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
“金花”這個人名,在我上初中時大名鼎鼎,如雷貫耳。
傳說每次考試只要和年級第二沒相差20分,她就會懲罰自己一個星期不吃午飯。
其實這是個誤會,她平時也不吃午飯,應該是為了省錢吧。我常常看到老師們下課后把她喊到一邊,偷偷地把自己的飯票塞到她手里。
每當年級表彰大會,校長的開場白往往都是:金花,人如其名,是我們年級的一朵金花,金光閃閃,像花一樣綻開。臺下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那時候,我坐在臺下,是個典型的學渣。
只見一個又高又瘦的女生,自信地走上領獎臺,一條黑又長的馬尾在腦袋后面不知疲倦地左右搖擺,整個人透著一股傲氣。
那時候我以為,學渣和學霸之間天生隔著一條銀河系,在單調且枯燥的學生生涯中,幾乎不可能產生交集。沒想到后來我們竟然去了同一所高中,被分到同一個班級,成了同桌。“應該是中考太緊張所以發揮失常了吧。”這是當時我能想到的唯一原因。
和學霸成為同桌的最大感受是,更加深刻地明白距離產生美這句話的含義。我原以為學霸就是自帶光環,被包裹在一片仰慕的目光里,整天被一群人簇擁著請教問題的人。
但我的同桌是個例外,她喜歡獨來獨往,別人成群結隊地去食堂吃飯,她總要等食堂的隊伍減半再獨自過去,叫她,她總會不冷不熱地回應“你先去吧”,便低下頭不再說話。偶爾有人想走近向她請教問題,一見她眉頭緊鎖,不愿被打擾的神情,那人便退縮著回去了。
有一次,我請了半天假落了課,想借她的筆記,鼓起勇氣想要制造一些眼神交會的機會,剛想開口,她又閃躲著轉過頭去,像是在說“你不要和我說話”。
話到嘴邊又被我咽了回去,心想“這人也太高傲了,有什么了不起的”。然后高高昂起頭,轉身向后座的同學借了筆記。
奇怪,她形單影只,我卻感受不到她的孤獨,或許是因為她很享受這種孤傲的狀態吧。
直到有一次,我回到教室,剛想坐下,發現地上有一沓厚厚的便利貼,是她平時經常寫東西的那本,順手撿起來,無意中發現有一頁用加粗的黑色字體寫著一句話:“好羨慕她們成天瘋瘋癲癲地在一起啊!”忽然覺得有點心酸。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她的溫度。
后來,我決定主動向她示好,挑戰一下她的孤傲。
下課后,為了和她一起吃飯,我特意留下來等她一起,主動和她分享自己的零食,高頻地向她請教數學題,以此拉近彼此的距離。出乎意料的是,她都沒有拒絕,而且這些“示好”都奏效了。
漸漸地,我對她的了解越來越多。原來她來這所高中并不是因為中考發揮失常,而是因為這所學校承諾減免她全部的學費并給予她額外的補貼。
她來自一個單親家庭,6歲以后就沒見過母親,從小和父親生活在一起。
有一年冬天,第一場雪下得比往年都要早,氣溫驟降,寒潮襲來,我們一群住校生猝不及防,紛紛打電話給家里讓盡快送被子過來。我們都蓋上了厚厚的棉被時,她的床上還只有一條單薄的秋被,我說服她和我擠在同一張床上,將就著度過了幾個晚上。
第二天中午,一位體形瘦小,佝僂著背的老人背著一條鼓鼓囊囊的行軍袋四處詢問,在別班同學的帶領下來到我們宿舍門口,那人喊道:“金花,你爺爺找你。”
我抬頭,注意到他們的臉上有著同樣復雜的表情,老人從口袋里掏出一張皺巴巴的五十塊錢塞到她手里,放下被子,便離開了。
我知道那是她的父親,還不到50歲,從他的臉上可以看出,生活對他們并不溫柔。
為了讓她在那個冬天感受到更多溫暖,我決定加倍對她好。返校時,我從家里多帶了一份媽媽做的點心,并塞到她手里說:“這是我媽特意給我們做的,特好吃。”一開始她總是拒絕,我以為她只是不好意思接受,后來她沒再謝絕,也沒有說一句感謝,我以為她只是不善表達。
和爸媽說了她的情況,他們都想邀請她去我家做客,好好招待她,于是我在之后的一個周末邀請到了她。到我家之后,和我爸媽打完招呼,她便獨自坐在沙發上看電視。
我和爸媽在廚房里聊著學校里的人和事,說到班里好玩的事情,她本可以加入我們,但她什么都沒說,一直盯著電視。
飯桌上,她緊張地低著頭吃飯,對于爸媽拋來的問題,問一句答一句,笑容好像也很勉強。離家之前,爸媽囑咐我,你的朋友看起來像是有不開心的事情,你要和她好好聊聊哦。
在返校的公交車上,她看著窗外蕭條的景象獨自發呆,過了很久才轉過頭來對我說:“不好意思啊,感覺今天在你家的表現不是很好。你知道嗎?別人小心翼翼的善意會讓我感到難受。從初中開始,老師會偷偷地塞給我飯票,剛開始我很感動,后來發現同學們總是用一種異樣的眼光看我。你和你的家人對我這么好,我很感激,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想到自己被特殊對待,心里又總是會很難過。”說完她眼睛紅紅的。
那時候,我忽然明白了,為什么她明明是個很柔軟的人,平時卻總是一副冷漠和孤傲的樣子。其實我知道,她很需要愛。但人不僅需要愛,還需要自尊。她裝作冷漠也好,努力成為第一名也好,都是為了給自己爭取一個“不被同情”的資格。
“你知道嗎,這是我第一次把同學帶回家吃飯。一開始我確實有過覺得你家境也許不太好,想要幫助你的想法。不過很快我就否定了這個想法,因為你是一個既優秀,內心又細膩的人,你一定會擁有更好的生活,你配得上,那些困窘對你來說都只是暫時的。即便如此,我還是想對你好,這并非出于同情,我只是想對自己認可的人更好一點而已。所以今后我還是想邀請你去我家玩,不是因為我覺得你需要,而是因為我覺得你值得,可以嗎?”
她笑了,點了點頭。這世上有許多人,因為經受了比常人更多的苦難,反而形成了一種心理防御機制,為了不被同情,而害怕被溫柔對待。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朋友,希望你也能告訴她們,我對你好,不是因為我覺得你需要,而是因為你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