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包冬冬
在中國和世界范圍內,光氣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化學品,是異氰酸酯、聚碳酸酯和許多精細化學品生產的基礎原料。作為工業使用中最具急性毒性的氣體之一,光氣因其毒性對呼吸系統能夠產生損傷而被熟悉。伴隨著需求與產量的旺盛,光氣企業的安全問題日益受到重視。
2021年7月8日,由應急管理部組織全國光氣企業在上海市召開了光氣企業專家指導服務反饋培訓現場會。這一會議是對5月9日至23日,由應急管理部委托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和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對全國35家光氣企業開展的專家指導服務的總結與反饋,希望通過對重點企業實施“一企一策”的指導服務,提升國內光氣企業的風險管控能力。
據了解,此次專家指導服務涉及的35家光氣企業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蘇、山東、浙江、福建、河北等14個省市自治區,涵蓋光氣及光氣化裝置(含光氣室)110套。
經過專家指導服務組系統專業梳理,從企業光氣室、異氰酸酯裝置、聚碳酸酯裝置、農藥中間體裝置、使用固體光氣裝置5個角度,對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
光氣企業專家指導服務反饋培訓現場會 王達/攝
一是光氣作業許可制度存在“有而不實”的問題,5家企業的光氣作業許可制度中,缺失光氣牌的佩戴內容,現場作業人員未佩戴光氣指示牌。
二是部分企業光氣室自動化配置水平低,4家企業未設置緊急停車系統和安全儀表系統;8家企業重要參數監測不到位,關鍵參數調節未達到自動化,未按要求設置聯鎖。
三是光氣設備或管道安全防護措施不全。有5家企業光氣管道上采用了無防護罩的視鏡;6家企業光氣設備或管道上,缺失二次隔離措施;11家企業光氣管道安裝不符合標準;3家企業光氣設備未設置泄壓設施或安全附件超期未檢;4家未設置密閉取樣設施。
四是光氣室內設備或管道維護保養不到位。4家企業光氣設備或管道腐蝕嚴重。6家企業未開展設備設施防腐蝕監測。
五是部分企業不重視光氣室內的電氣防爆問題。4家企業光氣室內存在非防爆電氣,電氣設施密封不嚴處于失爆狀態的問題。部分企業應急處置系統處于“停擺”狀態。9家企業光氣室內未配備洗眼器和淋洗設備;4家企業光氣室的疏散通道被堵塞或未設置應急疏散通口。
一是安全設計有缺陷,裝置布局不合理,自動化配備不齊。有8家企業存在裝置布局不合理的問題,如與圍墻防護距離、控制室與裝置的距離過近,包裝廠房內存在更衣室;1家企業氯甲酸甲酯儲罐容積超設計標準;8家企業自動化配備不齊,如有的企業未配備自動化控制系統或緊急停車系統。
二是存在光氣防泄漏和二級隔離防護措施不全的問題。有7家企業二級隔離防護措施不全,光氣化反應釜視鏡未設置保護罩和局部通風設施,設備或管道排凈、放空閥未設置法蘭蓋或盲板;5家企業涉光氣設備設施防泄漏措施不全,如轉動機泵未設置泄漏檢測措施;光氣樣品未采用密閉取樣設施。
三是裝置內設備設施維護保養不善。3家企業設備檢維修管理不到位,如未建立設備檔案,未編制檢修計劃,安全閥超期未校驗;5家企業現場發現設備設施故障,如設施出現滲漏,電氣設備失爆等。
四是裝置內及周邊氣體檢測管理不到位。4家企業在涉光氣裝置周邊未設置區域聲光報警裝置;1家企業的氣體檢測器未配備聲光報警器;2家企業的氣體檢測器系統不獨立;3家企業的氣體檢測器報警未處置,或處置措施不當。
五是裝置安全管理存在缺陷。3家企業未按期檢查空氣呼吸器;3家企業涉光氣的裝置安全標識和警示不齊。
