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438)
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小箱梁近年來以施工方便、跨徑布置靈活、梁高低等優勢在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本文主要介紹S3 公路(周鄧公路—G1503 公路兩港大道立交)新建工程(上海市)中小箱梁的運用情況。
S3 公路作為上海市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上海市東南部結構性射線骨干道路,是市域東南片區出省的快速通道,也是中心城區通往浦東新區、臨港新城、奉賢區及杭州灣北岸經濟帶的連接通道,如圖1 所示。

圖1 S 3 公路地理位置圖
S3 公路(周鄧公路—G1503 公路兩港大道立交)新建工程全長約26.6 km。其中主線標準橋寬以25.5 m、32.0 m 為主;匝道以8.0 m、10.0 m、12.0 m 為主。整個工程高架規模大,節點復雜。選用經濟合理,施工便捷適用性強的上部結構直接影響到整個工程的造價及工期。
經過對各種上部結構的比選,依據安全、適用、經濟、美觀、環保、耐久、快速施工等設計原則,比選情況詳見表1。

表1 高架橋梁基本結構型式綜合比選表
考慮到該工程橋梁標準寬度、橋墩間距、橋梁高跨比、寬跨比等,采用30 m 作為高架橋梁的基本跨徑。先簡支后連續體系,一般3~4 跨一聯。
S3 工程中有25.5 m、12 m、10 m 等斷面寬度,其中主線高架25.5 m 標準橋寬橫斷面由6 片小箱梁組成,梁距4.287 m,如圖2 所示;匝道12 m 標準橋寬由3 片小箱梁組成,梁距3.968 m,如圖3 所示;匝道10 m 標準橋寬由3 片小箱梁組成,梁距3.118 m,梁間通過0.25 m 寬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濕接縫橫向連接,如圖4 所示。

圖2 B=25.5 m 小箱梁斷面(單位:mm)

圖3 B=12 m 小箱梁斷面(單位:mm)

圖4 B=10 m 小箱梁斷面(單位:mm)
(1)依據斷面需求,小箱梁分為兩大類型,一種是底寬1.2 m,另一種是底寬1.5 m 小箱梁。底寬1.2 m小箱梁適用于橋寬B=10 m 及立交匝道變寬斷面;其余斷面均采用底寬1.5 m 小箱梁,跨中斷面如圖5 所示。

圖5 小箱梁斷面(單位:mm)
工程中小箱梁預制梁高統一采用1.6 m,頂板厚0.2 m,底板跨中厚0.2 m,支點處加厚至0.3 m;腹板跨中厚0.19 m,支點處加厚至0.32 m;挑臂厚0.25 m。梁縱向設置3 道橫隔梁,分別位于跨中和梁端。
(2)頂板負彎矩鋼束配置如圖6 所示,參數詳見表2。

圖6 小箱梁墩頂負彎矩斷面示意圖(單位:mm)

表2 頂板負彎矩鋼束配束表
(3)縱向鋼束配置如圖7 所示,僅示31 m 跨配束,參數詳見表3。

表3 縱向鋼束配束表

圖7 小箱梁縱向鋼束跨中斷面示意圖(單位:mm)
(4)該工程中小箱梁不帶橫坡預制,以小箱梁中心點為基點,整體轉動實現不同橫坡的需求,方便小箱梁的預制。梁底設置鋼板實現雙向水平,如圖8所示。

圖8 小箱梁安裝示意圖
(5)小箱梁跨中等高斷面采用2 m 模數,與模板的模數統一。為減小混凝土指標,頂板厚度為0.2 m,頂板內鋼束采用15.20-3,滿足錨墊板及錨固區混凝土抗壓強度的要求。邊梁挑臂等厚設置,更便于矢高預制。
(6)濕接縫采用兩種形式,梁間0.35~0.45 m 寬濕接縫采用C60 無收縮混凝土橫向連接;梁間0.25 m寬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橫向連接。梁間0.35~0.45 m 寬濕接縫設置上寬下窄梯形縫,增加混凝土接觸面,減少模板用量,便于施工。相鄰小箱梁橋面鋼筋錯開布置,鋼筋不需進行現場焊接,如圖9 所示。

圖9 現澆濕接縫鋼筋示意圖(單位:mm)
(1)恒載
一期恒載:鋼筋混凝土容重γ=26 kN/m3。
二期鋪裝:瀝青混凝土100 mm,γ=24 kN/m3,鋼筋混凝土80 mm,γ=25 kN/m3。
防撞墻:邊防撞墻12 kN/m/ 側,中防撞墻8 kN/m。
(2)汽車荷載
公路-I 級。
(3)預應力
預應力采用高強度低松弛鋼絞線,金屬波紋管。預應力控制張拉力:錨下控制應力σcon=0.75 fpk(fpk=1 860 MPa); 預應力鋼筋與管道壁的摩擦系數μ=0.23,管道系數每米局部偏差對摩擦的影響系數k=0.001 5。
(4)溫度影響
體系升溫25℃;體系降溫20℃;基準溫度15℃;橋面板局部升降溫按梯度溫度效應計算。升溫:T1=14℃,T2=5.5℃;降溫:T1=-7℃,T2=-2.75℃。
(5)基礎變位影響
縱橫向隔墩不均勻沉降L/3 000,L 為跨徑,按最不利組合。如根據實際計算沉降量較小時,可按實際計算沉降量取值。
(6)施工工況
計算中考慮的具體施工工況見表4。

