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燃氣安全專家、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副秘書長馬長城"/>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本刊記者 朱麗晶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燃氣管網也在不斷延伸,安全問題隨之顯現,當前我國城鎮燃氣管道建設情況如何?應該采取哪些安全保障措施并重視哪些安全問題?未來如何確保安全發展之路?本刊記者采訪了燃氣安全專家、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副秘書長馬長城,對此進行解答。
2021年6月13日,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艷湖小區發生天然氣爆炸事故,造成26人死亡,燃氣管道安全引發廣泛關注。當前,我國城鎮燃氣管道建設情況與安全現狀如何?有哪些安全保障措施?存在哪些不足之處亟待改進?近日,本刊記者針對這些問題采訪了燃氣安全專家、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副秘書長馬長城,請他介紹當前我國燃氣管網安全現狀,并提出安全發展建議。
記者(以下簡稱“記”):馬秘書長,您好!當前,我國城鎮燃氣管道遍布,為生產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帶來安全問題。請您介紹一下,目前我國燃氣管網建設情況及安全現狀如何?燃氣管網安全有哪些特點或特殊性?
馬長城(以下簡稱“馬”):根據住建部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城市天然氣管道長度76.8萬千米,人工煤氣管道長度1.1萬千米,液化石油氣管道長度4 452千米,燃氣普及率達到97.29%。

圖1 燃氣安全專家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副秘書長馬長城
我國城市燃氣事業始于1862年在上海成立的第一個城市煤氣公司,至今已有近160年歷史。解放初期僅有上海、大連、撫順、哈爾濱等9個城市建有煤氣設施。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城市燃氣事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1978年全國有55個城市建有煤氣設施。
上世紀80年代前后,我國大規模建設發展人工煤氣,2000年以后大力發展天然氣。早年間的管道材質主要是鋼管、鑄鐵管,隨著天然氣的快速發展,PE管大規模應用于天然氣輸送,中低壓埋地管道主要使用PE管,目前約占管線總長度的70%。
管道運行周期根據事故發生率一般可分為初期、平穩期和老齡期3個階段。對于鋼制管道,在管道投產的初期,設計、管材等方面的問題會暴露出來,事故率比較高,隨著時間的延續,工程的不斷完善和調整,事故率逐漸下降至較低的水平,這一階段的時間通常在0.5~2年;之后,進入事故平穩期,事故率一直平穩保持在低水平運行,在城市燃氣管網中一般可維持在20年左右;在平穩期之后,管道的事故率又會逐漸增加,呈上升態勢,進入老齡期。目前,很多管線的服役時間已超15年,進入事故高發階段,管道老化引發的問題亟待解決。
此外,早期管道建設受當時技術與管理的局限,很多埋地管道的位置沒有GIS(地理信息系統)定位,管道位置的記錄主要依靠相對位置,比如依靠距離某某大樓多少米等方式來描述管道位置,但隨著時代發展,很多建筑被拆除,地貌發生改變,參照物消失,加之管道管理員工的新老接替等原因,使管道位置的確定隨之變得困難。目前,新建的埋地管線可以通過GIS記錄位置,但仍有一些老管線因為歷史遺留問題難以準確定位。
燃氣管網安全的重要性與特殊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由于燃氣具有易燃易爆的特點,一旦發生泄漏,引發爆炸著火事故,容易造成嚴重的后果與影響。其他城鎮公共設施事故,如供水管道失效漏水,很難引發大規模傷亡事故;而燃氣管道安全事故往往涉及公共安全,一旦在人員密集區發生爆炸事故,會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嚴重損失。如今年6月13日,發生在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艷湖小區的天然氣爆炸事故,致使26人死亡,138人受傷,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
另一方面,是要保障燃氣的供給,避免發生停氣事故。一旦主要干線出現失效,會造成城鎮大面積停氣,影響居民取暖做飯、餐廳營業、汽車加氣、工廠生產等,城市運轉會陷入紊亂。
記:當前,我國城市燃氣管網主要面臨哪些安全風險,請您舉例說明,發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馬:以此次“6·13”十堰燃氣爆炸事故為例來說,從媒體報道的情況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燃氣管道管理問題,應急救援問題,違章建設,監管不力等多重因素造成了此次事故。
首先,燃氣中壓鋼制管道,沿河道、建筑底板跨河架空敷設。事發建筑物雖然是架空建設,但是河道兩側已經基本全部封閉,形成建筑物的負一層。
其次,發生燃氣泄漏的管道于2013年由水煤氣置換為天然氣,由于水煤氣腐蝕性較強,管道敷設在河道內,又與污水管溝相鄰,管道受到嚴重腐蝕,不能排除是造成管道破裂的重要原因。
再次,燃氣公司針對事發地敷設的燃氣管道所處有限空間、已構成重大安全隱患的情形缺乏正確判斷。
最后,接到報警后,燃氣公司和地方基層的社區以及到達現場的有關方面人員,沒有按照有關規定,及時疏散集貿市場人員、消滅火源,防止事故危害擴大。
根據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安全管理工作委員會2020年全年《全國燃氣事故分析報告》統計,天然氣管網事故發生的原因中,第三方施工破壞的數量占據絕大多數,其次是腐蝕泄漏、洪水沖斷、交通事故、鑄鐵管道接口損壞、管道閥門泄漏、地質災害等原因(見圖2)。

圖2 2020年天然氣管網事故原因數量對比
第三方施工破壞是天然氣管網發生事故的主要原因,過去經常發生的情況,是施工隊在施工前沒有通知燃氣公司,或不知道地下有燃氣管線,直接動工導致管線被破壞。而近些年發生更多的是施工單位明知地下有燃氣管線,燃氣公司知道管道保護范圍內有施工,雙方也建立了聯系,由于不重視燃氣管道保護,最終導致了管網破壞事故。
典型案例如吉林省松原市“7·4”城市燃氣管道泄漏爆炸較大事故。2017年7月4日,松原市寧江區繁華路發生城市燃氣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共造成7人死亡、85人受傷。事故直接原因是施工中鉆漏中壓燃氣管道,導致燃氣大量泄漏,擴散到附近建筑物空間內,并積累達到爆炸極限,遇隨機不明點火源引發爆炸。而施工單位不具備施工能力,安全管理缺失,違法轉包;燃氣公司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不健全,燃氣設施保護不到位,應急工作失范等,也是事故發生重要的間接原因。
地下管道發生泄漏,由于地面硬化,燃氣往往會串到地下相鄰空間,如暖氣溝、排水溝、電纜溝等,如遇點火源,可能會在泄漏點以外的其他地方發生爆炸事故。
違章占壓、地鐵雜散電流腐蝕等隱患治理難度大,事故風險高,應引起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有關部門加強協調,在政府主導、相關單位配合下科學有序治理,消除事故隱患。
記:據您了解,目前,城鎮燃氣安全的監管情況如何?