一是裝置設計存在缺陷。1家企業控制室面向裝置開設門窗;1家企業裝置自動化控制系統的聯鎖隨意摘除;1家企業未配置雙重電源。
二是設備設施維護保養不善。1家企業現場發現設備設施故障;1家企業現場涉光氣管道未設置防護措施。
三是氣體檢測管理不到位。2家企業在涉光氣裝置周邊未設置區域聲光報警裝置;2家企業的氣體檢測器報警未處置,或處置措施不當。
四是安全管理不足。2家企業存在變更管理不到位;2家企業裝置聯鎖管理不到位;1家企業未開展裝置開停工培訓。
一是安全設計先天不足,未按照標準配備設施和布局。6家企業存在控制室布置不符合標準,如面向火災、爆炸裝置開設門窗,防火間距不足;有7家企業現場設備設施布局和安裝不符合設計標準,如生產廠房內大量堆放氯甲酸甲酯,氯甲酸甲酯儲罐容積超設計標準;還有1家企業未設置雙重電源。
二是自動化控制程度偏低。2家企業未設置安全儀表系統和緊急停車系統;4家企業自動化控制程度較低,仍采取人工控制;2家企業未設置自動氨或堿液噴淋裝置。
三是光氣防泄漏和二級隔離防護措施不全。4家企業設備設施二級隔離措施不全,如涉光氣的設備或管道排凈、放空閥未設置法蘭蓋或盲板,涉光氣反應釜視鏡未設置保護罩和局部通風設施;4家企業涉光氣設備設施未采用防泄漏的設施或附件,如機泵未采用防泄漏附件,未采用密閉取樣設施。
四是設備設施維護保養不善,裝置的“低、老、壞”問題突出。5家企業設備設施腐蝕嚴重;4家企業設備安全附件變形,存在跑冒滴漏現象;3家企業的防爆區域使用非防爆電氣。
五是氣體檢測管理不到位。有6家企業在涉光氣裝置周邊未設置區域聲光報警裝置;4家企業存在釋放源處,未設置氣體檢測器;1家企業的氣體檢測器系統不獨立;1家企業的氣體檢測器報警未處置,或處置措施不當。
六是崗位操作管理不到位。4家企業的操作規程和工藝卡片欠缺關鍵參數和步驟;4家企業的聯鎖摘除風險分析錯誤,存在長期摘除聯鎖的現象。
一是未制定光氣工作許可制度,員工技能素質偏低。如專家指導服務組發現,遼寧某化工有限公司中控室操作崗位人員張某某,不了解關于光氣中毒的急救措施。
二是執行的標準低,自動化程度不高。如江蘇某化工有限公司涉及光氣化工藝,安全設計專篇均未采用GB 19041—2003《光氣及光氣化產品生產安全規程》和《光氣及光氣化產品安全生產管理指南》,采用人工進行固光投料。
三是光氣設備選型不當,管道安裝隨意。如安徽某有限公司三光氣配置釜至關環釜管道存在采用鐵絲固定的問題。
四是不重視固光儲存安全,3家企業的固光倉庫未設置針對光氣泄漏的應急處置設施。如江蘇某化工有限公司固體光氣庫、液氨氣瓶庫、硫化氫氣瓶庫門口未設置“當心中毒”警示標識。
之所以存在上述問題,是多方面原因所致。
首先,從企業層面,第一,企業安全管理制度有缺陷,未有效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在執行過程中又存在“兩張皮”的現象,監管缺失,是造成特殊作業問題多發、頻發的主要原因。
第二,變更管理較弱,風險管控措施不到位。企業的變更管理不到位,隨意性較大。如新疆某化工有限公司TDI裝置內停車儲存系統改造,新增儲罐,罐體圖紙無設計簽章,無基礎安裝圖紙,未履行變更程序。
第三,安全教育培訓流于形式。安全培訓不到位,無人督查落實,人員技能素質偏低,個別企業存在現場安全管理真空狀態,培訓計劃不落實。
第四,風險辨識存在應付現象,事件總結不到位,未落實防范措施。
第五,缺少專業技術人員。中小企業和老企業專業技術人員能力嚴重不足,部分企業各專業技術人員不了解本企業的專業管理情況,部門和專業管理工作不深入、不細致,甚至不清楚本部門和本崗位的職責。
第六,隱患排查責任落實不到位。部分企業未嚴格履行隱患排查責任,未有效落實安全管理制度,部分企業不了解標準規范或理解不到位,未按照標準要求開展對標檢查,未及時發現和整改問題隱患。
