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洪義

常言道,人活一口氣,氣是由五谷雜糧生,再就是吸收大自然中的空氣。但是,人的一生,還與一種“氣”離不開——那就是有人惹你生氣或叫吃氣的“氣”。你想,生活中最難免的就是父母、子女、夫妻、兄弟、姐妹之間相互惹對方吃點小氣。甚至有些父子、兄妹因房屋家產吃氣撐得六親不認,將對方告上了法庭。更不用提在社會上,遭遇的那些窩心的吃氣。其實,吃氣不要緊,關鍵是自己怎么去化解。我想,五谷雜糧生的和大自然中的空氣只是助人養身聚精之氣,可惹你生氣的人,往往讓你因“氣”得福。因為,有的人吃了氣馬上就產生了動力,吃出了一番千秋事業。他們把吃到的氣轉化成了事業輝煌的能量,它是成功路上向“快馬”抽的那一鞭子。所以,“吃氣”是成功人士的加油站。并且,“吃氣”會促使人們轉動大腦思考問題,改變人生。
有位在京城美院任教的孫教授,他不僅畫畫出類拔萃還是一位詩人。他曾經和我閑聊說起他的當年。原來,他剛參加工作時,是在一家工廠的車間當工人。就因為他的工頭經常找茬讓他“吃氣”,一氣之下他辭了工。后來經過努力他考上了美院并且留校任教。我想,如果當初他那個車間工頭不惹他“生氣”,讓他順風順水地在車床前工作,他這一輩子也許會接班成為一位優秀的車間主任,但也可能成了一個靠吃勞保生活的下崗工——你說,這畫家、詩人和教授兼一身的學者不就是由“吃氣”得來的嗎?
蘇軾,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烏臺詩案”受到排斥,他能不吃氣嗎?被貶到湖北黃州后,其精神上郁悶,心情上孤獨惆悵,生活過得窮困潦倒。在受盡苦難,生了很多氣的情況下,蘇軾才寫出了被譽為天下“三大行書”之一的《寒食帖》。此帖成為了后人學習書法,臨摹繞不開的千古經典。
齊白石剛開始學國畫的時候,他去求別人刻印章吃了閉門羹。齊白石一氣之下,自己動手刻。他這一刻就刻成了由齊白石開創的齊派印風,至今影響著篆刻界。所以,齊白石不僅是位國畫大師還是一位了不起的篆刻和書法大師。可我認為,與其說齊白石的印風是他刻出來的,還不如說是他“吃氣”吃出來的……
我在青島港的朋友說,他們擁有綠色環保,管控和服務智能全自動化的碼頭。可當初創建時,他們的團隊抱著取經借鑒的豪情去國外考察,接待方雖然很熱情,但現實很殘酷。因為,當真正談到核心技術問題,對方就回避。參觀考察自動化碼頭時,為了防備考察團拍照,對方將他們攜帶的手機和相機全部收起封存,只許考察團乘車圍著自動化碼頭游覽了一遍,可整個碼頭的全景,考察團只能趴在接待大廳的窗子上遙望。所以,考察沒得到一絲的收獲。其實,這哪兒是出國考察?簡直是去“吃氣”。可就是這幫“吃氣”的港口人,為祖國掙了一出“浩然正氣”。他們在三無,“無經驗、無資料和無外援”的情況下,不畏艱難,刻苦攻關。最終,只用了三年半時間,就打破了外國人八年才能建成全能自動化碼頭的歷史常規。
常言道,百病由氣而生。但有些人吃了氣馬上就恢復了正常,有的人吃了氣氣成了成功人士。可的確有些度量小的人,吃了氣,就把氣裝在肚子里轉化成悶氣,悶久了可不就悶出了一身病。甚至,有些心胸狹窄的人,因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吃了口氣就拔刀傷人,而毀掉了自己的整個人生。
記得兒時,我和小伙伴們到野外挖野菜,時常會見到一種青蛙,我們都叫它“氣蛤蟆”,因為,你只要用手指在它的背上輕輕地敲,它的全身就會氣得慢慢鼓起來,鼓得像個氣球。我想,好生悶氣的人要以“氣蛤蟆”為戒。
其實,人的一生,有時贊譽的掌聲會很神奇!神奇得就像五彩繽紛的氣球,只要讓它吃足了氣,它就能美麗逍遙地飄上藍天。
(馬谷山摘自《大眾日報》/圖 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