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本
摘要:微生物檢測技術作為一種食品安全檢測方法,已經被廣泛應用于食品安全檢測工作中,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對此,本文主要探究微生物檢測技術以及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以此保證食品安全。
關鍵詞:微生物檢測技術;食品安全檢測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一些食品生產者為了提高經濟利潤、降低成本,在食品加工處理中不按照標準進行,導致社會上各種食品安全事件多發,對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脅,對此,需要我國相關部門加強對食品安全的檢驗。
1. 微生物檢測技術概述
1.1 食源性病原菌免疫學檢測技術
該技術主要由熒光抗體檢測技術和免疫酶技術綜合而成,其中熒光抗體技術可以促使抗原體和抗體之間發生反應,后利用熒光棒做出標記,這種檢測方法有直接檢測方法和間接檢測方法。直接檢測方法需要將標記后的血清加入到樣品中,在進行洗滌后放在顯微鏡下觀察,間接檢測方法需要將細菌特異性抗體加入到樣品中,在其發生反應后再進行洗滌,最終進行標記。這兩種檢測方法易于操作,但是會受到熒光的影響。免疫酶技術是利用酶進行標記,對抗原體和抗體進行檢測的一種方法,需要在檢測前,先加入酶和化學物,在這兩者生成一定產物后,和抗原體發生反應,對不同反應物的顏色進行檢測。這種檢測方法精準度高,效果好。雖然微生物檢測技術會受到靈敏度、特異性等因素的影響,但卻是發現食品安全問題的第一步,通過篩選,能夠為食品檢查提供有用的信息,進而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1.2 食源性病原菌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
第一,基因探針技術。該技術可以檢測出食品的生物素、同位素,并將此作為標記獲取核苷酸,促使核苷酸和食品基因進行雜交,通過雜交信號發現新基因的一種檢測方法。探針技術標記主要分為同位素和異位素,其中同位素檢測效率高,特異性高,但是其具有一定的放射性,會威脅人體健康。第二,多聚酶鏈反應技術。該技術通過體外酶發生反應合成特異性DNA段進行檢測,合成后的DNA段可以迅速擴大,人們直接可以通過肉眼觀察其中的各種病菌,檢驗效率高,可以被廣泛應用。第三,生物芯片技術。該技術可以促使核酸分子和檢測樣品中的核苷酸發生雜交,從而通過雜交信號檢測出病原菌,這種技術可以有效解決傳統核酸印記雜交的不足,但是芯片研發難度大,因此還需要加強研究。
1.3 生理生化代謝產物檢測技術
這種檢測方法由接觸酶測定技術、放射測量法、微熱量計算法、電阻抗法等多種方法組成,其中,接觸酶測定技術通過雙氧水和接觸酶發生反應,釋放氧氣,如果氧氣多,就可以判斷出食品中有嗜冷性細菌的存在。
2. 微生物檢測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
2.1 食源性病原菌免疫學檢測技術的應用
該檢測技術可以檢測出大腸桿菌、李斯特菌等病菌,適用范圍廣、檢測儀器成本低。
2.2 核酸探針技術的應用
核酸探針技術可以檢測出食品中的黃色葡萄球桿菌、大腸柑橘、李斯特菌等,在檢測李斯特菌時,不需要對樣品進行提純處理,但是該技術成本高,技術標準高,需要在特定的實驗室內進行。
2.3 PCR技術的應用
該技術檢測效率高、特異性強,在食品病原菌檢驗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可以檢測出食品中的各種金黃色葡萄球菌、肉毒梭狀胞桿菌,大腸桿菌等。
2.4 生物芯片技術的應用
利用生物芯片技術在一次實驗中就可以檢測出食品中的各種病菌、病毒,檢測效率高、操作技術簡單、檢測結果獲取時間短,但是該技術要求高、應用范圍小。
2.5 生物傳感器檢測技術的應用
一些食品中潛藏著各種微生物,比如病毒、真菌等,其主要分為病原菌和腐敗菌,其中腐敗菌可以分解食品,從而產生有毒物質,人類食用后會患病。因此可以利用生物傳感器技術檢測出各種胞桿菌、乳酸菌等腐敗菌的數量,并檢測出李斯特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病原菌以及各種毒素真菌、毒素細菌等。
結語
總之,微生物檢測技術優勢顯著,可以有效檢測出食品中的不安全成分,幫助人們及時分辨食品質量,由此選擇安全、高質量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