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紀

蘭州拉面、沙縣小吃、黃燜雞米飯,誰能一統中式快餐江湖?這得看怎么比。
如果要比誰的肉多,那黃燜雞米飯便是絕對的王者。
它背靠八大菜系之首——魯菜的深厚歷史,2013年前后才走出齊魯大地,卻迅速給長期浸淫在碳水主食中的人,帶來了一種“活久見”的肉食體驗。
砂鍋,滾燙;湯汁,濃香;雞腿肉,更是酥嫩得叫人一口難忘。黃燜雞,是將一只雞燜進了傳說里,學生黨把它當作與飯堂對抗之利器,一個“Jimmy飯”的昵稱足以證明它的人氣。
或者,要比誰的花式最多,那當然數沙縣小吃。
老實的店家都把食材寫進了自己的招牌里,只有智慧的沙縣人將蒸餃、拌面、扁食、大排飯和神秘藥膳的隨意搭配組合統稱為“小吃”。
它不僅遍布你生活的每個角落,而且古能稱得上“中國傳統飲食活化石”,今能被收錄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走出國門,連美國人、日本人、葡萄牙人,都是沙縣人的食客。
蘭州拉面與前面二者略有不同,它喜歡講文化。
走進一家“正宗”蘭州拉面店,你或許能在一張巨幅windows墻紙上看到它的歷史背景介紹——源自河南。
清嘉慶年間,到國子監求學的東鄉族人馬六七,從“懷慶食圣”陳維精處學得了河南特色牛肉湯面的烹飪秘方,并回到蘭州創業,創立品牌“馬家大爺牛肉面”。
清代學術大師張澍曾到蘭州打卡,并寫詩點評道:“拉面千絲香,唯獨馬家爺。美味難再期,回首故鄉遠。日出念真經,暮落白塔空。焚香自嘆息,只盼牛肉面。”
及至20世紀,經過多代人的傳承與改良,蘭州牛肉面終于在馬保子、馬杰三父子倆的手中,立下了“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的行業標準,叫人“聞香下馬,知味停車”。
他們所在的面館,生意好的時候,更是可以“半日舀湯2500碗”。當年的牛肉面做法,也被詳細地記錄下來,成就了如今大江南北統一而穩定的滋味。
《舌尖上的中國》拍攝蘭州拉面時,也將“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完形填空,進一步豐富了人們對這碗面的想象。
除了從源頭上將這經典的色香味烙進人們的DNA里,來到互聯網時代,蘭州拉面也迅速地掌握了長紅密碼——它成了梗。
比如當人們形容蘭州這座城市特殊的地形地貌時,會說它就像拉面一樣長。
比如某知名推理作家形容人哭泣時,會寫“眼淚就如蘭州拉面般滾了出來”。
比如小當家會用一碗蘭州拉面來詮釋韓信的國士無雙。
常見的蘭州拉面里往往沒幾片牛肉,這也是一碗面中最讓人惦記的部分。
全國網友都成了“牛肉警察”,時刻密切關注著哪家面館延續了“一頭牛用三代人”的節儉美德;哪家面館采用了高科技的牛肉輕量化處理,好讓每一片肉都薄如蟬翼;還有哪家面館師傅的功夫沒有修煉到位,手起刀落都“豪放如迪拜”。
既能在街頭供人果腹,又能在各式調侃間靈活游走,蘭州拉面逐漸積攢了大規模的國民認知度。
回想1999年,蘭州拉面曾被國家確定為中式快餐的試點推廣品類,和它一起獲得官方“金水”的還有北京全聚德烤鴨和天津狗不理包子。而如今,受眾基礎比蘭州拉面更強大的,也極少見了。
“蘭州人的早晨,是從一碗牛肉面開始的……”
每一篇介紹蘭州拉面的文章,總是從這么一句話開始的,差點讓外地人誤以為蘭州人都對鬧鐘過敏。
再往下讀,我們還可能會了解到這碗面光是在和面的時候,便要經過“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負責和面的師傅也都有著過人的掰手腕技術。
緊接著,負責拉面的師傅會在幾回合張弛有度的“抻”與“扣”中,讓一團拉面劑子七十二變起來。
煮好的拉面抖落碗中,再澆上熱氣蒸騰的牛肉清湯,能看見面在碗中如蓮花瓣盛開。
20世紀80年代,率先走出大西北,在福建廈門經營起清真拉面館的,是青海化隆人。據說,他們最開始是靠無法輕易拒絕的高性價比,以及店門口精彩絕倫的拉面表演,在大米飯占有絕對統治地位的南方餐桌上存活了下來,生意日漸紅火。
化隆人借用了隔壁省“蘭州牛肉面”的名聲,又取“青海拉面”中生動的后半截,從而造出遍布全國的4萬家“蘭州拉面”來。
化隆縣人口20萬,其中在做拉面生意的就有7萬,當地政府網站的官方頁面上,甚至將“拉面經濟”專設為一欄。
所以,當我們在幾千公里開外的廣州,走進一家“正宗蘭州拉面店”,卻發現拉面已不是唯一的主角,店里還出售新疆的大盤雞和馕、陜西的羊肉泡饃。
一張“蘭州拉面”招牌下,玩的是整個西北飲食的奇妙地理縫合術。
如今再走進上海購物中心,那也像換了一撥人,換了一個地兒,把類似的游戲再玩一遍。
“馬記永”“陳香貴”的估值都達到了10億元,規模小一點的“張拉拉”也正以3.9億元的估值進行新一輪融資。
這些新生代的面館,都把名字后綴改回了“蘭州牛肉面”。牛肉面到了26元一碗,再點兩根烤串、幾盤小菜,人均消費40元以上。但在豪華的購物中心,它仍是最實惠的選項。
“蘭州牛肉面”這塊招牌,原來筑起的是一座圍城。
在投資人眼中,蘭州拉面這一品類發展成熟,也是剛需,但一直處于“非市場化的半壟斷經營狀態”,實為一塊亟待現代化改造的寶地。
不少人看好蘭州拉面新連鎖的發展,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餐飲連鎖化率仍處于較低水平,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蘭州拉面,已經不再需要投入巨大成本,從零開始做市場教育。而經營一家門店所需的食材和調料并不復雜,上游供應鏈也已然發育成熟。資本的加持,可以讓食材更安全、出品更規范、管理更專業。
快餐正在消失,“消費升級”如約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