其次,第三方服務機構咨詢服務質量偏低,本地專家檢查“不真查”。有的企業開展了安全評價,聘請專家開展了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但重大隱患問題依然突出。
再其次,安全監管人員監管能力欠缺,重安排輕檢查,不會管、不敢管的問題仍然存在。
第一,個別企業對問題整改的意愿較弱,地方督促力度不強,仍存在“推一推,動一動”的現象。地方針對企業的執法主要是國家安委辦危化品重點縣專家指導服務組發現的問題,當地組織的安全檢查執法針對性不強,未涉及企業的光氣室。第二,部分地方推進危險化學品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力度偏弱,仍發現企業未完成2020年度“清零”任務。第三,光氣及光氣化企業布局分散,地方安全監管、應急響應專業能力欠缺。
針對問題以及其存在的原因,專家建議,一是要積極主動整改專家指導服務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同一地區的光氣企業對問題清單開展共享,督促企業舉一反三排查整改,同時完善“問題清單和措施清單”,制定“一企一策”。
二是強化光氣尾氣破壞處理和應急破壞處理系統的管理。光氣尾氣破壞系統是發生光氣泄漏處置的最后一關,建議地方監管部門高度重視光氣及光氣化生產裝置的配電設施,督促光氣企業對尾氣破壞系統設置雙重電源,配備柴油發電機和備用機泵。
三是強化三光氣企業的安全管理。三光氣在受熱、遇濕等狀態下易分解產生光氣,使用三光氣作為原料進行生產的化學反應環節也會生成光氣,建議把三光氣的生產和使用環節納入光氣化工藝管理,加強儲存環節管理,配置相關的應急處置措施。
四是加強區域間、企業間的溝通和交流。相互學習交流安全技術管理經驗,提升光氣企業的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管控措施。
五是繼續推進危化品企業的分類整治工作。依照《應急管理部關于印發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分類整治目錄(2020年)的通知》要求,引導企業開展自動化升級改造,完善光氣及光氣化設備、管道的二級隔離措施,提升人員素質,對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要求的企業科學分類、精準施策,實現“三個一批”(規范達標一批、改造提升一批、依法淘汰一批),提升光氣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
六是提升光氣企業的本質安全。鼓勵聚碳酸酯企業開發非光氣化工藝,優化降低異氰酸酯企業的在線光氣量,提升農藥醫藥中間體的自動化控制措施,開發連續化工藝。
七是修訂完善相關的標準和指南。
第一,現有GB 19041—2003《光氣及光氣化產品生產安全規程》中欠缺液態光氣、異氰酸甲酯、氯甲酸甲酯儲罐的安全管控措施,未明確二級隔離措施、光氣裝置的布局和密閉廠房的局部負壓設施,建議組織相關專家修訂相關標準。
第二,目前大部分企業的光氣室采用封閉設計,但進入光氣室需要穿戴的個體防護用品,各企業均不一致,存在不穿戴個人防護用品進入的現象。建議制定統一的進入光氣室的個體防護穿戴標準。
第三,光氣牌產品多樣化,各企業佩戴光氣指示牌均不一致,建議組織編制光氣牌產品和佩戴標準,達到標準化、規范化。
八是強化涉光氣區域的醫療機構和應急隊伍培訓。部分企業未與具備光氣中毒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簽訂醫學救援合作協議。建議組織光氣企業所在區域的醫療機構和應急隊伍開展光氣中毒救治能力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