夠引導學生了解本地的山水、飲食、歷史文化,比如,秦皇島是沿海城市,本地美食、歷史文化豐富,是個旅游的好地方。學生通過了解,可以更好宣揚本地文化,從而為秦皇島市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彰顯學校文化特色
校本課程是“以校為本”,確定了學校的主體地位,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在于能夠讓學校因為校本課程而獨具特色,進而形成特色型學校。特色學校最大的特點就是因為其獨特的風格或風貌,展現了學校的文化特征,從而培養出具有特色的人才。學校要根據當地的特色資源,開展特色實踐活動,結合校園文化,打造出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秦皇島市就是一座具有鮮明特色的城市,學校可以依據當地的飲食、文化,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在教育實踐中挖掘、創造出自己的優勢課程,從而形成具有鮮明特色、成果顯著的辦學理念和模式。
(三)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發展
開展校本課程,需要教師了解本土文化,具有本土情懷,并且具備破解新課程的意識和方法,是校本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隨著學校優質本土文化建設的深入,校本課程的開發已經成為學校改革的重要措施。因此,需要教師知識淵博、熟悉本土文化,能夠在校本課程中引導學生學習,從而體現校本課程的價值。教師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要了解自然與社會科學,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喜歡美食、喜歡旅游,了解本地特色,能夠帶領學生體驗本地風土人情。
結束語
學校開展校本課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另外,校本課程讓學生能夠更多地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繼承和發揚本土優秀文化,同時學校通過開展校本課程,使學校的教學模式更加豐富多彩,從而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學資源。
作者簡介:
郭晨(1978.12-),女,遼寧盤錦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基金項目:
秦皇島市科學技術局:秦皇島本土文化多語校本教材開發,編號:202005A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