表4 施工工況表
由于防撞護欄直接預制在邊梁上,因此邊梁計算時考慮單側全部防撞護欄的荷載。鋪裝按每片小箱梁承擔各自橋面面積內的鋪裝重量計算。
支點位置橫向分布系數的計算采用杠桿法。跨中橫向分布系數采用剛性橫梁法計算[2]。
小箱梁以A 類預應力混凝土構件進行設計[1],詳見表5。

表5 荷載組合下的應力控制
該工程中,共有三個立交節點,24 條匝道,匝道面積15 萬m2。立交布置復雜,匝道中心線半徑普遍偏小,其中最小中心線半徑只有100 m。在立交范圍內盡可能多的采用預制小箱梁結構,降低工程造價,縮短工期。
彎橋曲線半徑較小,跨徑較大時,一是外邊梁的翼緣長度(矢高)可能超過標準梁設計的范圍,橋面板需重新計算而不能完全利用標準圖的橋面板鋼筋;二是內邊梁的翼緣長度被“吃掉”較多,甚至可能切入梁肋。因此采用梁體整體向曲線外側平移的處理方式,可解決上述問題,如圖10 所示。

圖10 小箱梁平移圖(單位:mm)
采用梁體整體平移一定距離的方式,將內、外邊梁的跨中翼緣長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以便充分利用標準梁的配筋且不觸及梁肋本身,使小箱梁結構最大可能的適用于立交匝道范圍內。梁體整體平移后邊梁最小矢高控制在500 mm 左右,最大矢高控制在1 000 mm 左右。依據以上原則,同時盡量減少平移品種,最終確定了平移方案,平移原則詳見表6。

表6 小箱梁平移原則
在此原則上,還需要總體考慮相鄰連續墩處平移量一致,保證結構的連續性。梁體平移后,梁體中心線與橋面中心線必然存在差值e,此時下部結構應進行相應變化。可將下部結構整體往梁體平移的方向平移一樣的值,使橋墩中心線與梁體中心線對齊,使蓋梁擋塊位置滿足梁體安放的要求。這種處理辦法,橋墩蓋梁結構無需特殊設計,僅需注意樁位坐標放樣及相關高程計算即可。
經過平移優化后,小箱梁可運用于中心線半徑≥200 m 的立交匝道,最大跨徑布置為30 m,最終小箱梁結構在立交匝道上的使用面積達到7.5 萬m2,大大降低了立交范圍的造價及施工工期。
(1)為了防止預制梁上拱度過大,及預制梁與橋面現澆層由于齡期差別而產生過大收縮差,存梁期不超過90 d。
(2)為方便小箱梁預制施工,該工程預制小箱梁頂面、底面均按平坡進行設置。施工安裝時,按道路橫坡進行安裝,小箱梁橋面頂板中心平面位置同小箱梁平面布置圖。同小箱梁一起預制的邊防撞墻,預制時應考慮梁體安裝時的旋轉角度,在小箱梁按橫坡放置后,應保持鉛垂狀態。防撞墻高度按豎曲線進行預制。
(3)為方便預制,小箱梁頂面不設預拱度,具體處理方法如下:道路豎曲線為凸曲線時,小箱梁預制梁高及瀝青混凝土鋪裝層厚度保持不變;道路設計豎曲線在一跨內的上拱值Δ 通過調整C50 鋼筋混凝土鋪裝厚度實現;C50 鋼筋混凝土鋪裝層在樁號中心線處的厚度為80 mm。當道路豎曲線為凹曲線時,小箱梁預制梁高不變;當豎曲線下凹值絕對值|Δ|≤50 mm 時,下凹值Δ 通過調整瀝青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鋪裝層厚度實現;當豎曲線下凹值絕對值|Δ|>50 mm 時,下凹值Δ 通過調整瀝青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鋪裝層厚度、并將小箱梁梁體整體下壓實現;瀝青混凝土鋪裝層厚度不應小于85 mm;C50 鋼筋混凝土鋪裝層厚度不應小于45 mm。
(4)小箱梁在預制、運輸及安裝階段應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發生傾覆;小箱梁吊裝就位后應及時進行可靠的橫向連接。
通過對上海市S3 新建工程中小箱梁的設計理念和優化思路介紹,希望給設計人員一些參考和啟發。如何讓常規的預制構件更優化、施工更便捷,并能結合當地的施工技術,更好地發揮出傳統構件優勢。相信未來隨著更多高性能材料的出現,傳統橋梁結構能夠優化的空間還很大,今后會出現更多結構新穎、造型優美、施工便捷的橋梁結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