馬:目前,就燃氣管網安全而言,主要遵守《安全生產法》《特種設備安全法》《城鎮燃氣管理條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等法律法規,主要監管部門有住建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應急管理部等。
2011年《城鎮燃氣管理條例》頒布后,城鎮燃氣管道的行政監管水平有較大提高,各監管部門對于城鎮燃氣管道的規劃、建設、運行等階段涉及的環節和區域,以及相關許可的監管職責有所強化。但是,在城鎮燃氣管道監管環節,各監管部門依法依規都有管理職責,例如在設計資質、質量監督、施工許可、檢測檢驗等方面出現重復交叉的問題。
在提升城鎮燃氣安全監管方面,我認為,一是應加強城鎮燃氣主管部門監管力量,二是應當提高城鎮燃氣管理方面的立法層級。
記:目前我國燃氣管網安全保障的技術水平如何?有哪些先進的監測手段?智能化水平發展如何?
馬:目前,城鎮燃氣企業已在主要管線形成了以SCADA(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北斗技術、應急調度等信息化系統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應用體系,基本實現了遠程數據的采集,設備工作狀態的監控以及故障信息反饋等。燃氣管網中常用的先進監測技術有管道泄漏監測預警、第三方破壞預警技術、管網風險評價技術等。
國內燃氣管網已初步具備了智能化的基礎,新技術的應用以及積累的經驗為燃氣管網的智能化發展提供了條件,其中很多監測技術已經進入到大數據積累階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更成熟有效的智能監測技術服務于城鎮燃氣管網安全。
就世界范圍來講,很多先進的發達國家也并不能夠做到完全的智能化管理,但一些國家和地區在燃氣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研究應用起步較早,開展了大量實踐研究并應用,發展水平較高,十分值得借鑒。
記:針對我國城鎮燃氣安全存在的不足之處,為加強燃氣管網安全,未來還需要做哪些工作,對此您有哪些建議?
馬:燃氣安全問題在我國諸多城鎮普遍存在,我認為歸納起來,主要是以下7個方面,針對每一個方面,我也有一些思考。
一是城鎮燃氣行業專業人才缺乏。現有高校燃氣方向畢業生過少,同時,高校燃氣專業完整性的削弱和知識體系扁平化,導致畢業生專業知識不足。建議加大城鎮燃氣行業專業型人才培養。保留“城市燃氣工程”專業的獨立性,保障燃氣學科的系統知識體系完整,同時加強校企聯合培養燃氣專業人才,避免燃氣行業人才斷層。
二是燃氣企業盈利減少導致安全投入受限。近年來,由于燃氣終端價格管控、反壟斷、主輔分離等原因,燃氣企業的盈利渠道受到限制。建議政府合理管控天然氣供應價格,將企業安全措施投入計入成本。
三是一些老管線從集中建設期到現在已經進入事故的高發期。由于可投入資金有限,致使老舊管道更新不及時。希望在進行老舊管線更新時,政府給予資金補貼和政策支持。
四是缺少國家級專業研究機構。由于高校中城鎮燃氣相關專業被弱化,承擔國家級課題較少,同時,在國家級別也缺少城鎮燃氣專業科研機構,導致城鎮燃氣基礎理論研究和科技創新水平與燃氣行業快速發展不協調。建議國家加大城鎮燃氣方向重大專項研究和資金投入,改變當下局面。
五是燃氣管線保護力度不夠。管線第三方破壞事故居多,違章占壓現象嚴重。建議加大管線保護力度,提高立法層級,依法確保管線安全。
六是地鐵雜散電流對鋼管影響嚴重。希望地方政府主導燃氣企業和地鐵運營企業共同治理,從規劃、設計、施工、驗收、運行各環節落實措施,提高治理效果和效率。
七是重視行業組織,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在行業自律、人員培訓、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