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為
這次想跟大家說說剛剛結束的慕尼黑國際車展(IAA)。
最近汽車圈圍繞著這個話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或許因為這是疫情爆發以來歐洲的第一個A級車展。這次我們可以看到,德國企業利用主場優勢,發布了非常全面的產品規劃。此前的車展,廠家在帶來電動產品的同時也會展示自己內燃機產品的未來,而這次則截然不同,各大廠家幾乎一致性地只側重宣傳自己的電動戰略。
傳統的德系三大豪華品牌,集體展示了各自對電動時代的展望。奧迪一貫科技濃度超高,將大膽的設計理念注入概念車中,不僅展示了其電動技術,還突出了關于自動駕駛的設計理念。寶馬則在展示自己電動車未來走向的時候,更多突出了對地球環境的關照——他們帶來的產品大量采用了環保材料制造。奔馳則是此次車展中宣布全面進入電動化時代的品牌,從AMG、邁巴赫到我們熟悉的越野利器奔馳G車型,現有的產品線都有了電動化清晰的規劃。再回過頭讓我們看看大眾,這個品牌幾乎是全面奔向電動化,我們可以看出,大眾的車型,不僅僅是樣子好看,而且將繼續貫徹“親民路線”。
上述德系品牌向外界宣稱,電動時代已經全面來臨。不一樣的是,歐洲并不像中國的新能源車市場,有許許多多的新品牌橫空出世,而是由傳統車企通過自身的變革加入電動化浪潮中來。此外,我們從法國汽車品牌甚至意大利的跑車品牌都能看出,他們在電動化路途上的腳步也在加速。以前大多數廠家規劃的是在2030年實現全面電動化,現在看來這個目標似乎要提前了,這就是我從本次慕尼黑車展感覺到的信號。
縱觀整個汽車行業,似乎并不像大家之前所以為的會步入手機行業的發展局面。當然,這個論調我早些年就已經說過,汽車行業與手機行業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從目前來看,新勢力的造車品牌將與傳統車企重新站在一個起跑線上。未來的5年也許才是真正決一勝負的時刻,到那個時候,新勢力的這個“新”字或許將不再被提起。人們可能只會說,我買的是小鵬的車或是大眾的車,而不會說我買的是否是一輛新能源車了。
編輯總監
zhangliwei@cad.com.cn